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榜上友名學術探奇六物窺人AI:人算不如機算?藝士匹靈雅共賞字裏科技所有主題
全部 頭條 榜上友名 學術探奇 六物窺人 AI:人算不如機算? 藝士匹靈 雅共賞 字裏科技 中大品牌誌 好人好事 財金淺趣 如琢如磨 醫醫筆寫 口談實錄 無私私語
彭志宏為弱勢社群重燃希望
鄭文輝勇闖元宇宙
梁靜雯尋找快樂的故事
陳新安的科學、教育與人生哲學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所長回首英倫奮鬥史
人工智能簡史與十問十答
文研學者梁以文的塔羅和療癒心語
謝嶺雲以法律守護藝術
戰昕彤剖析ESG投資對市場效益的影響
淺談AI教育
理學院院長宋春山的高能人生
公共衞生學者暨華語歌手細說成長足跡
AI人格化的法律和倫理爭議
跟Ginenus走過跌宕人生
AI藝術的可能與不能
企業公關陳涓涓領悟執行力的重要
香港運動醫學的推手容樹恒
薛慧萍析述如何將奧運熱情化作健身動力
陳衍佐在深海探尋火山爆發的規律
蔡曉慧與游泳的羅曼史
AI社會的危與機
中大生非牟利團體實習初體驗
陳浩然的科普繪本
工程學再發現
彼岸學生的山城新章
尹弘飈發現中國學生上課被動未必無益
中大科研的掌舵人岑美霞
傳訊及公共關係處處長以六物談上一代與下一代
董和瀚見自己見眾生的創投之道
亞美尼亞與香港學生的友情探戈
劉振宇以嶄新成像技術管窺植物耐熱的祕密
關百豪風浪中見智慧
張晧程的流動復康夢
伍宜孫書院新常態下籌劃學生活動的啟示
竇琪以AI演算法革新肺部病變影像診斷
資訊處處長以六物談文字情、中大緣
中大海洋生物學家以六物談童年、海洋與教育
陳智豪渡人自渡的心靈處方
跟余漢傑一窺保險業堂奧
孟瑋透析網絡安全與點擊攔截
三位中大工管學生以摘星為己任
鄭詩樂研表觀遺傳治療破肝癌獨有防禦
意大利Goppion展櫃裝點文物館
溫忠麟的論文被引量冠絕中文學術論文
霍露明談人工智能時代的自處之道
中大多元共融週擁抱殊異的美麗
人力資源處傳授正向職場法則
陳世祈發明納米打印機令隱形成真
師友眼中的梁雅媛
鄭詩靈的有情世界
凌浩雲談社企管理
法律學院院長以六物暢談信念
黃嘉雯提倡臨床溝通與經驗學習
鄧銘權以嶄新無病毒基因療法追擊癌魔
三十九區「綠」星級的家
高浩發現糖尿病藥可逆轉老化
葉曉慧以住家美食鼓舞都市人和婦女
Varsha Suresh盡享大學金色年華
謝應龍集化學與電算於一身
鄭志豪由中大踏上亞太舞台
他在山城追光逐影
程綺瑾揭示網絡搜尋結果對輕生念頭抑揚參半
劉愛詩全身心奉獻社福界
張志強培育理財小達人
鄧彧談東巴文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張智鈞精研行動自如背後學問
香港文學學者重溫舊情
中大法律博士課程打開職場新跑道
林凱銘開拓永續時尚
唐小兵為文學院劈劃揚帆
任偉以光摹寫萬物心聲
金京泰揭眾籌出資者隨專家取向作精明抉擇
陳苑茵發明「通話易」讓語言障礙者連通世界
跟中大大腦科學研究新添的成員打個招呼
陳景祥談新聞寫作
生物化學博士後在實驗荒原栽種玫瑰
幼兒教育新課程
Emma MacPherson研發簡易皮膚癌檢測法
重力波學者最難割捨的六樣物質
盛唐盛宴背後的行政法規
走進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的內心世界
李連江浮過學術江湖
認識自彼岸來的山城新生
戴沛權打破學科限囿解決環境問題
無創產檢之父奪科學奧斯卡
許浩霖潛研水母基因組
鄭世鴻談成長與成醫之路
吳德川談香港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的前景
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挑出最能反映自己內在與外在的六件物品
傅志榮發掘樂高積木實際應用
與常務副校長談多元共融
資訊處資深編輯追憶昔年訪問建築大師點滴
岑潮輝在哲言商
盧怡君開闢新一代電池
鄺潔儀暢談新冠肺炎下領導力的轉變與反思
與黃定發的在線一席談
陸偉昌勾勒後瘟疫時代的社交新常態
李成業發掘紅樹林減碳潛能
一名中大視障生的線上修學心路
魏敬國、楊思毅、郭梓樂給香港的情商課
健康公平研究所揭示疫症下的社會矛盾
莎翁情詩的永恆之夏
中大專家從新冠疫情看氣候變化
馬青雲揪出亞洲人糖尿基因
兩代教育心理學家師徒情
中大醫學團隊追尋隱形患者
洗手與潔手的前事今緣
葉冠霖為聽眾開發新角度
天成定合成?
