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大眾課程

  簡介: 內容:  
長者家居安全話你知 長者成功老齡化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減少意外的發生。但隨着年紀漸漸增加,長者在日常生活裡,往往要面對更多潛在於週圍環境的危機。要有效地預防意外,長者必須提升個人對週圍環境的安全意識,並對生活習慣及生活環境,作出適當的調整,從而改善生活質素。這個講座將會與參加者一同探討各種家居環境的潛在危險,並提供一些如何創造便利長者家居環境的實用貼士。本講座亦會討論一些方法,以令長者能更有效地減低家居意外的個人風險。
  • 維持長者家居安全的重要性及好處
  • 長者家居意外的行為及環境因素
  • 提升長者家居環境安全的方法
  • 如達致家居安全的一些環境修改
  • 如何減低長者發生家居意外的個人風險
按此打開
家庭和諧無價寶 長幼共融勝萬金 家庭是長者得到支持的基本源頭,亦是長者達致成功老齡化的主要元素。一個家庭要發揮這樣的功用,是要依靠長幼之間一份緊密及和諧的關係。這個講座的目的,是教導參加者如何突破家庭裡年輕及年長兩代之間的界限,讓他們可以建立、維持,及強化家庭的關係。
  • 提升成功老齡化的家庭角色
  • 影響家庭年長及年輕成員代際關係的常見誤解
  • 建立、維持,及強化家庭年長及年輕成員關係的貼士
按此打開
長者過冬要訊 隨着年齡的增長,長者皮下脂肪較少和新陳代謝率減慢,使體溫調節機能減退,亦削弱熱能的製造;所以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較難適應,變得虛弱,容易生病。若長者同時患有慢性疾病,會令長者更為體弱,加上缺乏適當的照顧,身體未能作出抵禦寒冷的天氣,便更加容易患上低溫症,誘發慢性病患復發。根據資料顯示,本港每年寒冬,長者因病發或體溫過低而入院甚或離世的數字都比平日為多;所以在寒冷天氣下,長者更需要特別的照顧。本講座目的是提升市民對長者過冬的重視,認識長者過冬時常遇到的挑戰和介紹長者冬日保健防疾的要訣;使長者在寒冬的日子裏,感受到絲絲暖意,無懼寒風冷雨。
  • 低溫症及禦寒措施
  • 預防流行性感冒
  • 家居保暖
  • 寒冬護膚和足部護理
  • 冬日沐浴
  • 禦寒飲食及冬日進補
  • 冬季活動及睡眠
  • 保健防疾
  • 護老增暖
按此打開
與失眠說 「再見」 長者踏入晚年期後,有些長者遇到有難以入睡或半夜甦醒後難再入睡的情形,因此長者覺得自己睡眠出現問題,擔心自己睡眠不足。如果患上長期失眠,會影響其生活質素、健康、情緒及人際關係。要擁有積極晚年,當然要先擁有良好的睡眠質素。是次講座將會為參加者探討失眠對他們的種種影響及成因,並講解如何改善失眠的問題,以協助長者安睡,繼續保持活躍積極的晚年生活。
  • 認識失眠的定義
  • 長者失眠的特徵
  • 從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模式去分析常見失眠的成因
  • 失眠對長者的影響
  • 講解評估問卷
  • 睡眠衛生的重要原則
  • 提升睡眠質素的要訣
按此打開
優質生活樂頤年 人人都渴望晚年時能夠擁有健康的身心,安享愉快的優質生活,活出豐盛晚年。長者的優質生活包括五個關鍵因素,它們是樂觀態度、健康身體、生活保障、共融環境和發揮潛能;所以要促進長者的優質生活,就應該要維繫這五個關鍵因素。是次公眾講座目的是提升市民及長者對老年生活的正面態度,從五個關鍵因素層面去全面介紹能夠締造優質生活的要訣和選擇,使長者能夠享受身心康泰的生活,邁向豐足的晚年。
  • 老年的謬誤
  • 長者優質生活的關鍵因素
  • 樂觀態度
  • 健康身體
  • 生活保障
  • 共融環境
  • 發揮潛力
  • 促進優質生活的要訣和選擇
按此打開
長者與護老者的保健活動 健康老齡化是很多長者的願望。為了獲得良好的身心健康,長者們大多數都明白「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預防身心疾病呢?不單只在西方國家,在華人地區裡的長者亦越來越普及地,透過參與各種不同的保健活動以達到預防身心疾病的目的。這個講座是讓參加者了解那些保健活動是適合長者的,並說明各種不同的保健活動對長者的健康行為及情緒健康等的益處。另外,護老者亦可能因為繁忙的照顧工作而忽略個人休閒活動與照顧工作之間的平衡。因此,本講座亦會探討限制護老者追求休閒活動的因素,並介紹一些適合護老者的休閒保健活動,使護老者在維護長者身心健康的同時,亦可以保持自己良好的身心健康。
  • 適合長者的各種保健活動
  • 保健活動對健康行為的益處
  • 保健活動對情緒健康的益處
  • 限制護老者追求休閒活動的因素
  • 適合護老者的各種休閒保健活動
按此打開
退而不休 香港正處於人口老化及低出生率的現象,以致長者服務需求殷切及勞動人口不足,削弱了本港的生產力與競爭力。未來十年,本港將有大批富專業知識、具相關工作經驗又熟識香港網絡的專才加入退休行列,以致香港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可能會出現隙縫。然而,香港有不少退休專才,仍然希望能再投身工作,並透過工作繼續貢獻社會及達致自我實踐。同時,長者就業在香港尚未普遍,至今仍未能提供一個「友待」長者工作的環境,以讓長者退休後繼續工作。是次講座希望讓參加者了解長者退休後仍然可以繼續發揮其所長,重投工作,鼓勵他們在黃金歲月參與義工之餘,投身工作行列,透過推動長者就業可以緩和人力資源及長者服務的需求,同時可達致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雙羸果效。
  • 介紹香港長者就業的情況
  • 講解長者在退休後繼續工作的重要性
  • 探討長者退休後重投工作的正面轉變
  • 介紹香港長者參與社會企業及其他例子
按此打開
提高長者的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 在越文明及進步的社會裡,社會人士及各種社會制度及環境都會越尊重及重視長者,並且更鼓勵長者在社會裡的各種參與,因為這樣才會更好地發揮長者的各樣所長,及更有利於長者對社會的持續供獻。社會環境及政策若有利於長者與社會的融合及在社區的參與,除了為社會提供更寶貴的資源,亦使長者獲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本講座會探討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對長者的益處,及與健康老齡化的關係。講者亦會討論如何幫助社會裡更多人士,包括長者,對長者與社會融合及對社區參與有積極的態度轉變。亦討論各種社會服務及策略、社區資源、及社會政策等,如何提升長者的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
  • 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對長者的益處及與健康老齡化的關係
  • 透過「態度轉變」提升長者的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
  • 透過「社會服務及策略」提升長者的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
  • 透過「社區資源」提升長者的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
  • 透過「社會政策」提升長者的社會融合與社區參與
按此打開
長者護眼有良方 保持身體健康是有助達致成功健康老齡化的因素之一。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亦是身體器官中重要的一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有視力減退的情況時,往往誤以為是一般的老化現象,以致延醫治理,最終因患上眼疾而視力減退,令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不但增加跌倒危機,嚴重的甚至引致失明,因此多認識及實踐護眼之道,盡早作出預防,方為上策。此講座讓參加者了解長者常見的眼睛毛病與預防方法,介紹保養眼睛的貼士,有助我們保護眼睛的健康。
  • 講解保護眼睛的重要
  • 長者常見的眼睛毛病
  • 如何預防患上眼疾的方法
  • 進行眼睛檢查時的注意點
  • 介紹保養眼睛的貼士
按此打開
長者健康篇 - 預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種由不同類型的過濾性病毒引致的疾病,傳染性極高。於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九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球流感大爆發,便是由甲型H1N1流感 (或稱人類豬流感) 所引起。本港流感季節通常為每年的一月至三月和七、八月。患者一般會在兩至七天內自行痊癒;但是,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或長者,不單是較容易感染流感,亦有較高機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是次公眾講座會以甲型H1N1流感為實例,介紹流行性感冒的感染途徑、徵狀、治療方法和教導長者預防感染的方法,以保障良好健康。
  • 認識流行性感冒
    • 感染途徑
    • 徵狀
    • 治療方法
  • 長者預防感染方法
    • 日常個人護理和衛生
    • 運動及飲食
    • 注射預防流感疫苗
按此打開
