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服務與成就
自1983年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發展以來,我們醫院一直照顧脊柱受傷病的病人,脊柱外科在80年代成為專業。隨著脊柱創傷及康復團隊(SIR)的不斷發展,脊柱團隊在1998年正式成立。多年來,脊柱團隊為成人脊柱疾病提供範圍廣泛的臨床服務,包括:受傷、退化、腫瘤、感染和畸形。除了服務新界東聯網的居民,我們還為香港其他地區擔任脊柱手術的第三層轉診中心。脊柱團隊也跟兒童骨科團隊合作治療先天性脊柱疾病和青少年脊柱側彎。通過與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脊柱康復團隊的合作,我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以綜合性團隊的方式來改善脊柱病人的功能性治療結果。
脊柱病的流行病學一直不斷變化,我們手術技術的創新也一直保持提升。各種治療脊柱的手術技術自80年代已得到很好的掌握,包括:經口進入環樞區域,分割胸骨進入上胸椎,胸膜外進入胸椎及腹膜後進入腰骶交界處,以治療脊柱腫瘤和感染尤其是肺結核病。顯微鏡輔助手術在90年代初首次應用,應用於腰椎椎間盤切除和解壓,治療椎間盤突出和腰椎管狹窄症;隨後在90年代末引入微型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MED)和減壓性椎板切除術的技術。後來,顯微鏡輔助手術擴展至頸前椎間盤切除術及椎板整形術,治療頸椎關節病(CSRM)和後縱韌帶骨化(OPLL)等其他常見的退化性疾病。自2000年初,我們團隊跟其他香港醫院迅速發展腰椎椎體融合術(TLIF),這項可靠的儀器腰椎融合技術已經成為治療退化性腰椎滑脫和脊柱側彎的標準。隨著我們部門對計算機輔助骨科手術(CAOS)累積的豐富經驗,我們率先在200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輔助導航(CAN)作脊柱手術臨床應用。通過使用術前計算機斷層掃描(CT)為基礎的系統或術中3D透視系統,計算機輔助導航脊柱手術被證實提高了在頸椎、嚴重脊柱側彎和翻修手術中椎弓根螺釘插入的準確性。微創脊柱手術(MISS)技術,如腹腔鏡下腰椎融合術、視頻輔助胸腔鏡脊柱手術(VATS)、經皮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PELD)和椎間孔整形術自2000年也開始應用。
作為一個一級創傷中心和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大部份骨折和腫瘤導致的急性脊柱損傷患者。大埔醫院自2001年被香港醫院管理局指定為三個脊柱損傷(SCI)康復中心的其中之一。脊柱團隊一直作主導作用,通過採用跨學科的方法為整個新界的脊柱損傷患者提供全面康復服務,參與者包括:臨床心理學家、受專門訓練的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假肢矯形師和社工。脊柱外科手術,如椎管整形術、椎間盤切除術、前部和後部脊柱融合等手術後的護理和康復標準化協議,在2013年已通過了澳洲理事會醫療標準(ACHS)的醫院認證評審。我們的康復中心還管理截癱門診,幫助慢性脊柱損傷患者保持活動性,並與疼痛專科和神經外科醫生合作治療慢性背部疼痛和手術失敗的患者(見康復部分)。脊柱注射,例如選擇性神經根塊,會在局部麻醉的期間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脊柱團隊進行,每兩週一次以為患者脊柱作診斷和治療。
計算機輔助導航脊柱手術的發展
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脊柱門診是香港骨科門診中最繁忙的。在2000年患者個案超過11000,這個數字在2010年這一年已經迅速增加至17000,我們有4個門診(一個術後跟進和三個一般脊柱門診)。去年,脊柱團隊參與會面超過2100個新個案,比5年前增加一倍。門診脊柱分流計畫在2008年推出以分流新受傷轉介個案, 該計畫由脊柱外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協調。通過新脊柱個案的早期臨床評估,縮短了有紅旗現象患者的首次就診等候時間,並於首次就診前提供早期的物理治療。通過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和脊柱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康復計畫已經於2011年開始,旨在促進患者安全返回工作。
