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文學研究奠基

盧瑋鑾教授
香港文學檔案網站
香港文學特藏
香港文學特藏

香港獨特的地理、歷史與政治環境,堆積成華語地區獨一無二的土壤,不少過客和土生土長的作家,在此孕育出璀璨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回顧歷史或展望未來,香港文學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

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顧問盧瑋鑾教授(小思)治學謹慎細微,以文學研究為職志,決意為香港本土的文學尋索其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尋寶獵珍 鍥而不捨

有感於學界對香港文學研究材料未予應有重視,以致中國多位現代文學巨匠,諸如魯迅、茅盾、戴望舒、蕭紅等,雖均曾在香港生活、講學,而有關的資料竟日漸散佚,盧教授於是決意整理香港文學材料,冀能為有關研究規劃範疇,揭示方向。她上下求索,埋首學府圖書館的館藏,穿梭街巷,走訪大小書店,舊書攤檔,搜尋埋沒未聞的香港文學材料。舊報章、剪報、文學雜誌、經典著作、絕版孤本、作家札記、書信、相片……,這些不起眼的素材,一一經她撥開封塵,躬自爬梳,並一筆一畫抄錄下珍貴材料,分門別類,製成資料卡片,存放鞋盒子裏,後來更擴充至無數膠箱、檔案櫃,排列有序,擠滿住所和辦公室。

誨人不倦的盧教授發掘知識、整理知識、創造知識、傳授知識而不擁之以自居。她將畢生珍藏的文學材料視為「公器」,2002年自中文系榮休後,盧教授將其搜集的香港文學文化書刊及作家資料檔案,捐贈予大學圖書館,使圖書館得以成立「香港文學特藏」,並在前副館長黃潘明珠女士的協助下,建立網上「香港文學檔案」。盧教授說:「我一人的力量不能盡用這些資料。整理之後,利用科技公之於世,所有人都用得著,更加理想。」

本地經典重現

除了2002年的大批捐贈外,至今盧教授仍然搜購並聯繫各界人士,將珍貴文獻及重要書刊贈與圖書館。現在文學特藏包含作家、學者手稿信函及文獻逾九百種,書籍超過二萬七千冊,期刊超過一千種。此外,網上的「香港文學檔案」包含超過三萬八千條香港文學及文化研究材料,成立以來,廣受海內外學者推崇,咸認為是迄今最齊備的香港文學研究寶庫。

盧教授以一人之力,愚公之志,為香港文學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圖像,制定了具體的範疇。半世紀以來踏實治學與研究的成果,為有志於描摹香港文學面貌的後來者,奠下了堅實的研究基礎。她的素願是研究者可以在這些資料中找出自己有興趣的課題精研下去,給香港文學一個公平而合理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