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
香港教育研究所

 

表二十七、 家長參與家長教師會人數﹙PTA﹚與社區因素及機構因素的關係(n = 133間小學)

 

影響因素

 

 

平均數目

﹙標準差﹚

F-ratio

F prob.

.社區因素

 

 

 

 

 

 

 

1.社經地位

 

215.00

   

1.7304

0.1724

中上

452.36

301.38﹚

319.09

269.04﹚

中下

224.67

231.24﹚

 

 

2.單親家庭

 

少於或等於5%

394.05

(332.01)

2.0859

0.1563

多於5%

267.72

(235.55)

 

 

 

3.新移民家庭

 

少於或等於5%

358.67

(299.47)

4.4852

0.0384

多於5%

130.50

(97.80)

 

 

 

.機構因素

 

 

 

 

 

 

4.學校類別

 

官立學校

207.50

185.95﹚

1.2478

0.2951

津貼/補助學校

318.77

276.78﹚

私立學校

457.75

485.94﹚

5.參與校本管理

 

250.89

224.16﹚

2.2153

0.1423

沒有

359.94

317.88﹚

6.設立家長教師會

 

522.82

396.72﹚

沒有

0

 

7.校長負責家長

  教師會

 

336.63

312.22﹚

0.8281

0.3693

沒有

195.42

50.46﹚

8.校長對家校合

  作的重視程度

 

312.48

(302.78)

1.1543

0.2882

228.95

(186.36)

 

*註  沒有設立PTA的學校,便沒有PTA成員人數,故此讀數為0,亦不能

     進行比較。

 

就家庭因素而言,家長的社經地位及新移民家庭兩項因素與家校合作程度呈顯著相關,從表二十七可見社經階層愈高者,整體「家長參與的程度」愈高。新移民家庭的百分比愈高者,學校「家長參與的程度」愈低。

 

機構因素方面,官校在家長參與的程度最高,比私校還要高一點,相對來看,參與程度最低的是津校。學校參與「校本管理」及設立「家長教師會」對家長參與程度均有正面作用,此外,校長是否負責「家長教師會」的無顯著關係。但校長對家長合作抱更高的接受程度者,學校的整體家校合作更強。

 

4.4.4 學校為家長舉辦的活動

 

大約有8至9成老師稱任教的學校有為家長舉辦傳統的單元性活動,如家長日、選校講座以及家長講座或親職課程,邀請家長出席或籌辦「家長教師會」。大約有5成半至7成老師的學校有進行家訪或親子活動、邀請家長擔任校內義務工作以及協助帶領課外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成老師的學校有為家長舉行有關校務的研討會。[見表二十八]

表二十八    在過往一年,貴校有沒有為家長舉辦以下的活動?

 

沒有

有效總數(n)

平均數(mean)

標準偏差(s.d.)

 

0

1

 

 

有效百分率 (%)

1

邀請家長出席或籌辦「家長教師會」

18.5

 

81.5

 

1047

 

0.81

 

0.39

 

2

邀請家長協助帶領「課外活動」

44.7

 

55.3

 

1051

 

0.55

 

0.50

 

3

家長日(主要是派發學生成績報告表)

7.9

 

92.1

 

1054

 

0.92

 

0.27

 

4

家長講座/親職課程(例如如何教導子女溫習等)

11.5

 

88.5

 

1050

 

0.88

 

0.32

 

5

籌款

37.0

 

63.0

 

1047

 

0.63

 

0.48

 

6

選校講座

10.8

 

89.2

 

1051

 

0.89

 

0.31

 

7

有關校務的研討會

79.7

 

20.3

 

1032

 

0.20

 

0.40

 

8

校內義務工作

42.0

 

58.0

 

1045

 

0.58

 

0.49

 

9

進行家訪或親子活動

26.1

 

73.9

 

1043

 

0.74

 

0.44

 

10

其他 (請註明):            

68.9

 

31.1

 

209

 

0.31

 

0.46

 

 

另一方面,老師和家長聯繫的情況亦不多,而且會晤也以反面事件(如學生學業成績差或退步,校內行為表現不佳等),使到家長一提到「見老師」視之為苦事而非樂事,事實上,老師本身亦認為「跟家長關係良好」和「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也幫助家長多了解學校」的雙向溝通(家庭與學校溝通),是一位出色老師的工作之一,也有助教學活動﹔換言之,家長和教師之間應多作雙向溝通,校方亦應多為家長舉辦活動。(參考下表二十九、三十、三十一)


 

 表二十九  自開學至今,你從以下途徑接觸或連繫了多少位家長?(每題只圈一個)

 

沒有

5位以下

10位以下

15位以下

21位以下

21位或以上

 有效總數

    (n)

平均數

(mean)

標準偏差

(s.d.)