情牽三代心 人與人相處原非易事,特別是香港的社會,由於生活緊張,環境狹窄,無形中人與人之間衝突與磨擦也增加,不論是夫婦、兄弟、朋友都會經常因為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執,尤其是與上一代。由於彼此的價值觀、生活背境、及人生經驗都有一定的分別,因此對事物的看法都有明顯的差異,要是大家各持己見,未能有效地達致共識,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因此,是次講座將會讓參加者了解隨著人口及家庭結構轉變,對代際間關係之相互影響;及分析中國人在孝道觀念影響下,如何有效地維繫家庭代際間的關係,並講解如何與家庭成員間建立密切及融洽關係之技巧,以及如何在社會上向各階層人士推廣跨代共融的訊息。
  • 探討在社會及家庭轉變下影響代際關係的因素
  • 推動跨代共融的重要性
  •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如何幫助維繫代際關係
  • 講解與家人間建立密切及融洽的關係技巧
  • 介紹及體驗加強代際共融的遊戲
  • 推廣跨代共融的訊息
按此打開
長者預防中暑要訊 每到夏季,便常有長者因為體溫過高不適而需要救援,原因是長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會減退,所以在酷熱的環境下,身體較難適應,體溫因而過高,便會產生中暑。若長者同時患有慢性疾病,會令長者更為體弱,加上缺乏適當的照顧,身體未能作出適當的體溫調節,便更加容易中暑。本講座目的是加深市民對長者中暑的認識,介紹中暑的護理和預防中暑的方法。
  • 認識中暑的徵狀
  • 介紹長者中暑的照顧和護理
  • 提供預防長者中暑的實用方法
  • 介紹護老支援服務
按此打開
長者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對長者保持均衡營養及健康極為重要。但是調查顯示長者缺乏護理口腔的知識,常誤以為失去牙齒是衰老現象之一,忽略牙齒及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導致咀嚼困難而造成營養不良,或是因牙痛之苦導致眈食難安,嚴重影響生活質素。事實上,只要我們懂得如何保持口腔衛生,處理得宜,長者的儀容及身心健康均能有所保障,享有健康生活。是次公眾講座將會講解長者口腔保健和護理常識,提高長者對牙齒健康及口腔衛生的關注,以改善其生活質素之餘,更有助長者達致成功老齡化。
  • 認識長者口腔健康
  • 了解各種影響口腔健康的因素
  • 如何保持口腔健康及預防疾病方法
  • 認識日常護理方法
按此打開
長者護膚有法 皮膚是覆蓋在人體最外層的組織,保護身體免受外界的刺激和病菌的侵害。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組織慢慢變薄,長者的皮膚便容易乾燥、痕癢和潰傷;而長者足部的皮膚亦因而出現一些常見的情況,包括腳癬、灰甲和雞眼。這些健康情況,可以十分惱人,影響長者身心健康;但是適當的護理是可以避免這些情況出現。本公眾講座目的是介紹長者常見的皮膚健康情況及其處理方法,同時講解實用的護膚方法。
  • 認識皮膚的功能
  • 認識皮膚老化的徵狀
  • 介紹長者常見的皮膚健康情況及其處理方法
  • 介紹長者常見的足部皮膚情況及其處理方法
  • 講解實用的皮膚護理方法
按此打開
為健康打氣 「預防勝於治療」是保持身體健康的至理名言,相信亦是長者追求健康人生之目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而不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然而,香港人口老化,隨著年齡漸長,每個人或多或少在身體上也逐漸退化,但我們可以及早採取各種預防方法來盡量減低這些風險,為自己的健康作好儲備,並持之以恆地改善自己的健康,以建立正確的健康生活模式,讓長者得以安享頤年。因此,儘管你仍未步入晚年、或已是長者、或身體健壯、又或已患病,都有必要去增加健康知識,及早為自已健康著想,一起為健康打氣。
  • 如何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 「動」起來做運動:講解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好處及適合長者做的運動
  • 健康快樂人生篇:介紹壓力處理的方法
  • 牙齒及口腔護理: 講解清潔及護理牙齒的要訣
  • 年年驗身,令你放心?---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
按此打開
飲食健康享耆年 健康的飲食有助長者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活動功能。懂得健康飲食之道不但可以有助抵抗和預防疾病,而且更可享受健康快樂的晚年。因此,長者必須要認識健康飲食之道,懂得如何選擇正確的食物,有助達致成功老齡化。是次公眾講座將會講解長者的消化系統,了解健康飲食對長者的重要性,認識不同的營養原素,討論如何選擇健康食品,更會介紹保健養生好方法及合適長者的健康食物。
  • 講解長者的消化系統
  • 了解健康飲食對長者的重要性
  • 認識不同的營養原素
  • 討論如何選擇健康食品
  • 介紹保健養生好方法及合適長者的健康食物
按此打開
日日運動好魄力
長者要安享晚年, 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恆久的運動習慣可預防許多長期病患, 例如高血壓,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等。長者應多做運動, 持之以恆,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而患有長期病患的長者可以籍著運動加強病情控制, 防止惡化, 甚至乎改善病情。 經常運動的長者更可以舒展筋骨, 減少痛楚, 保持活動能力。是次講座的目的是向參加者講解運動對長者的好處及重要性, 教授正確運動方法及安全指引, 亦介紹適合長者的運動, 從而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 講解運動對長者的好處及重要性
  • 教授正確運動方法
  • 教授運動安全指引
  • 介紹不同種類的運動
  • 糾正運動的誤解
按此打開
毅力運動有辦法 有關運動心理的研究顯示,大概有5成的運動參與者大多會在進行運動6個月後因各種不同因素而中途退出,中斷運動習慣,可見要持續規律性的運動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的事。尤其是長者因身體狀況、經濟收入及社交生活的變化而造成參與運動的阻礙,但是,他們可透過積極地學習持續運動的策略,從而獲得強健的體魄。本講座旨在提供有關激發長者對運動的熱情與依附性的方法。
  • 講解長者要保持運動的理由
  • 了解長者參與運動的阻礙
  • 介紹吸引長者参與運動的方法
  • 提供激發長者持續參與運動的策略
按此打開
邁步豐盛人生路 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未來2039年平均預期壽命會達到90歲。故此,無論是長者或照顧者,都應該認識更多如何安享晚年生活的秘訣;透過不同方法及資源的運用,有助長者擁有一個更愉快及滿足的生活。這個公眾講座是讓參加者認識有關長者生理、心理及生活上所遇到的變化,並討論如何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及有效的方法面對老齡化的挑戰,令長者更有信心地達到健康老齡化的目標,幫助長者能夠邁步豐盛人生路。
  • 認識豐盛晚年的意義
  • 講解長者生理、心理及生活的變化
  • 介紹有效的方法面對老齡化的挑戰
  • 如何享有豐盛人生的秘訣
按此打開
識飲識食 增強抵抗力 長者要達到成功老齡化,必須擁有健康體魄。免疫系統可能會隨著身體機能衰退而變差, 因此長者較容易患上傳染病及癌症。多項研究指出,食物中的維他命A﹑C﹑E﹑鋅質﹑奧米加3等能有效增強免疫力。是次講座旨在講解飲食對免疫系統的重要性,亦會探討營養與免疫系統的關係及教導如何配搭不同的食物以增強抵抗力,讓長者擁有健康體魄享受晚年的生活。
  • 講解長者老化過程對飲食的影響
  • 了解長者營養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 講解如何透過飲食增強抵抗力
  • 介紹一些可增強抵抗力的營養食材及食譜
按此打開
長者好體魄,流感不用怕 香港現時有超過四十多種傳染病是須要呈報給衛生防護中心,而流行性感冒便是其中一種。流感的高?期,通常在每年的一月至三月及七至八月。抵降能力較低的長者往往比較容易感染。預防流感往往勝於治療,而保持身心健康,一直都是抵禦疾病的好良方。本講座的目的將會概覽本港常見的傳染病;介紹流感的種類、從不同角度去預防流感及增強抵抗力。患有流感時的正確處理方法。
  • 概覽香港傳染病、傳播途徑及標準預防方法
  • 流感的種類
  • 預防流感的方法
    • 手部、個人、環境衛生常識
    • 均衡營養,適當運動與休息
    • 壓力處理
    • 防疫針注射
  • 正確的流感處理方法
按此打開
活動樂耆年 長者踏入退休之年,除安享晚年外,生活其實可以更豐盛、更精彩。長者多做運動,鍛鍊強健的體魄,多參與不同種類的社區活動,主動接觸群體生活,保持頭腦靈活,便能擁有健康又有活力的身體去迎接多姿多彩的生活。是次講座的目的是講解何謂成功老齡化,介紹適合長者的健康運動及耆年活動,藉此鼓勵長者於晚年多參與不同活動,建立恆久運動習慣,達至成功老齡化。
  • 講解何謂成功老齡化
  • 介紹適合長者的健康運動
  • 介紹適合長者的耆年活動
按此打開
善用黃金歲月 ─ 實踐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指所有在個人,社交,職業和公民領域中能提高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學習活動。即使長者在退休後,仍然可以利用持續進修來充實生活。透過積極參與各種身心,創意,休閒和教育活動,長者們可以持續體驗豐盛的生活。這次講座旨在講解香港現時推行長者持續進修的普遍狀況,鼓勵長者參與及實踐「終身學習」,擴大社交網絡,保持身心健康,貫徹「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於黃金歲月繼續發光發亮,展現長者多采多姿的一面。
