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152 ubeat ebook
P. 4

採 訪

                長路漫漫
                長路漫漫
       記 手

                陳衍諾                是如何走過

              素來深信,新聞人的悲歌,是某天成為新聞的主角,近年卻很
           諷刺地,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主角。到底是誰人的恐懼,要急不及待
       輯 編
           將他們「一針拔起」?猶記得「有線大地震」那天,一打開手機,
       熙 │ 陳 展  連續彈出多篇相關的報道,像有線攝影師在採訪現場落泊離去,有
           線員工圍繞高層質詢解僱準則。「我還要開展我的記者生涯嗎?」
           這道問題再度向我迫近。在構思人物專訪稿題間,突然浮起了港聞
           組助理總採訪主任林妙茵(阿Miu)字字鏗鏘地追問高層,以及她毅
                                                                   我們都需要
           然離去的風骨。「是如何在高壓的新聞環境下走過22年?」我抱著
           一探究竟的心,定了這條題。
                                                                                 一份陪伴
              一直抗拒訪問同為記者的人。生怕自己問得不精確、被別人在                                        一份陪伴
           心底評價表現,何況阿Miu也是《大學線》出身。萬一出錯,又或準
                                                                 張翠珩
           備不足,會否令她覺得自己母校的質素大不如前?在確定專訪人選
           後,我不斷在畏懼與自卑間徘徊,畢竟多次耳聞阿Miu的罵人功力,
                                                                  「現在的人都甚少把他們的情緒宣之於口」。許麗明在訪問
           我也只是害怕會被她罵而已。
                                                              中談及自己處理壓力的方法時,也為現時社會面對精神健康的態
              與我預想的板起嘴臉不同,她的雀躍使我在訪問初期一時無法                     度慨嘆。聞言,我的心底也不禁一沉——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下,
           應付。與預想相符的,是她高亢的聲音,卻不是在責罵人,而是在                      我們大概都忘記要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吧。
           向我訴說一個接一個津津樂道的採訪故事。問她何時升職、何時做
                                                                  過去一年半以來,香港一直被低沉的社會氣氛籠罩。不論
           採主,她均回應「忘記了」。但一提及她做過的報道,又能清楚道
                                                              是政治氣候,還是疫情帶來的打擊,都令不少港人感到無力、不
           出。或是做新聞的刺激,或是「快樂新聞部」一起瘋癲的回憶,我
                                                              安。到了今年跨年之時,有朋友甚至認為一句簡單的「新年快
           想,這就是她能走過這22年漫漫長路的原因了。
                                                              樂」,也是天方夜譚、難以實現的祝福。的確,身處於政治、民
              《新聞刺針》全組被裁,統領刺針編採工作的阿Miu在訪問說                    生、經濟均每況越下的社會下,又如何對未來抱有樂觀的想像?
           過:「現在跟你說我沒有眷戀(做新聞),但說不定半年後我有抑
                                                                  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在當下的環境,關心自己的情緒需
           鬱呢!」諷刺的是,半個月後,有線新聞的觀眾被「新刺針」弄得
                                                              要,與身邊人互相扶持。在訪問過程中,許麗明多次提及「陪
           十分抑鬱。不知道若她還是刺針組長,會怎樣改「因為黑工薪金比
                                                              伴」二字。由描述反修例運動中的經歷,到被捕至應訊期間的煎
           正規工人便宜很多」這段文稿呢?
                                                              熬過程,她總不忘談起他人的陪伴和支持。她又從不稱其他社工
              由1月中進行訪問,到3月頭報道終於「出爐」,歷時一個多                     為「同事」,反以「同伴」稱呼一直支持她的團隊成員。雖然只
           月,我心裏一直很納悶。一邊廂在文稿中強調阿Miu追求新聞之快,                    是稱謂上的分別,我卻能深深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連結和信任。對
           另一邊廂礙於學生實習刊物之限制,久久未能發佈。矛盾呀!真的                      我而言,這甚至比「朋友」一稱謂來得更有溫度——同伴,正是
           很矛盾……                                              在旁與你同悲共喜、決不離棄於你的存在。也許,我們每一個人
                                                              都需要同伴的支持,需要一份令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
              完整報道:22年快樂做新聞 終要離線 ——專訪林妙茵                          在迷霧中尋找依靠從非軟弱之舉,而是人人皆有的需要。風
                                                              雨飄搖,但願我們都能學會關顧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嘗試踏出一
                                                              步,與身邊值得信賴的同伴訴說煩憂。


                                                                  完整報道:身雖疲 力不竭– 社工許麗明








       02   大學線月刊 2021年3月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