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元國家和二元政治下思考多元社會

通識沙龍2020-21「時代的抉擇」II

在一元國家和二元政治下思考多元社會
主講:彭麗君
主持:劉保禧

簡介

中國自國民政府開始,外交關係基本源用歐洲十七世紀發展的西發里亞主權體系 (Westphalian sovereignty),相信每個國家對其領土和國內事務擁有絕對主權。國家之間互相承認獨立主權,本意在於阻止互相吞併,有助於世界權力發展平衡;但這觀念也鼓勵國家視自己為人民的全權代表,壓抑國家內部差異。本講座分兩部分思考有關問題。首先,我們從歷史的角度探討中國現代主權的形成過程,主要著眼晚清的發展:從文化上清廷承接的儒家大一統思想,到實際政治上的滿漢矛盾,以及後來的西方的列強割據,和晚清政府對西方現代主權的選擇性運用…. 從中我們探討一個政治概念的形成,也解構中國主權論的迷思。另外,我們會把討論放回今天香港的語境中,近年中國政府在國內和國外都不斷重申強硬的一元主權觀,同時,二元的「新冷戰」思維在世界甚囂塵上,中國與西方的對峙越來越明顯,香港本身的政治兩極化也非常嚴重。在「一元國家」和「二元政治」的擠壓下,香港的「多元社會」變得扭曲變形。在如此一個低氣壓下,我們還可以如何互相尊重,面對不安,砥礪前行?

講者簡介

彭麗君,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教授,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出版的學術書籍包括:Building a New China in Cinema (2002), Cultural Control and Globalization in Asia (2006), Distorting Mirror / 《哈哈鏡》 (2007/2013), 《黃昏未晚》 (2010), Creativity and Its Discontents (2012), The Art of Cloning / 《複製的藝術》 (2017/2017), The Appearing Demos / 《民現》(2020/2020)。她曾於2008 年取得中文大學卓越研究獎, 2012年蔣經國學術出版獎, 以及2020年CHOICE傑出學術書籍獎。

粵語主講


從科學到醫藥—這麼遠、那麼近

通識沙龍2020-21「時代的抉擇」II

從科學到醫藥—這麼遠、那麼近
主講:王建鈞
主持:李明

簡介

科學研究新突破為何不能夠立刻解決疾病問題?從基礎科學發現到醫療應用,中間要經歷多少過程?臨床數據成為藥物價值依據的同時,卻提高了開發門檻和延長了所需時間,臨床實驗的完整性如何重要?在以科學為骨幹的主流醫學以外,另類或傳統療法又該如何定位?是次講座以COVID-19疫苗的開發過程展現科學研究與醫療應用的距離,並探討藥物開發者(藥廠)、支付者(政府、保險公司、病人)與處方者(醫生)之間如何利用科學溝通、決策和角力。

講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任職藥廠香港醫學事務部主管,負責管理藥物及疾病的醫學科學資料,並兼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客席講師,以及香港電台節目《五夜講場:真係好科學》主持。

粵語主講

youtube 2錄影片段


Food Safety in Europ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One Health

通識沙龍2020-21「時代的抉擇」II

Food Safety in Europ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One Health
主講:Stef BRONZWAER
主持:Klaus COLANERO

簡介

Is Food really Safe in the EU, and do consumers perceive it to be Safe?

The outbreaks of SARS and avian influenz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mitigate emerging health risks using a One Health approach, as these are multifactorial diseases involvi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thu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challenging global health threats have emerged, linked to zoonotic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g. COVID-19, Ebola, MERS),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se health threats are complex and cannot be solved by one sector alone.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and tran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on all aspects of health for people,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is required,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One Health approach.

講者簡介

Stef Bronzwaer graduated as a medical doctor at th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NL). Later he completed his International Master of Public Health, and his PhD in Medical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NL). As a medical doctor he worked shortly in a slum-area near Manila (the Philippines), and in 1997 he moved to the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 in Rome (IT), as project manager of an EU-project 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From 1998 to 2002 he worked 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RIVM) in the Netherlands, where he helped establish the Europea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EARSS). From 2002 to 2005 he worked 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Luxembourg, where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per functioning and coherence of a number of European surveillance networks 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Since February 2006, he has worked at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currently as Research Coordinator, informing research agendas and promoting EFSA’s and national food safety research priorities. He facilitates access to research programmes by sharing information on calls and funding opportunities and coordinates EFSA’s research involvement.

英語主講

youtube 2錄影片段


社運創傷與心理治療

通識沙龍2020-21「時代的抉擇」II

社運創傷與心理治療
主講:葉劍青
主持:黃穎瑜

簡介

香港於2019年經歷了反修例社會運動,於2020年則受到冠狀肺炎疫情困擾,整個香港的日常生活都出現了龐大的變化。經歷不同社會事件及暴力事件之後, 不少市民有極大負面情緒,甚至創傷(trauma)。有人形容對香港來說,這是一次觸發人道危機的集體創傷(collective trauma)。有見及此,良心理政及一群義務心理學家在反修例運動以及疫情中都有致力提供各方面的心理支援。 甚麼是創傷?個人創傷和集體創傷有不同嗎?在梳理創傷的過程中,敍事實踐如何理解和應對?集體創傷如何轉化?希望這次講座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講者簡介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葉劍青先生在過去十多年熱衷於敍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的培訓和推廣。他亦非常關心香港社會事務,希望心理學家能運用其專業,提升市民的身心靈狀態,營造一個更美好的香港,故組織了義務心理學家專團「良心理政」並出任召集人。他有關敍事實踐的願景為:發掘隱藏的故事、暴露無形的壓迫、抵禦滲透的權力、擴大微小的聲音。

粵語主講

youtube 2錄影片段


羅馬帝國的威權經濟制度與基督徒的回應

通識沙龍2020-21「時代的抉擇」II

羅馬帝國的威權經濟制度與基督徒的回應
主講:葉漢浩
主持:李駿康

簡介

本講座會嘗試介紹羅馬帝國威權管治下如何利用不同的經濟制度與手段(包括奴隸制度及Patron-Client等)來維持他們的羅馬和平假像,繼而分享基督徒如何回應這威權管治。

講者簡介

葉漢浩教授為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同時亦為工業福音團契義務總監及關懷貧窮學校創校校長。

粵語主講


疫症下的國際關係

通識沙龍2020-21「時代的抉擇」II

疫症下的國際關係
主講:沈旭暉
主持:梁卓恆

簡介

疫症改變人際交往方式,亦帶來全球格局的轉變。疫症危機促成第四次工業革命及虛擬經濟的再昇級,亦同時引領去全球化運動及重啟民族主義浪潮,對未來區域性的經濟秩序帶來深刻的轉化。

講者簡介

沈旭暉教授畢業於牛津大學及耶魯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座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美關係、恐怖主義與全球化等,著有多份學術文章及出版評論。

粵語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