  • 介紹現時香港長者教育的背景、發展進程及普遍性
  • 香港長者教育的理念、特色和教育模式
  • 長者教育的重要性和核心價值
  • 解構如何善用黃金歲月,實踐及追尋「終身學習」的夢想
按此打開
美顏飲食抗衰老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會開始出現衰老的情況。新陳代謝減慢及荷爾蒙改變會促使我們的細胞開始老化,而皮膚就是最容易被留意到老化徵狀的一個器官。其實,身體的細胞每天都受環境﹑生活習慣及壓力而影響,細胞的抵抗力會因此而變衰老,容易遭受破壞。不論年輕的﹑年長的,都時常在討論那些方法能「逆轉時光」或「抗衰老」,抗衰老除了為美麗之外,也是為了個人的身體健康。不少醫學研究報告提及到高抗氧化的維他命A﹑C及E和綠茶中的兒茶素均具有抗衰老的功效,有助延緩衰老的過程。是次講座是讓參加者認識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對身體的好處,及如何透過飲食及生活習慣增強身體細胞的抵抗力,在晚年達致身﹑心皆美麗。
  • 講解正常老齡化和細胞衰老的關係
  • 講解良好飲食習慣對身體老化的重要性
  • 延緩衰老的飲食貼士
  • 美顏食譜
按此打開
三代同堂享天倫 「天倫之樂」相信是每一位長者都想擁有的家庭境況。隨著社會﹑家庭結構的轉變﹑道德價值觀不一致﹑生活緊張等,兩代或多代之間的聯繫﹑接觸和溝通都會有所影響。緊密及和諧的家庭關係不但是一個長者得到支持的源頭,也是他們達致成功老齡化的一個重要元素。是次講座將會讓參加者了解長者與年輕一代的各種差異;透過有效的溝通技巧,突破家庭成員之間的代溝,從而建立出一個互相接納﹑互相尊重和坦誠溝通的緊密家庭關係。
  • 了解長者與年輕一代的各種差異
  • 打破代溝的溝通技巧
  • 促進長幼共融的實用貼士
按此打開

  簡介: 內容:  
老年期重要生活事件的適應 踏入老年的階段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時刻,長者會面對一些生活上的變化,例如:特如其來的疾病或意外、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子女的遷離、配偶或朋友離世等等,若果長者能對這些轉變提早作出足夠的準備,相信可大大減低它們所帶來負面的影響。這個講座的目的,是要與長者及其家人一起探討一些於晚年發生的生活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對他們整體構成的影響。本講座也會重點討論如何支援長者有效地面對及處理這些生活事件。
  • 常見於老年的重要生活事件
  • 重要生活事件對長者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影響
  • 有效地面對及處理生活事件的方法
按此打開
開開心心,笑看人生—淺談老年心理健康 隨着社會的進步,長者對於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巳有一定的掌握;但對於如何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卻往往被忽略。事實上,要活出豐盛、歡樂的晚年,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這個講座的目的,是讓公眾人士認識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了解到擁有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會重點介紹一些有效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
  • 何謂心理健康
  • 晚年擁有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有效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
按此打開
如何與長者達致良好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不但能使我們與長者擁有和諧融洽的關係,也能使我們加倍了解身邊長者身心的需要,從而協助他們達致豐盛的晚年。這個講座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討論,讓參加者了解與長者溝通上的特點,並會着重介紹一些與長者有效的溝通方法。
  • 長者溝通的特點
  • 與長者維持良好溝通遇到的障礙
  • 與長者維持良好溝通的基本策略
按此打開
運用「正向心理學」提昇長者社交心理健康 社交心理健康是其中一個指標反影長者在踏入老年階段的適應程度,對社會而言,提升長者的社交心理健康確實是一個挑戰,而「正向心理學」是一個新冒起的心理學學科,「正向心理學」主張透過強化正面心理功能從而改善社交心理健康。這個講座的目的,是讓公眾人士認識「正向心理學」裡所建議的方法,運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家中或所服侍的長者,並提高他們的社交心理健康。
  • 培育正向思考
  • 快樂方程式的啟迪與應用
  • 為美好的事情加以調味
  • 建立24個正面價值觀
按此打開
與抑鬱情緒說再見 長者踏入老年階段可能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促使長者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例如抑鬱的情緒。透過了解及認識抑鬱的情緒,當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長者更能夠適當地處理自己負面的情緒。這個講座的目的,是讓公眾人士認識引起長者抑鬱情緒的因素及抑鬱情緒的徵狀,更重要是教導長者一些自助方法如何擊退抑鬱情緒,並促使他們有更好的社交心理健康。
  • 情緒管理
  • 引起長者抑鬱情緒的因素
  • 抑鬱情緒的徵狀
  • 抑鬱情緒及抑鬱病的關係
  • 長者擊退抑鬱情緒的自助方法
按此打開
喜愛自己︰提升長者的自尊及自我形象 踏入晚年的階段存在著很多不同的轉變。長者在家庭及社會角色的轉變、身體機能的衰退等,都促使長者對其自尊和自我形象作出調整和重新界定。自尊和自我形象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影響長者在晚年上的適應,建立積極的自我是豐盛晚年的關鍵。是次講座的目的是探討影響長者自尊和自我形象的因素,分享如何協助長者建立積極自我和正面自我形象的方法,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提升他們對晚年生活轉變的適應能力。
  • 自尊和自我形象的定義
  • 影響長者自我觀念和自尊的因素
  • 建立積極自我及正面自我形象的方法
按此打開
長者輕鬆自在每一天 長者在生活裡固然會遇到各種快樂的事情,但相對於其他年齡的人士,長者會有較大機會面對某些令人產生壓力的生活事件。當長者遇到這些情況時,他們需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為了讓長者能夠享受到輕鬆自在的生活,長者本人或社會上的人士都需要明白輕鬆自在的愉快心境是可以透過有效的方法而獲得的。本講座首先讓參加者了解愉快心境對長者各方面的益處,然後讓他們明白負面思想及情緒如何影響長者的愉快心境,進而說明處理該等負面思想,並獲得愉快心境的積極方法。最後,向參加者提議一些有效維持愉快心境的生活模式。
  • 愉快心境對長者身、心、社交及靈性的益處
  • 削弱長者愉快心境的負面思想及情緒,及克服這些負面思想及情緒的方法
  • 積極達致愉快心境的方法
  • 保持愉快心境的生活模式
按此打開
長者對慢性疾病的適應︰從心理社會層面出發 公眾人士普遍認為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只會對長者的身體功能帶來影響,但大多數人忽略慢性疾病對長者心理社會層面上的影響。患上慢性疾病的長者可能因為病症而感到焦慮及不安,繼而影響其自我形象及生活質素。本講座的目的是讓參加者了解有關本地長者患上各種慢性疾病的情況及探討慢性疾病對長者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更重要是分享如何減低慢性疾病對長者心理及社會影響的方法。
  • 本港長者患上各樣慢性疾病的情況
  • 慢性疾病對長者所帶來心理及社交層面上的影響
  • 處理慢性疾病對長者心理社會影響的方法
按此打開
運用長者個人資源:有效處理重要生活事件 踏入老年的階段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時刻,長者在生活上會面對很多的變化,例如:特如其來的疾病或意外、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子女的遷離、配偶或朋友的離世等等。若長者能適當運用他所擁有的心理及社交資源,相信可大大減低它們對長者所帶來的影響。這個講座的目的是探討一些於晚年發生的重要生活事件及這些事件對長者在心理及社交層面上的影響,亦會講解長者所擁有的心理及社交資源及分享怎樣提升個人資源的方法,藉此幫助長者有效地處理這些事件。
  • 常見的老年重要生活事件
  • 重要生活事件對長者的影響
  • 長者所擁有的心理及社交資源
  • 提升長者心理及社交資源的方法,藉此幫助長者有效地處理這些事件
按此打開