周博磊拆解機器學習之謎
中大法律學者縷述藝術品的前世今生
王建方探索金屬納米顆粒無窮妙用
楊穎敏透析恐慌搶購潮
劉業民引領金融科技變革
《沉默》的千古絕唱
胡令芳設計抗衰老活動
林志秀談中醫抗疫智慧
周仁杰以新型顯微鏡管窺萬象
中大迎戰網上教學
三個哈薩克青年在中大的逐夢歲月
一個外科口罩的自白
徐靄妍使電子與實體商貿互惠互利
劉達銘以機械臂拾穗
山城防疫之戰
企業社會責任縱橫談
崔子揚揭示心理療效與醫師情緒之關連
魯庭暉為電視業注入活泉
與白德培出死入生
同鈺瑩談中國人口內部遷移的動力
廖維新將人體動能化作電力
任卓昇守護靈魂之窗
雷紹麟聚力成事
郭必之編纂閩南語詞表
歐陽明詩為空間注入新想像
三項鐵人給李致和的美好人生
莫樹錦論抗癌之道
馮安娜推動外語學習
剖析古代中國刑法之爭
陸秀霞的心靈秘境
邊黎明研發新型水凝膠
科大衛析論孝道與商業的關係
專訪汪寧笙教授
江振鴻放眼新興產業
敬文人與中學生同行
邱涵詩談她的護理夢
王保強化濁為清
黃鴻亮醫生游刃手術、研究與藝術
兒科醫生洪之韻談做父母之道
謝志成反芻辨文認字
Catherine McBride撮合遊戲與語言學習
方浩翔的星空奇遇記
黃田津光影瀉地的圖像技術
豈止望聞問切的陳可昕
李嘉豪構想香港生物農業大計
李嘉豪研幹細胞修復受損心
黃永成教授
黃洪與他的臻善評估中心
林達以區塊鏈助農村脫貧
陳基湘上下求索腸道健康圖譜
敬業與樂業
沈安德把翻譯家逐一翻出來看
韋一空與藝術
趙善銘全方位審視電子加密貨幣
彭立賢談香港再生醫學前景
李開復預言人工智能的未來
莊紹勇寓虛擬於實學
關海山團隊的菇菌企業
跌落凡間的經濟師
陳景道融會科技與公關
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國際法沿革
言語治療重建溝通
張立麾下之納米大軍
吳藝林揭細胞集體活動
蒲得志暢談ACG企業成功之道
兩名在香港綻放異彩的非洲學生
由無創產檢到癌症檢測
姜里文革新植物生物學概念的研究
建聾健雙向溝通之橋
阮德添愛看校友回家
任景信激發創科協同效應
段崇智科學創新之旅
踏遍舞臺講臺
黃雅麗橫貫創作與創業
喬曼教授探討聲音的流動
數據科學與政策研究課程
李惠慈教病友善用救治空窗期
風眼中候命三十四小時
姚沈宛布澤墨爾本
第八十五屆頒授學位典禮
物理博士築構共享新世界
書畫修復學員梁啓軒
鍾思林破解水果熟成基因密碼
論電競專業化
粵語一字一乾坤
吳森雋翩然躍動舞壇內外
透視文化管理學士課程
楊偉豪革新數據傳送技術
余翠怡演繹世上無難事
陳浩庭發揮專業正能量
哲學家鍾磊談意志力學
周駱美琪力拓初創生態圈
內地互聯網法研究先驅李治安
郭瑋強在校園走出事業路
酒店旅遊及房地產課程
中大(深圳)校園新貌
羅海偉挑戰進化論
胡景邵創非一般私募基金
從電影交流透視港日關係
葉旭立發現疑致肝癌基因
心理健康及輔導中心
黃思麗革新零售策略
台灣生在中大的求學之路
香港故事始於足下
吳家嘉迎向科創浪潮
黃至生細說大腸癌篩查計劃
新傳科目解構資訊圖像
當代舞壇傳奇楊春江
陳樹偉築構香港精神
駁骨鎂術家秦嶺
層層疊出幢幢屋
魏綺珊築夢舞台
葉彩燕揭兒童雙語習得面紗
「港識多史」走進社區說香港歷史
文立馳騁於本地初創的海闊天空
中大法律學者推動國際法改革
中醫學院開闢傳統醫學新境界
魏文富營社企助邊青維修人生
郭瑛開拓藝術對話空間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初探大腦行為機制