教學與教育責任
教育一直是我們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脊柱團隊為本科教學擔任了成人脊柱疾病住院和門診教育課程。脊柱疾病的教程由香港骨科醫學院指定,已交付給高級別骨科學員以準備最終考試。我們的團隊還積極參與組織MBChB、MRCS和FHKCOS的專業考試,及為中大的研究生碩士課程對脊柱損傷和脊柱退化議題講學。我們部門提供了脊柱專科獎學金計畫供海外及內地的脊柱外科醫生參加。計畫提供機會,跟我們的脊柱專科導師一同工作及豐富初診複診經驗,包括微創和複雜的重建技術。他們當中許多人,隨後已經在世界各地自己的脊柱團隊擔當重要服務崗位。我們的團隊定期在矯形外科及創傷學進修培訓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舉辦脊柱手術研討會。一些標記性和重要的研討會列舉如下:
1. |
頸椎研討會及視像會議(香港,新加坡,珀斯)(2000年11月18日) |
2. |
後部腰椎間盤融合研討會(2001年3月31日,Dr. Patrick Depraetere來自比利時) |
3. |
後部腰椎內鏡手術研討會(2002年3月22日至23日,Dr. Destandau來自法國) |
4. |
內鏡脊柱椎間盤切除術研討會(2003年1月17日至18日,Dr. Schumacher來自德國和Dr. John Chiu來自美國) |
5. |
首屆亞太脊柱課程(2004年8月3日至4日) |
6. |
胸椎側突治療研討會(2004年10月15日至16日,Dr. Peter Newton來自美國和邱勇教授來自中國南京) |
7. |
椎體整形術研討會(2005年) |
8. |
微創腰椎椎体融合術研討會(2006年1月,Dr. Richard Fessler來自美國) |
9. |
頸椎及腰椎人工椎間盤置換(2006年10月20日至21日,Dr. Yue Wai Mun來自新加坡) |
10. |
計算機輔助脊柱手術研討會(2006年11月10日,Prof. Rudolf W Beisse來自德國和Prof. Yoshihisa Kotani來自日本札幌) |
11. |
醫管局成人脊柱畸形培訓課程(2009年11月24日,Dr. Paul
Heini來自瑞士,Prof. M Dekleuver來自荷蘭,Dr. Chang Quo Wa來自台灣) |
12. |
全內鏡腰椎間盤切除術研討會(2009年3月14日,Dr. Gun Choi來自韓國;2010年11月17日,Dr. Sebastian Reutten來自德國) |
13. |
最新趨勢的後部脊柱治療屍體工作坊(每年兩次,2011至2013年) |
歷年來的脊柱研討會
研究能力和未來發展
儘管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隊,我們相信積極的研究追求是很重要的,推進我們對成人脊柱問題的理解並維持高標準的臨床實踐。脊柱團隊一直積極開展臨床研究,通過與臨床醫生和威爾斯親王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研究助理定期舉行研究會議,我們分享創新的研究思路和鞏固實用的研究方向。臨床研究包括長期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顧性分析。最近和正在進行的研究專案領域包括:
流行病學研究
• |
化膿和脊椎結核感染(香港) |
• |
椎管狹窄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老年脊椎問題 |
• |
職業相關性腰痛 |
• |
頸椎骨折脫位受傷 |
放射學研究
• |
退化性腰椎滑脫症的脊椎小面關節MRI研究 |
• |
椎間盤退化MRI研究 |
• |
東南亞區的矢狀面平衡測量 |
• |
站立MRI動態效果 |
手術效果研究
• |
計算機輔助導航脊柱手術 |
• |
視頻輔助胸腔鏡脊柱手術 |
• |
以椎弓根螺釘作腰椎融合治療相鄰節段退化 |
• |
椎管整形術後頸椎第五節神經麻痺 |
本地脊柱外科醫生在屍體脊柱工作坊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