面對逆境 提升長者抗逆力的方法 踏入晚年,在長者的生活裡會發生很多重要的事件,例如:特如其來的疾病或意外、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子女的遷離、配偶或朋友離世等等。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類的諺語並非科學的判語,很多時候在長者面對這些困難或逆境的情況下,都會用這類諺語來安慰自己,以增加他們面對困境時的抵抗能力。事實上有甚麼的方法能提升長者的抗逆力,幫助他們在面對這些逆境和困難呢?是次講座的目的是讓公眾人士認識抗逆力的意義,了解如何提升長者抗逆力的方法,幫助長者對在這些逆境和困難裡重拾信心,在低沉中重新站起來。
  • 長者面對逆境時的情緒反應
  • 抗逆力的意義
  • 提升長者抗逆力的方法
按此打開
優質生活樂頤年 人人都渴望晚年時能夠擁有健康的身心,安享愉快的優質生活,活出豐盛晚年。長者的優質生活包括五個關鍵因素,它們是樂觀態度、健康身體、生活保障、共融環境和發揮潛能;所以要促進長者的優質生活,就應該要維繫這五個關鍵因素。是次公眾講座目的是提升市民及長者對老年生活的正面態度,從五個關鍵因素層面去全面介紹能夠締造優質生活的要訣和選擇,使長者能夠享受身心康泰的生活,邁向豐足的晚年。
  • 老年的謬誤
  • 長者優質生活的關鍵因素
    • 樂觀態度
    • 健康身體
    • 生活保障
    • 共融環境
    • 發揮潛力
  • 促進優質生活的要訣和選擇
按此打開
身心健康我最惦 輕鬆運動每一天 運動可以維持和促進健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經常運動的長者,不但可舒展筋骨,防止疾病外,經常運動對長者的心理健康亦有正面的影響。透過運動長者可以增進體能的同時,亦可使心靈舒暢,提升長者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研究顯示,有經常做運動的人仕,在面對壓力時,比其他人更能從容面對,處理面前的困難。是次講座的目的是向長者及公眾人仕講解運動對長者身心靈健康的益處,介紹適合長者的運動,培養長者經常做運動的習慣。
  • 運動對長者身心健康的益處
  • 長者保健運動的選擇
  • 健康運動三步曲
按此打開
生命花園: 壓力管理與情緒健康 越來越多長者開始逐漸明白,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具有巨大促進作用,兩者相互影響。然而,當長者踏入晚年,生活裡會因退休、子女的遷離、配偶或朋友離世、病或意外等等而影響心理健康,導致長者出現壓力及情緒上的轉變,影響其心理狀況及人際關係。是次講座的目的是讓公眾人士認識情緒健康與壓力的關係,並了解如何面對壓力及紓緩壓力的方法,以保持積極正面的人生觀,為長者締造一個開心的生命花園。
  • 認識壓力的來源
  • 如何辨識壓力: 壓力的警號及徵兆
  • 了解壓力處理及面對壓力的有效方法
  • 紓緩技巧練習
按此打開
笑看人生:從心理健康談長壽之道 很多人都希望追求長壽,有部份人能達致此目標,活到高齡。而事實上,一些研究亦發現,心理健康是長壽的關鍵因素。很多時,思想正面及性格開朗的人會較為長壽。因此,促進長者的心社靈健康是非常重要。是次講座將會從心理的層面去分享長壽的秘密,亦會探討各種促進長者長壽的特點及因素。
  • 長壽長者的心理特點
  • 影響長壽的各種因素
  • 延年益壽的養生之道
按此打開
從「正向心理學」追尋幸福晚年 傳統心理學著重研究和強調如何減輕精神問題和心理障礙,而正向心理學則認為建立正面心理功能是同樣地重要。這個講座是希望以正向心理學的概念和理論為基礎,帶領學員探討長者的快樂、感恩、樂觀、希望、意義人生等等不同的課題。學員可以透過不同的體驗性活動、互動遊戲、討論和反思,並運用正向心理學所建議的方法去提升長者的心理健康,學習如何追尋一個愉快、充實和有意義的黃金歲月。
  • 講解正向心理學概述
  • 探討正面情緒與長者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健康的關係
  • 認識快樂方程式及其對長者的應用
  • 討論運用正向心理學提升長者快樂的方法
按此打開
快樂健康長壽之奧秘 相信每一位長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快樂、健康、長壽的晚年。根據研究顯示,心理是會影響生理,當心理壓力造成緊張憂慮的狀況時,會造成血壓上升、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等等,因此,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是次講座將會向參加者講解積極樂觀的思維對身心的正面影響,即使面對困難時,也能保持正面的思考,找出適當的解決問題方法,同時,鼓勵參加者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多欣賞他人的優點,在生活中發揮個人長處,從而讓長者活出快樂健康長壽的晚年。
  • 學習內在快樂的培養 – 保持心境開朗的方法訣
  • 協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訣
  • 分享延年益壽的秘訣
按此打開
光輝歲月由「靈」開始 晚年的轉變帶來很多適應,其中人際關係是一門藝術,若長者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例如與伴侶、朋友、兒孫、媳婿等關係上處理得當,對其晚年生活均有直接和間接的益處。健康的靈性能促進長者的人際關係,令晚年生活更豐盛如意。是次講座旨在分享晚年期人際關係的轉變,探討促進長者心靈健康的方法,從而提升長者的人際關係,使他們擁有一個光輝歲月的晚年。
  • 認識晚年期的轉變
  • 人際關係的轉變及特點
  • 了解促進長者心靈健康的要素
  • 分享提升長者心社靈健康的方法
按此打開

  簡介: 內容:  
長者筋骨痛症全面睇 筋骨疼痛是對所有人一個重要的警號。不論是年青一代常見的運動創偒,中年一輩的關節勞損,以至年長者最常見的肌腱關節退化等,均能引致各種不同程度的筋骨酸痛,例如頸痛、肩膊痛、腰背痛、膝痛等,大大影響日常的工作及活動。懂得不同痛症的成因,自我發現及自療保健方法,皆能減少不必要的勞損及痛症的產生。這個講座的目的是透過介紹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痛症,帶出不同筋骨疼痛的自療方法,包括運動、生活習慣、藥物等,讓參加者能自我監察,治療及預防疼痛,做到無痛一生輕!
  • 常見的筋骨疼痛及其治療方法
  • 處理痛症的謬誤
  • 運動與疼痛
  • 食療及藥物治療
按此打開
慢慢長路伴我同行─暢談長者常見慢性病及照顧者的心理剖析 隨着健康教育的普及,香港人亦漸漸意識到定期運動、均衡飲食及充足的睡眠都是維持健康生活的重要元素。但是,在這繁忙的都市,要將這些生活習慣,持之以恆,又談何容易呢!日復一日,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可能會形成慢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 慢性病與併發症便慢慢浮現出來,導致患者需要接受長期甚至終身的治療。此外,家庭成員和照顧者更需要改變其生活習慣來配合這些慢性病所造成的影響,從而加重了他們生理及心理上的壓力。本公衆講座將討論長者常見的慢性病及長者與其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壓力。
  • 介紹長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
  • 從醫學及護理角度看慢性疾病的處理
  • 探討慢性疾病之長者心理健康及
  • 患有慢性病長者的家庭照顧者所遇到的壓力
按此打開
長者長期痛症小百科 長期痛症一般為間歇或持續痛楚達三個月或以上的痛症。本港一項調查發現大概有一成的人口於調查前的一年內曾患有超過三個月的痛症。常見的種類有頭痛、關節痛、腰背痛、肌肉痛及神經痛等。長期痛症不但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更會影響情緒及社交,降低患者的生活質素。長期痛症較難根治的原因是由於很多個案經檢查或檢驗後都沒有發現?常,亦無發現有明顯的成因。患者除了要靠藥物治療之外,非藥物治療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講座的目的是透過介紹不同長期痛症的成因、影響、誤解及治療原則,令大眾能瞭解如何面對長期痛症,以及懂得非藥物療法,如運動、輔助儀器、改變生活模式等以紓緩痛症。
  • 長者常見的長期痛症的成因
  • 長期痛症的影響
  • 長期痛症的謬誤
  • 長期痛症的治療原則
  • 非藥物療法治痛症
按此打開
輕鬆面對長者慢性病 統計顯示在香港超過七成的居家長者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對長者的生理、心理、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慢性病,減低疾病對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提升生活質素,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本講座的目的是讓參加者更了解患慢性病長者的生理及心理的狀況,與他們分享協助長者面對慢性病,實踐健康生活的方法,從而幫助長者掌握自理技巧,輕鬆面對疾病,放心安享晚年。
  • 常見的長者慢性病
  • 長者慢性病患者生理及心理的需要
  • 面對慢性病小貼士
  • 健康生活模式

按此打開
常見長者呼吸系統疾病 不少長者都患有呼吸系?疾病;在二零零七年,肺炎和慢性呼吸系?疾病分別是香港第三和第五位的致死原因,而慢性呼吸系?疾病亦是香港第三大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醫治。此等疾病會影響長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素。本講座將會深入淺出地介紹常見長者呼吸系?疾病的成因和處理方法,亦會提供預防呼吸系?疾病的實用小提示。