 

 

0

1

2

3

4

5

 

 

 

有效百分率 (%)

 

1

個別會晤(如家長日)

2.4

 

15.7

 

15.7

 

7.9

 

3.6

 

54.7

 

1043

 

3.59

 

1.70

2

開放日

39.5

 

11.6

 

13.9

 

8.5

 

5.9

 

20.6

 

919

 

1.91

 

1.97

3

致電家長

1.8

 

25.1

 

33.6

 

19.3

 

8.7

 

11.5

 

1033

 

2.42

 

1.31

4

家長教師會

37.5

 

19.5

 

16.5

 

9.8

 

4.2

 

12.4

 

957

 

1.61

 

1.71

5

便條

30.4

 

21.9

 

18.2

 

9.8

 

5.4

 

14.3

 

993

 

1.81

 

1.73

6

手冊

2.7

 

16.9

 

24.2

 

19.7

 

9.4

 

27.2

 

1031

 

2.98

 

1.53

7

上課或放學後的會晤

3.5

 

29.1

 

31.0

 

19.1

 

7.7

 

9.7

 

1032

 

2.27

 

1.31

8

其他 (請說明):__________

67.7

 

9.5

 

7.6

 

5.7

 

3.2

 

6.3

 

158

 

0.86

 

1.51

 

表三十    自開學至今,你曾與多少位家長晤談以下事項?(每題只圈一個)

 

沒有

5位以下

10位以下

15位以下

21位以下

21位或以上

有效總數

(n)

平均數(mean)

標準偏差(s.d.)

 

0

1

2

3

4

5

 

 

有效百分率 (%)

1

學生學業成績差或退步

2.6

 

35.0

 

30.3

 

13.0

 

4.6

 

14.6

 

1044

 

2.26

 

1.42

 

2

成績優良

25.7

 

43.9

 

17.4

 

5.2

 

3.8

 

4.0

 

1027

 

1.29

 

1.24

 

3

在校內(課室內)行為表現不佳

4.1

 

44.4

 

32.8

 

9.9

 

4.7

 

4.1

 

1043

 

1.79

 

1.11

 

4

在校內(課室內)行為表現良好

22.0

 

47.4

 

17.3

 

6.9

 

3.4

 

2.9

 

1027

 

1.31

 

1.16

 

5

學童的社交關係

18.2

 

53.7

 

18.4

 

4.6

 

3.3

 

1.8

 

1025

 

1.26

 

1.03

 

6

缺席

48.6

 

41.8

 

6.3

 

1.7

 

1.0

 

0.5

 

997

 

0.66

 

0.82

 

7

其他(請說明) :____________

67.5

 

13.0

 

6.5

 

3.0

 

4.7

 

5.3

 

169

 

0.80

 

1.45

 

 

 


 

表三十一 這位老師做了下列那一些事項使你認為他/她出色?(可選多項)

 

 

有效百分率(%)

有效總數

(n)

平均數

(mean)

標準偏差

(s.d.)

1

跟家長的關係良好,多交談,融洽交往

93.5

 

681

 

0.94

 

0.25

 

2

保持與家長溝通,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也幫助家長多了解學校

87.6

 

681

 

0.87

 

0.34

 

3

幫助家長更有效地肩負親職任務

59.2

 

681

 

0.59

 

0.49

 

4

提升家長輔助子女在家學習的能力

60.9

 

681

 

0.61

 

0.49

 

5

善於邀請家長義務協助校務或輔助教學工作

40.1

 

681

 

0.40

 

0.49

 

6

善於鼓勵家長參與校政

17.8

 

681

 

0.18

 

0.38

 

7

善用社區資源支援學校,並推行關懷社區工作計劃

18.6

 

681

 

0.19

 

0.39

 

8

其他(請註明):

1.3

 

681

 

0.01

 

0.11

 

 

4.4.5 家校合作與學生學習成效的關係

 

4.4.5.1. 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生學業成就及自我觀的相關分析

 

就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生學業成就的相關分析而言,在中、英、數三科均與家庭社經地位呈顯著正相關,其中以英文科的相關係數最高(見表三十二),中文次之,數學則最低;而自我觀方面,則家庭社經地位與一般自我觀呈較顯著的正相關,而英文科之自我觀亦呈強的正相關,反之中文、數學自我觀則相關並不大,甚至呈負相關呢!就家庭收入而言,與學生英文科成績最有相關 (0.3826),而英文自我觀的相關度亦高(0.2062)。再看看父母的教育水平,也與學生英文科成績,英文科自我觀呈較高相關度;反之,父母親的職業都對學生的中英數學成績和自我觀的相關度較父母的收入及教育程度為低。