黃得勝借鏡自然打造未來物料
詹晶剖析富地窮農現象
陳謙秀晉身世界級財務總監
中大心理學家正看精神疾病
資深大狀王鳴峰游刃庭內庭外
黃聿揭開心血管炎症成因
數碼行銷教主葉碩麟
黃秀娟研究炎症性腸病為何在亞洲生根
李嘉雯杜國倫以「一盅兩件」扶持社福小機構
李德偉許奕暉擁護畢業生捐款計劃
車錫英談那打素護理學院的今昔與未來
黃家星助中風患者恢復自理能力
蘇藹欣追求事業與家庭完美平衡
中大發布香港首份體力活動成績表
中大法律學者倡議改革藥物專利法
阮文賓畢生貢獻癌症兒童
蔡玉萍探討性取向與家庭責任的妥協
陳君洋創「良師香港」促教育平等
善衡正生馬拉松結義連環畫
崇基畢業生王凱晴談新聞工作的挑戰
呂愛蘭修心創科之旅
蘇婕為中國教育引入體驗式學習
陳力元為病人及家庭醫生評算肝癌風險
康本健守化文化衝擊為仁心善舉
為你介紹善衡書院文行忠信傑出獎得主
中大創立KEEP推動教育邁進網路世代
白杰搭出文化與世代的橋樑
何子樑醫生秉承父親仁澤,對中大支持不輟
劉潤皇力求完善內視鏡治療
鍾樂偉揭開南韓熱潮與暗湧的背後
黃水珊翻轉生物醫學教室
王仲傑譜寫「今生不做機械人」精神
中大通才談通識教育
COFFEE Lover Café的多重感官享受
鄧慧蘭以手語教育推動聾健共融
李宇銘在貧困國家的望聞問切
大學圖書館特藏拉近讀者與歷史的距離
社會系校友冼杞然導演細數歷年得意之作
林漢明悉力倡導農業界多種植大豆
陳瑞燕創辦社企扶助自閉症兒童
洪菲雅與邊緣社群同行
楊明標區寶琪伉儷對中大關愛有加
專訪崇基學院新任院長方永平
區國強推動學生多角度探索科學
校友鄺勵齡游刃於角色之間
新任校董會主席梁乃鵬獨家專訪
Pokémon Go 俘虜人心的五大原因
陳浚達挑戰充滿未知的腦神經科
沈校長與趙偉仁共同創作水墨丹青
男性肝癌發病率遠高於女性的因由
校友王建明在第三世界構築希望
逸夫學生力促文化交流
鄭海泉回顧多年服務校董會的難忘時刻
EduVenture®令戶外考察從此不一樣
當上中大研究生會會長之路
陳振雄與曾偉華推動電動車發展
張依勵投身災後心理重建
CCOUC所長陳英凝救人於危難,並啟導學生投身其中。
楊汝萬概述他漫長而輝煌的事業軌跡。
英語教學單位主管賴陳秀卿打破常規,激發學生提升英文水平。
陳紫茵談文學學位的用處與價值
鍾芯豫和楊子雋提倡本土旅遊,放眼全球氣候。
陳耐持墨染荷蘭,以狂草藝術糅合中西。
閒置電視頻譜打開高速無線未來
從維權人士到中大教授,碧樺依始終關懷弱勢社羣的權利與福祉。
張洪年暢談粵語現象,解開數個迷思。
李華白探討恆星誕生的物理條件。
夏其龍神父道出拉丁文文法如何鍛煉腦筋和提升書寫能力。
校友及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暢談經典劇作的幕後故事。
化學系校友譚天樂將傳統古方演繹成科學數據,力推中醫藥國際化。
工程院長引領潔淨能源新路向
秦家慧教授勾畫學能提升研究中心的功能與路向。
新成立的兩所聯合中心分別研究生物社會心理學與正向社會科學,揭開社會科學研究新章。
藍輝耀教授暢談如何透過中醫理論的陰陽平衡,破解腎臟纖維化機制。
三位校友兼籌款人介紹校友評議會的工作,以及對回饋大學的感想。
李子芬教授分享校園性騷擾問卷調查結果,為繼續推動性別平等平權提出方向。
校友及建築師葉小卡以其三項設計作品解釋如何為空間設計注入人性價值。
批改作業的迷思
物業管理處處長林耀華暢談領導全校最大服務單位的挑戰與策略。
積極支持中大腦癌研究的陳敏亮,把對亡夫的憶念化成一樁又一樁善舉。