  • 老年期呼吸系統的介紹
  • 常見長者呼吸系統疾病的成因和處理方法
  • 肺炎
  • 流行性感冒
  • 肺結核病 (肺癆病)
  • 慢性阻塞性氣管病
  • 肺癌
  •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實用小提示
按此打開
自主晚晴路 照顧意願由我掌握 人生在不同階段,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抉擇,到生命的晚期亦不例外。當踏入生命的晚期,我們會面對很多不同的抉擇,例如:生命晚期的照顧意願及治療方式,接受維持生命療法與否等。雖然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掌握自己的照顧意願。本講座旨在透過講解生命晚期中會面對的不同抉擇及介紹「預設醫療指示」,鼓勵長者及公眾人士打破對死亡的忌諱,引導長者預早表達晚期照顧意願,為自己的生命晚期作好準備,減輕家人的疑慮,為生命劃上圓滿的句號。
  • 生命晚期的照顧
  • 生命晚期面對的抉擇
  • 介紹「預設醫療指示」
按此打開
長者腸胃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長者由於新陳代謝比較緩慢,且缺乏均衡營養的知識,有時會消化不良、胃痛、便秘或腹瀉。若能瞭解腸胃不適的原因並適當調理,再加上注意均衡飲食,定能令腸胃不適得以緩解。本講座旨在講解長者常見的腸胃病及其成因、預防及治療方法,包括消化不良、胃痛、便秘及腹瀉;並會強調均衡飲食對腸胃健康的重要性。
  • 概覽長者常見的腸胃病
  • 消化不良、胃痛、便秘及腹瀉的成因,預防及治療方法
  • 均衡飲食的概念
按此打開
護老者與長者攜手同行面對慢性病 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身體漸漸老化,再加上患有慢性病,身體變得虛弱,更需家人或他人的照顧。護老者在長者的起居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照顧和相處時,難免會因為壓力和不善溝通而導致衝突和誤會。本講座旨在促進老年慢性病患者與護老者間的相互關懷;通過溝通技巧、紓緩壓力技巧及有益身心的保健活動,使大家能夠和諧共處,一起面對慢性病。
  • 護老者與長者的關係
  • 護老者與長者的溝通:影響溝通的因素、溝通技巧
  • 護老者與長者的壓力:壓力的來源、紓緩壓力技巧
  • 護老者與長者的保健活動

按此打開
健康在我手 ~ 介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模式」 慢性疾病對長者及其家人無疑帶來不少壓力。而近年流行的「自我健康管理模式」概念,旨在透過學習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技巧,如解決問題的技巧、鬆弛運動以及溝通技巧,藉此,提升個人對抗慢性疾病的信心及能力,從而減低慢性疾病對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如何使長者積極及有自信地去掌握自己的健康,提升生活質素,就變成了重要的課題。本講座將介紹「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概念,並嘗試探討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模式。透過分享,進一步協助長者建立自我管理的信心,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安享晚年。
  • 概覽長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及其趨勢
  • 介紹「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
  • 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包括 1)正面的態度及思維、2)靈活的解決問題技巧、3)有效的情緒管理、4)合宜的鬆弛運動、5)健康的飲食原則、6)正確使用藥物的知識、7)與醫護人員、家人朋友的有效溝通
按此打開
長者藥物安全面面觀 隨著年紀漸長,患有慢性疾病的機會亦增加,所以長者服用的藥物亦比較多。藥物可治療疾病和減輕病情,從而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但是由於長者的生理變化,和缺乏對藥物的認識,令他們更容易出現服藥問題,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從而危害他們的健康和生命。本講座目的是提升公眾認識長者安全使用藥物的重要和方法。
  • 概覽長者常見服藥問題
  • 提供實用安全用藥守則
  • 提供實用安全儲存藥物守則
按此打開
慢性病的長者如何處理常見的身體毛病 在香港,長者患有慢性病的人數很多,除了須要悉心處理外,有時更會被一些身體上大大小小的毛病所困擾,不少長者以為年紀漸長,身體有小毛病是在所難免的。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在飲食方面,加以留心及關注,每天作適量的運動,作息有時,平日多參與適合自己的社交活動;這一切都成為日常生活習慣的話,即使長者患有慢性病,仍能在他們人生的黃金歲月裡,感受到快樂的時刻。本講座藉著不同方法讓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懂得如何注意日常生活中,減少身體不必要的毛病,令生活質素得以提升,安享晚年。
  • 飲食、作息與運動,對長者處理身體上的毛病的重要性
  • 長者常見的身體毛病,如失眠、便秘、皮膚痕癢等的處理方法-
  • 如何擴闊長者生活圈子,減少常見的大小毛病的產生
按此打開
護老者養生保健篇 部份患慢性疾病的長者需要長期照顧,故護老者就擔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護老者很多時會因為過份投入照顧者的角色,而往往忽視自身的需要,最終引致精神和身體上承受很大的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本講座旨在協助護老者舒緩照顧壓力及解決所面對的困難,促進護老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質素,使他們成為一個開心積極的護老者。
  • 探討護老者的角色及需要
  • 認識護老者壓力的來源及徵兆
  • 分享促進護老者身心健康之妙法
按此打開
長者常見皮膚問題 皮膚是我們的感官之一,它像一層保護膜覆蓋全身。要令皮膚健康完整,正確的護膚方法,不容忽視。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亦會出現正常的老化現象。倘若護理不當,長者往往出現一些皮膚問題,如皮膚乾燥、痕癢、濕疹、甚至感染或潰爛。皮膚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都應有不同的護理方法。是次講座將分享長者護膚的心得,探討長者常見的皮膚問題及其預防方法。
  • 皮膚結構及正常的老化過程
  • 長者保護皮膚的方法
  • 長者常見的皮膚問題及其預防方法,如皮膚乾燥、痕癢、濕疹、感染和潰爛
按此打開
長者常見癌病及晚晴照顧 跟據本港有關癌病的統計數字,自一九八五年開始,癌病便是香港的頭號殺手。65歲以上的男性長者,首三位患上的癌病是肺癌、大腸及結腸癌、肝癌。而65歲以上的女性首三位癌病是乳癌、大腸及結腸癌、肺癌。現今的醫學倡明,很多癌病的治療都有很高的成效,及早察覺徵狀,及時醫治可大大提高治癒的機會。若能夠維持健康生活方式,亦可有效預防癌病。然而,當癌病到了不能控制的階段,晚期照顧對患者及其家屬便成了重要的一環。是次講座將會講解一些長者常見的癌病及有關生命晚期的照顧的認識,希望藉此提高長者及公眾人仕對癌症的認識,減低他們的疑慮,為晚晴做好準備。
  • 長者常見癌病的認識,例如:肺癌、肝癌、乳癌、大腸及結腸癌
  • 長者常見癌病的治療及預防方法
  • 生命晚期的照顧
按此打開
高血壓、糖尿病、中風之三角關係 長者患有多種慢性病是很常見的,它們的相互關係往往會影嚮長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交生活。當中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便是很常見的例子。有見及此,多了解它們的成因及處理方法,對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是十分重要的。此講座目的在講解高血壓、糖尿病及中風的成因、治療及護理方法,其相互關係,及如何避免共病引起的併發症。
  • 講解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的成因、治療及護理
  • 高血壓、糖尿病及中風的相互關係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共病引起的併發症
按此打開
長者慢性病之養生保健篇 在香港,長者患有慢性病的人數很多,他們除了須要悉心處理本身的病患外,有時更會被一些身體上大大小小的毛病所困擾。長者養生,旨在日常生活中,調養身體,務求達至延年益壽,身體健康。長者若能在飲食方面,加以留心及關注,每天作適量的運動,作息有時,平日多參與適合自己的社交活動;這一切都養成為日常生活習慣的話,即使長者患有慢性病,仍能在他們人生的?金歲月裡,達致身心舒泰。本講座概覽長者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並藉?不同方式在飲食、營養、休息及運動方面分享達至健康的小貼士;讓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懂得如何注意日常生活習慣,減少身體不必要的毛病,令生活質素得以提升,安享晚年。