 

 

 

 

 

 

 

 

 

 

 

 

表三十二、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生學業成就及自我觀的相關分析

學業成就

社經地位

家庭收入

父親職業

母親職業

父親教育度

母親教育程度

中文

 

.2048**

 

.1748**

 

.1275**

 

.0885**

 

.2051**

 

.1905**

英文

 

.3939**

 

.3826**

 

.2273**

 

.1932**

 

.3524**

 

.3371**

數學

 

.0959**

 

.1017**

 

.0689**

 

0.0419

 

.0815**

 

.0474*

一般自我觀

 

.0802**

 

.0825**

 

.0493*

 

0.0242

 

.0578**

 

.0592**

中文科自我觀

-

.0543*

-

.0675**

-

0.0411

-

0.0412

-

0.0295

-

.0470*

英文科自我觀

 

.2109**

 

.2062**

 

.1350**

 

.0856**

 

.2019**

 

.1956**

數學科自我觀

-

.0643**

-

.0656**

-

.0595**

-

0.0368

-

.0454*

-

0.0419

 

 

 

 

 

 

 

 

 

 

 

 

 

 

 

 

 

 

 

* P< .01   

 

**P< .001

 

 

4.4.5.2. 學生學業成就及自我觀與學生家庭背景的相關分析

 

學生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學生性別、年齡、家庭成員數目、兄弟姊妹人數、與父母同住和在香港出生等六個事項。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女學生與中英文成績表現呈顯著正相關(見表三十三),亦即女學生中英文科的成績均顯著較男學生為佳,數學科成績方面,則男女生並無顯著分別。

 

而自我觀方面,中英文的自我觀和女學生這性別最有相關,而一般自我觀亦呈正相關。數學自我觀則呈負相關。這顯示小學女生對本身語文能力較男生有信心,她們對本身的觀感及與人交往的能力上有更正面的看法,但對本身的數學能力感則較男生弱。

 

至於年齡,年齡愈大的學生,中英文成績較差;但數學成績則較佳。可是年齡愈大的學生,他們中文、英文、數學及一般自我觀均較差。而家庭成員數目和兄弟姊妹方面,與學生學業成績卻是負相關,尤以英文科為最,至於自我觀則無顯著相關。而與父母同住的學生,英文科成績的相關係數最高,中文、數學次之,而一般自我觀亦有相關。

 

對於在香港出生的學生,英文成績亦顯著較非本港出生的為佳。反而,中文、數學的相關數並不顯著。一般自我觀也呈正相關。

 

整體來看,就學生學業成績而言,女生的語文能力較男生強,但實際上男女生的數學成績分別不大;年齡較大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有顯著優勢,但語文能力上則較差;家庭成員多的大家庭,學生的中英數成績均顯著較差。這可能與家庭資源不足有關。此外,得到雙親照顧的小學生,中數成績顯著較佳;而本土出生的小學生,英文科成績亦顯著較非本港出生的為佳。

 

就學生自我觀而言,與學生性別及年齡關係較大。女學生的一般自我觀及中英文自我觀較男生更正面,但她們的數學自我觀較低。而年齡愈大的學生,他們無論一般自我觀或學業上的自我觀均較弱。

 

表三十三、學生學業成就及自我觀與學生家庭背景的相關分析

學業成就

女學生

年齡

家庭成員

數目

兄弟姊妹

數目

與父母同住

香港出生

中文

.1739**

-.0883**

-.0631**

-.0835**

.0781**

-0.0381

英文

.2257**

-.1669**

-.0823**

-.1333**

.0804**

.0754**

數學

0.0287

.2386**

-.0450*

-.0532*

.0553*

-0.0323

一般自我觀

.1044**

-.1208**

-0.0041

-0.0401

.0444*

.0734**

中文自我觀

.1391**

-.0603**

-0.0024

0.0219

-0.0159

0.0062

英文自我觀

.1802**

-.2026**

-0.0186

-0.0342

0.0297

0.0172

數學自我觀

-.1844**

-.1905**

0.0155

0.0141

0.0031

0.0106

 

 

 

 

 

 

 

 

 

 

 *p<  .01         **p<  .001  

 

 

 

 

上一頁 | 下一頁


* 自有引用、轉載或翻印報告內任何資料,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