中大科學家為機械人賦予自主視覺
戴沛權教授憑藉專心科研與用心教學,實踐保護地球與人類的抱負。
由伍宜孫書院學生創辦的「山城士多」於網上分銷本地特色貨品,提供另類購物選擇。
劉小鷹是將諾基亞手機引入中國市場第一人,近年轉型為天使投資者,扶植後輩創業圓夢。
中大數學家以方程式鑑別方圓曲直
2016年度羅德學人戴漪晨暢談對科學研究與義務工作的一腔熱誠。
校友冼應全先生和太太為中大設計及製造既醒目復實用的運動服。中大的馬拉松健兒及高爾夫球好手,都把他們的好意及好事穿在身上。
工程校友岑棓琛發明全球最精準的森林防火機械人,同時實現公益與利益。
計量金融學學生陳鍵漳鍾情崑曲,參加和聲書院崑曲班,顛倒雌雄,研串崑旦。
工程學生劉巡介紹他的新創公司Panjury,以網上平台收集及歸類為人忽視的網路評論,藉以量化及衡量公眾意見。
新聞系校友、前無線新聞主播方健儀分享多姿多彩的全職自由工作。
支持中大數十年的郭綺光女士喜逢三位不同年代,而均受益於她所設獎學金的同學。
胡志遠教授領導的醫學團隊採用「腸道微生物移植」技術,利用健康人士糞便中的益菌,幫助患者恢復體內微生物的生態平衡。
倪錫欽教授為大學開發服務學習計劃,令學生有機會走入弱勢社群,學習人與人的守望相助。
區藹芝校友把維也納兒童合唱團辦學模式從音樂之都搬往香港。音樂在這所學校將是主要與必修課。
中大現代舞蹈學會成員披露招募會員的準則、日常練舞與定期演出的細節,以及搖擺身軀帶來的精神自由。
文化管理課程二年級生劉淑儀親述深入廣西玉林狗肉節的經歷,以及回港後怎樣繼續維護動物權益。
物理系系主任吳恒亮教授談中大物理系的獨特之處,最近為何上電視講授物理知識,以及他心目中的美好人生。
「音樂遊蹤」的兩位至尊贊助人分享他們為何堅持作博群計劃的忠實夥伴,以及為香港的音樂教育出力。
中大是唯一設立人類學系的本地大學。系主任麥高登教授與學生講述研習人類學的原因和裨益。
參與中大通識教育十多年的梁美儀教授講述怎樣為新生準備扎實的學習基礎,訓練他們理性審視及回應社會現象。
信息工程校友李英豪近年引領中國人改變消費習慣,掀動電子支付大潮流,最近回港為本地不溫不火的手機支付市場注入新活力。
建築學院教授何培斌講解慈山寺如何在佛教藝術中注入現代感性。
老人科專家胡令芳教授揭示「老年」的真正定義,以及她的團隊怎樣努力令香港變得更適合長者生活。
和聲書院贊助人李和聲博士細述早年在上海與香港的打拼歲月,以及堅持一生的原則與美德。
林超英教授講解校園觀鳥的最佳地點與時間,以及欣賞雀鳥如何裨益智力與智慧。
音樂系校友紐約唱響《西貢小姐》,成為該音樂劇第一華人女主角。
「我在中大唸書時日子過得很開心,自覺從豐富又多姿的形式及非形式教育中受益良多。我開始在這裏教書,便決心盡力讓我的學生也同樣地享受求學的樂趣。」
法律教授夏竹立認為,應制訂一個全球法律框架,監督供水業務,尤其是跨境的水貿易。
在紙媒與網媒的較量中,前者似乎仍佔上風。
林曉鋒從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博士畢業後當即從商,開創遊戲機手掣公司。三十八歲的他最近忙於越級挑戰出版界,開闢個人化兒童故事書訂製。
四分一世紀以來,中大一直走在前沿推進微創手術。今年成立的中心結合尖端工程與醫學研究,是大學致力醫療創新的最新佐證。
中大歷史學家透過研究華僑遺骨的返鄉歸葬,再現中國近代移民的寰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