  • 概覽長者常見的慢性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
  • 長者養生的貼士
    • 飲食及營養方面
    • 休息及運動方面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因慢性病而引起的身體毛病,如失眠、便秘、胃口欠佳
  • 長者患有慢性病時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按此打開
強骨健體有妙法 長者經常申訴關節疼痛, 而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關節骨骼退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 勞損的關節未能完全復原, 再加上新陳代謝減慢, 進一步令退化加劇, 產生關節疼痛。 因此, 長者應懂得如何保養關節及舒緩關節疼痛, 多做強骨健體運動, 從而減慢退化速度。這次講座的目的是教授強骨健體的各種方法, 減低關節疼痛對長者帶來之影響。
  • 簡介何謂關節疼痛
  • 講解如何保養關節
  • 講解如何舒緩關節疼痛
  • 教授強骨健體運動
按此打開
甜蜜慶中秋 - 糖尿病飲食篇 現時本港大概每10個人當中便有一個患上糖尿病,長者常見慢性病的排行中亦佔第二位。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都是主要致病成因。很多人對糖尿病都存有誤解,認為糖尿病的致病成因是因為吃得過多糖分而造成,或認為糖尿病患者需要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此講座將會著重講解飲食與糖尿病的關係,讓患有糖尿病之長者了解如何以恰當飲食控制血糖,避免病情惡化;亦適逢中秋佳節,屆時將會討論患有糖尿病之長者的節日飲食須知及分享飲食營養貼士,包括簡單糖尿病食譜﹑食物配搭方法等,以提升長者健康知識及高質素生活,安享晚年。
  • 講解糖尿病之成因﹑治療及護理
  • 講解飲食與糖尿病的關係
  • 討論糖尿病患者的節日飲食須知
  • 分享糖尿病患者飲食營養貼士
  • 介紹簡單糖尿病食譜
按此打開
走完人生下半場 - 晚晴的準備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之處。如果將人生比喻為一場比賽,晚年期就是下半場,一個好的計劃能讓賽事精彩地完成。人生很多的重要的事情如:學業、婚姻、生育、工作、投資、退休等都需有週詳的計劃。但面對人生下半場的安排,如治療的方法,後事的安排等卻往往假手於人;而少有人會為自己預先安排。有些人不敢面對「死亡」是因為不知何謂「生死」,視之為忌諱而避而不談。這講座目的在透過講解,讓公眾人士正視「生死」的意義,為自己生命晚期作好預備,減低家人的疑慮,從而安然面對生命的晚晴。
  • 認識「生死」的意義
  • 介紹生命晚期的照顧模式
  • 介紹生命晚期面對的抉擇
  • 探討後事的安排
按此打開
長者常用復康輔助用品知多少 現時復康輔助用品的使用愈趨普遍,居住於院舍及社區的長者亦經常會接觸不同的輔助器具如助行架、長柄穿衣器、特製餐具等,以增加其生活上的獨立性及安全性。正確運用輔助用品以配合長者不同之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講座會介紹長者常用的復康輔助用品,講解其使用原則、特性及選購時要注意的事項。
  • 復康輔助用品的功用、種類和使用目的
  • 介紹長者常用之復康輔助用品包括步行工具、個人護理用品、溝通工具等
  • 選購復康輔助用品時的原則及注意事項
按此打開
解開慢性病患者跌倒之迷 隨著身體機能退化,長者特別容易發生跌倒意外。 長者萬一跌倒,輕則擦傷或扭傷,嚴重則會骨折,導致活動不良,影響日後的生活。許多慢性病患會進一步影響長者的活動能力,例如糖尿病會影響足部感覺,高血壓會容易引起頭暈,中風會影響平衡及步行能力等,所以患有慢性病患的長者更加有高危跌倒。是次講座的目的是講解慢性病與跌倒的關係,重點介紹預防跌倒之方法及其運動,增加長者防跌意識。
  • 講解慢性病與跌倒的關係
  • 介紹預防跌倒之方法
  • 練習預防跌倒之運動
按此打開
有「營」賀新年 – 糖尿病新年飲食 現時本港大概每10個人當中便有一個患上糖尿病,而此病在長者慢性病排行中排首二位。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都是主要致病成因之一。除了倚靠藥物,95%的糖尿病患者都以健康飲食及自我監察血糖來控制病情。適當的飲食能為糖尿病人提供足夠的營養外,亦有效控制血糖及減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適逢新春佳節,此講座將會講解糖尿病長者的節日飲食須知及分享飲食營養貼士,包括預備低糖低脂賀年食品及節日飲食控制技巧,讓他們了解如何以恰當飲食控制血糖,避免病情惡化。從而提升生活質素,讓他們安享晚年。
  • 講解糖尿病之成因、治療及護理
  • 討論糖尿病患者的賀年飲食須知
  • 介紹健康全盒及賀年食品健康貼士
按此打開
中風康復路 人類腦細胞需要不斷由血液提供氧氣和葡萄糖以維持功能,而中風是因為供應到大腦的血液因血管破裂或被血塊阻塞而中斷,中風的症狀及影響取決於大腦受損部份及嚴重程度,個別患者會有不同的病徵,常見的病徵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儘早進行復康計劃對促進中風患者恢復身體機能、重整正常生活尤其重要。本講座目的是討論中風患者在康復路上要注意的要點,以及如何預防二次中風。
  • 認識中風之成因、診斷
  • 了解中風對生活之影響
  • 分析全面的中風復康計劃包括功能訓練、輔助工具應用及環境安全
  • 認識復康的原則及基本技巧
按此打開
留給最愛的說話 ─ 臨終時有意義的溝通 「死亡」這個課題縱使人人都要面對,但在社會裡仍是一個「忌諱」,一個陌生的課題。人們很少談論它,亦不想面對它;以致當它出現時,便顯得手足無措;有些人繼續選擇避而不談,有些人選擇臨急張羅,更有些人用不恰當的方法去面對及溝通,最終帶來內疚及遺憾。面對人生最後一程或陪伴至愛家人走這一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在這階段中善用有限的時間及精力,作有意義的相處及溝通,就能做到「去者善終,留者善別」。是次公開講座目的在透過分享個案,介紹溝通技巧及內容,讓參加者明白如何在人生晚期與至愛建立有意義的溝通,從而促進彼此的關係,讓逝者及生者經歷平安及無憾。
  • 介紹晚期病人的心路歷程
  • 認識與晚期親友的溝通技巧及內容
  • 學習如何建立有意義的溝通及關係及其意義
按此打開
為晚晴做好準備 ─ 生命晚期的選擇 人生是一個旅程。在旅程當中需要有不同的預備和面對不同的選擇,生命的晚期亦不例外。很多人會為人生重要的事情,如:學業、婚姻、工作等作好準備,卻鮮有人會為自己生命晚期的照顧作好安排。當生命踏入晚期時,會面對很多不同的抉擇,例如:生命晚期的照顧模式,接受維持生命療法與否等等。雖然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卻能掌握晚期的照顧意願,妥善安排後事,為生命劃上圓滿的句號。本講座的目的是透過講解在生命晚期中不同的抉擇和介紹不同的後事安排,從而鼓勵長者及公眾人士打破對死亡的忌諱,預早表達對晚期照顧的意願,為生命晚期作好預備,減低家人的疑慮,安然面對生命的晚晴。
  • 介紹生命晚期的照顧模式
  • 講解生命晚期面對的抉擇
  • 探討後事的安排
按此打開
控制體重預防慢性病 正常體重是健康的第一步,許多慢性疾病都與體重失衡有關,例如體重超出正常值,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甚至乎心臟病、中風的風險會升高。長者年紀愈大,患上慢性病風險會增高,若再加上體重失衡,風險會更高。就算已患上慢性病的長者,若體重能控制於正常值,對病情一定有幫助。本講座的目的是介紹何謂正常體重及體重控制的重點,最後會講解能量吸收與消耗的關係,了解均衡飲食及體能活動的重要。
  • 介紹何謂正常體重
  • 闡述均衡飲食
  • 闡述控制體重運動
  • 解釋能量吸收與消耗的關係排
按此打開
提升慢性病長者抵抗力之飲食策略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開始衰化;加上長者較常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免疫力會較為弱一點。要控制病情,必先要增強抵抗力。除了運動,營養飲食也是增強抵抗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是次講座將會重點講解如何透營養飲食來增強抵抗力,讓長者健康地安享晚年。
  • 簡介免疫系統
  • 講解免疫系統和營養飲食的關係
  • 介紹與免疫力有關的營養素
  • 討論增強免疫力的飲食策略
按此打開
晚期病人的心路歷程 晚期病人內心充滿著很多爭扎,矛盾及心靈上的疑問。很多人都逃避與晚期病患者接觸是因為不明白晚期病人的需要及其感受,對提及死亡仍感到不安。因此,與病人接觸時往往會因為互不明白而產生誤會。另一方面,晚期病人亦因為不被明白而感到孤單。然而,能使病人感受到被明白及有人願意陪伴同行,這樣才可讓「去者善終,留者善別」。是次公眾講座旨在介紹晚期病人的心社靈需要,讓參加者明白並接納身邊的病人,從而促進彼此間的溝通,讓晚期病人及照顧者安然地面對人生最後一程。
  • 探討死亡的?相
  • 介紹晚期病人的心路歷程
  • 認識與晚期親友的關懷及照顧技巧
按此打開
護心有法: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及預防 心血管疾病是指有關心臟及循環系統的疾病,是常見的長者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佔全球大約三成的死亡率,亦是本港第二大導致死亡的原因。由於這種慢性病是需要長時間形成,在未病發前往往是毫無徵兆,因而導致很多的突然死亡。隨著長者年紀漸大,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吸煙、欠缺運動及進食高脂肪食物等,都會增加長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隨著醫學的發展,早期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透過藥物,簡單的手術及改善生活模式,大大控制病情,預防突然死亡,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但古語有云:「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在患病以先,改善生活模式,保護你的心臟,更是相得益彰。是次講座將探討心血管疾病的成因,講解不同的治療及預防方法,幫助公眾人士及長者保護自己的心臟,預防心血管疾病
  • 簡述心血管疾病的常見成因
  • 探討引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 講解心血管疾病的不同治療及預防方法
按此打開
慢性阻塞性肺病飲食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難以完全根治的呼吸系統疾病。呼吸系統長期受到破壞而引致氣道收窄,影響肺部吸入或呼出空氣,令呼吸受阻,導致氣促﹑呼吸困難等。此病是現時本港第五大殺手。現時本港約百分之十二的長者患有此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較常因長期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徵狀而引致口乾﹑食慾不振的情況。美國肺科協會研究指出,慢阻性肺病患者用於呼吸量的熱量比一般人高出10倍。若患者的熱量持續地消耗,但營養卻攝取不足,體重便會開始下降。長遠會導致肌肉耗損及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致營養不良或其他併發症,大大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素。因此,是次講座將會重點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飲食調節,以減低患上營養不良及併發症的風險。屆時亦會講解如何透過營養飲食來舒緩有關病徵,及預備餐飲的技巧。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飲食及煮食須知
  • 預備餐飲的技巧
  • 舒緩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病徵的飲食貼士
按此打開

  簡介: 內容:  
老人痴呆症照顧之嶄新科技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應用在照顧長者上亦日漸增加。近年來,不同的嶄新科技產品已經應用在照顧老人痴呆症的患者上,藉此增加患者的獨立性及提高患者的安全,從而減輕照顧者的壓力。這個公開講座的目的,是希望參加者能認識科技及其產品在照顧老人痴呆症患者的發展及應用,以及透過實例指出科技如何提升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質素。
  • 甚麼是科技及其於照顧痴呆症患者的角色
  • 科技於照顧老人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的應用
  • 科技應用在照顧老人痴呆症─香港實例
  • 科技應用在照顧老人痴呆症─國際實例

按此打開
被遺忘的時光 隨著疾病的惡化,痴呆症患者或會出現腦功能衰退。他們一般在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語言、邏輯推理、專注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出現障礙。因此,懂得適時學習如何適應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以展開訓練及配合適當的照顧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這個講座的目的是讓大眾認識適合老人痴呆症患者的認知功能﹝特別在記憶方面﹞訓練和活動,並如何藉著這些訓練和活動提升患者的認知能力及生活質素,改善患者的行為。
  • 認識認知功能
  • 痴呆症患者的記憶衰退與生活的影響
  • 記憶功能衰退與環境設計
  • 簡介認知訓練
  • 記憶診所與社區資源
按此打開
當父母 / 親友患上老年痴呆 根據本地研究顯示,在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約有百分之四的長者患有老人痴呆症。患有老人痴呆的長者很多時候會有不同程度的照顧需要,而痴呆症的病徵對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質素皆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照顧者在痴呆症照顧技巧方面和一些自我減壓方法需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個工作坊的目的是讓參加者認識痴呆症患者的需要及照顧技巧。當中,我們會討論痴呆症的徵狀、照護方法、社區資源和照顧者減壓方法。參加者可透過這個講座提升他們照顧痴呆症患者的技巧。
  • 老人痴呆症的階段
  • 痴呆症患者的照顧需要
  • 如何處理痴呆症患者的生活問題
  • 維持照顧者身心健康的方法
  • 簡介為老人痴呆症患者而設的社區資源
按此打開
老人痴呆症照顧:護老者減壓篇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2010年至2039年香港人口推算,估計未來20年香港人口將會加快老化。香港年滿65歲的人口比例,將於30年後由現時的13%增至28%,達到接近250萬人。現時約有7萬名長者患老人痴呆症,而在30年後,如以年滿65歲的人口達到250萬作推算,屆時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長者可能多達20萬人。事實上照顧老人痴呆症患者並非容易之事,護老者很多時會因為過份投入照顧者的角色,而往往忽視自身的需要,最終引致精神和身體上承受很大的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本講座旨在協助護老者舒緩在照顧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壓力,促進護老者的身心健康,改善護老者和患者的生活質素,使其成為一個開心積極的護老者。
  • 認識痴呆症患者的照顧需要
  • 探討護老者的角色及需要
  • 認識護老者壓力的來源及徵兆
  • 促進護老者身心健康之妙法
  • 社區資源介紹
按此打開
痴呆症的行為症狀及葯物治療 研究發現,香港的痴呆症患病率在70歲或以上的長者估計為9.3%。外國研究顯示,在痴呆症的進程中約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會有不同類型的行為及心理症狀。目前尚未有徹底治癒痴呆症的方法,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為兩種主要處理老年痴呆症方法。研究人員正繼續發掘藥物和提升治療效果及藥物耐受性。某些藥物可以暫時改善症狀和身體功能,並能減緩疾病的進程。是次講座的目的是討論痴呆症的行為和心理症狀及目前的藥物治療。
  • 老人痴呆症患者常見的行為及心理症狀
  • 目前治療痴呆症行為和心理症狀的的藥物
按此打開
長者記憶力全面睇 記憶衰退,或者俗語所說「冇記性」,是長者其中一種經常面對的問題。隨?年紀漸大,生理、心理及其他因素亦會引致記憶力出現變化。是次講座目的讓社會人士認識年長與記憶力變化的關係,並且解釋記憶力衰退與腦退化症的分別,亦會提供減低記憶衰退的小提示。
  • 記憶力在老化過程中的變化
  • 「記憶力衰退」的謬誤與真相
  • 記憶力衰退與腦退化症的關係
  • 減低記憶退化的風險及改善記憶功能的方法
按此打開
認識腦退化症行為及心理徵狀 研究發現,香港的腦退化症患病率在70歲或以上的長者估計為9.3%,國外研究顯示,在腦退化症的進程中約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行為及心理徵狀,常見的例子包括徘徊遊走、重覆行為、焦慮、幻覺或妄想等。這次講座的目的是討論腦退化症患者的行為和心理徵狀,裝備參與者的知識和技能,以積極地面對腦退化症患者的行為和心理徵狀。
  • 腦退化症行為及心理徵狀(BPSD)的類別及成因
  • 面對BPSD的正確態度
  • 處理BPSD常用之原則及處理方法
按此打開
預防腦退化症之健腦錦囊 根據外國研究指出,多達二成七十歲以上的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或腦退化症,而部份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可能在幾年間出現腦退化症的病徵。照顧腦退化症患者往往對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壓力,因此怎樣預防輕度認知障礙或腦退化症掀起社會上的關注。這個公開講座的目的,是希望參加者能認識甚?是輕度認知障礙和腦退化症,過重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以減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或腦退化症的風險。
  • 何謂輕度認知障礙與腦退化症?
  • 健「腦」防腦退化症之錦囊
按此打開
腦退化症環境設計有妙法 你想要讓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於家中活得自在舒適?這樣,打造一個兼具安全與功能性的居住環境尤其重要。由於腦退化症長者認知能力受損,就像大腦中的記憶拚圖一片片掉落、遺失了,所以必須為他們建設「復康性環境」,即在長者居住的地方設置各種生活起居提示及指引,讓環境的佈置、行進路線設計都成為復康的一部份。 是次公開講座是希望提供參加者有關改善腦退化症長者的居住環境,使他們輕鬆快樂地渡過晚年。
  • 腦退化症患者的環境需要
  • 適合腦退化症的環境設計原則
  • 改善環境來配合腦退化症患者的好處和限制
  • 尋找環境設計服務和產品的途徑
按此打開
護腦運動齊齊做 香港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愈來愈多, 跟據統計數字顯示, 腦退化患者佔現時長者人口大約十分之一。儘管現時醫療科技先進,但仍未能使腦退化症患者有痊癒的治療方法,腦退化症長者不但為家中的照顧者帶來壓力,更會對社會造成龐大的負擔。因此預防腦退化症的方法也越來越受大眾的關注,其實透過恆常運動,便可減低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是次講座的目的是為了讓大眾了解運動對預防腦退化症的重要性及體驗其練習的方法。
  • 簡介腦退化症的成因
  • 了解運動對預防腦退化症的重要性
  • 介紹維持腦部健康的運動
  • 體驗預防腦退化症的運動
按此打開
健腦飲食抗腦退化 現時香港大約每10個70歲的長者中便有一個患上腦退化症,嚴重情況大可媲美長者患上糖尿病的數字。腦退化症當中的血管性痴呆症是由多次腦中風或血管疾病而造成的,因而令腦部受損。由於中風的成因跟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及糖尿病有關,這些原因跟營養飲食有莫大的關係,因此控制飲食可減低患上此類腦退化症的機會。另外,坊間盛傳銀杏﹑核桃及其他偏方等都能有效預防腦退化症,但這些說法有科學根據嗎? 此講座將集中討論營養跟腦退化症的關係,並詳細解說一些有關腦退化的食材,讓參加者認識如何透過飲食預防腦退化症。
  • 討論營養對預防腦退化症的重要性
  • 介紹有助腦部健康的食物
  • 預防腦退化症的營養貼士
按此打開
與腦退化症患者的溝通技巧 腦退化症患者卻在表達自己和了解別人時出現重重的障礙,但交流想法、情感和意願是人類基本的需要。腦退化患者通常會感到難以運用適當的字句來表達自己,同時也不易去暸解別人所說的言語,患者無法向照顧者表達需要,而溝通的問題亦往往為照顧者及患者帶來沉重的壓力。本講座旨在透過不同的體驗性活動、互動遊戲、討論和反思,讓參加者學習如何有效地與腦退化症患者溝通。
  • 與腦退化症患者溝通時的困難
  • 溝通障礙的成因
  • 與患者溝通前的準備功夫
  • 改善與患者溝通的錦囊
  • 如何運用懷緬及家居環境來增進溝通
按此打開

  簡介: 內容:  
樂在安老院,安享在晚年 面對入住安老院舍,長者不單會感到十分憂慮,而內心也會充斥著很多驚恐及衝擊。故此,即使長者明顯地有入住院舍的需要,他們及其家人也會難於接受這種安老服務。雖然入住安老院每每會為長者帶來很多難以即時解決的問題,但重要的是,長者及其家人必須對長期照顧服務的選擇類別,有充份的認識及了解,從而作出適當的選擇。是次講座將會向參加者介紹安老院舍的種類、選擇入住院舍的長者及其家人將面對的問題、院舍裡提供的服務,及講解長者如何適應院舍裡的生活。
  • 介紹安老院舍的類別
  • 選擇入住院舍時長者及家人常會面對的問題
  • 如何適切地選擇合適的安老院
  • 在安老院舍安享晚年的重要貼士
  • 如何適切地選擇由安老院舍提供的醫療及社會服務
按此打開
安老院舍多面「睇」 現今香港安老院舍約有七百多間,這些院舍都因應?長者不同的需要,在服務及其配套上各有都有所不同。本講座內容包括概覽香港安老院舍的歷史,及其演變至今的過程;詳細介紹現今安老院舍的類別、特式,以配合不同程度的社交及健康需要,簡述入住資格及申請程序;更會介紹近年推出的一項嶄新的長者住屋計劃「長者安居樂」,及將來住屋及院舍的發展方向。
  • 概覽香港安老院舍的歷史
  • 暢談現今不同類型的安老院舍,其特式及入住資格與方法
  • 認識「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的背景及運作模式
  • 將來安老院舍及長者住屋的發展方向
按此打開
創建長者友善社區 香港政府促進城市向長者友善社區發展,鼓勵長者參與、發展潛能和安全,以提高長者的生活質素。本港的長者人口亦日益增加,但是一般的社區設施、環境及服務均未能完全配合長者的需要。本講座的目的是要讓參加者認識長者友善社區的特徵及對長者生活各方面的有益影響,以建構一個長者友善社區,讓長者得以安享晚年。
  • 長者友善社區定義
  • 長者友善社區的主要特徵
  • 政府、社會及個人的層面去建設長者友善社區
  • 創造優質生活小貼士

按此打開
居家安老「零意外」 長者家居意外是十分常見的,正常老化的過程及慢性疾病都較容易引起意外的發生而導致受傷,嚴重者需要入院,甚至引致死亡。但是,如果長者能夠對周圍環境提高警覺,及認識有助長者的社區支援,這樣,一些家居意外是可以避免的。是次公眾講座將探討社區長者常遇到的家居意外種類,發生的原因及正確的處理方法,讓公眾人士了解社區的資源,以促進長者健康的生活,達致「居家安老」。
  • 概覽社區長者的常見家居意外
  • 認識長者家居意外發生的原因及後果
  • 認識正確的預防及處理方法
  • 認識有關長者家居安全的社區資源
  • 介紹家居意外後的社區支援服務
按此打開
居家安老新概念 – 銀髮市場 現今香港的長者,無論在學歷、財富及健康方面均愈來愈優勝,他們擁有穩定經濟條件及退休生活。對生活水平及質素有更高的追求。是次講座將會從長者日常生活及衣、食、住、行入手,向參加者介紹各種起居飲食或社交等的產品及服務,切合他們的服務需要,讓長者能夠居家安老,與兒孫一起生活,享受積極的黃金歲月。
  • 講解銀髮市場的由來及發展
  • 香港的銀髮市場的起步
  • 介紹各種適合長者使用的日常用品及服務,以助其居家安老
  • 銀髮市場發展帶來的好處及其前瞻性
按此打開
社區活動全接觸 長者多參與社會事務及社區活動對維持身心健康有正面的作用,並且,能有效地提升其生活質素。事實上,長者透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不但能增強個人自信心,更能增強其社會網絡。然而,部份長者因為一些健康問題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參與活動,因而忽略了這方面的需要。是次公眾講座將會介紹現時在社區層面上提供各種不同適合長者參加的活動,從中讓參加者明白參與社區活動對長者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安排合適的活動,以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及擴闊社會支援網絡,加強個人資源。
  • 講解社區活動對長者的重要性
  • 明暸如何適切地安排活動
  • 了解參與各種不同活動的事前準備須知
  • 介紹各種適合長者參加的社區活動
  • 認識活動安全知識
  • 講解參與社區活動如何增強社會支援網絡
按此打開
認識社區資源,實踐「居家安老」 大部份長者都期望能「居家安老」,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親友的陪伴及自主的生活模式下安享晚年。然而,病患及缺乏支援卻令一些長者及護老者卻步,故此,社區資源和醫療系統的配合就不能缺少,認識及懂得運用資源才能讓長者達到「居家安老」的目標。這公眾講座旨在讓長者及公眾人士認識「居家安老」的概念,了解長者病癒後出院的安排,及如何運用社區資源以配合長者在社區生活,以實踐「居家安老」。
  • 了解「居家安老」的概念及政策
  • 了解醫療系統如何助長者「居家安老」
  • 講解病癒後出院的照顧
  • 介紹關顧長者的社區資源

按此打開
居家安老 營養做到 近年政府致力推行居家安老政策,鼓勵長者善用社區資源,在自己熟識的環境下安享晚年。但由於一般的社區資源普遍談及社區設施及支援,較少提及社區營養服務。長者若在餐飲上長期缺乏營養價值,便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的問題。此講座將會重點介紹社區上的營養服務及餐飲上的支援,並教導長者健康飲食及出外飲食的秘訣,以提升居家安老長者的健康及餐飲營養的質素。
  • 介紹社區營養及健康資訊
  • 認識均衡營養飲食的要訣
  • 討論出外飲食貼士
按此打開
選擇院舍秘笈 縱使「居家安老」是政府安老政策的方向,而大部份長者都不願意入住安老院,但由於香港居住地方淺窄,加上子女出外工作,長者入住安老院舍的比率仍高達6.8%,遠比其他國家如:新加坡,日本,台灣及澳洲為高。現今香港安老院舍質素各有不同,因此,要選擇合適的院舍才能讓長者安享晚年。本講座旨在介紹香港不同種類的安老院舍,介紹院舍日常活動及院友心社靈的需要,亦會講解如何選擇合適的院舍,和新院友入住時的適應技巧。
  • 概覽香港安老院舍服務
  • 介紹安老院舍的種類與特色
  • 申請入住安老院舍的程序
  • 講解如何選擇合適的院舍
  • 新院友入住安老院舍的適應技巧
按此打開
長者醫社服務全攻略 香港的長者醫療及社會福利十分多元化,包括社區照顧服務、院舍照顧服務、社會保障、醫療健康服務、復康治療、房屋計劃等等。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回應全球人口老化問題及提倡「居家安老」的理念,政府部門及其他團體均推出嶄新的試驗服務計劃,以回應服務需求及填補隙縫,以提供適當的支援,讓長者享有一個有保障及有價值的晚年生活。是次講座將會向參加者介紹長者日常生活所需的醫療及社會福利,以切合他們的生活的需要,讓長者能夠適當地運用社會資源,在社區中獲得合適的服務,享受積極的黃金歲月。
  • 介紹社區支援服務、經濟支援及長者優惠計劃
  • 認識醫療健康、康復治療服務
  • 講解現時的房屋政策及計劃
  • 如何申請社區照顧服務或安老院舍照顧服務
按此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