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分享

網誌園地


1599068644_lj-1280w

醫療新領域:危中創機(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20年09月03日

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許多醫療創新。之前,我提過數碼抗疫、遠程醫療、移動實驗室、方艙醫院等。疫情的不斷擴大和持續,令人不斷去摸索新的,合成本效益,可以大規模進行的方法和狡猾的病毒作持久戰。 近年來,我有...

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許多醫療創新。之前,我提過數碼抗疫、遠程醫療、移動實驗室、方艙醫院等。疫情的不斷擴大和持續,令人不斷去摸索新的,合成本效益,可以大規模進行的方法和狡猾的病毒作持久戰。

近年來,我有聽電子音訊播客學習的習慣。最近聽了兩輯播客,不約而同提到幾項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創新,感到十分鼓舞。


一輯是有關新加坡開發的電子藍牙追蹤系統。這個系統利用市民手機上的藍牙連接數據,分辨確診者在確診前一段日子可能近距離接觸過的人士中,那些是隨意的,那些是緊密的接觸。系統巧妙地處理了個人私隱的問題,令數據儲存在確診者個人的手機內,不會上傳到任何中央雲端的數據庫。公共衛生工作者為數據解碼後,可以快速有效地作大規模的個案追蹤,對防止新冠病毒這樣傳播率高的病毒擴散,非常有效。


另一輯是有關史丹福大學的一位印度裔發明家,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短短幾個月內,發明了一種極為便宜的病毒測試方法,利用唾液,不需電源,在家測試,30分鐘得出結果,硬件成本5美元,試劑成本1美元。這種創新的檢測方法,目前正待美國FDA的認證和批核。如果成功通過,測試便能夠不受人、場地、試劑和時間的限制,可以大規模地進行。


此外,這發明家又發明了一種由潛水面罩改成可以不斷重用的面罩,成效媲美N95面罩,但價格才20美元一個。他的另一項發明,是低成本的「雞泡魚呼吸機」,又是價廉物美。他的所有發明,都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可說是功德無量。

閱讀更多
2567719_6c091d7435dd8d38da697e824db24d5d_620

醫策縱橫:私營醫療的迷思 (馮康醫生)(刊登於信報)

2020年09月01日

此一刻,許多私家醫院的業務都有反彈。畢竟醫管局停止提供非緊急服務已經超過半年了,病人不能永遠等下去;有些病人擔心到公立醫院急診室會被傳染新冠病毒,於是選擇私家醫院。另一方面,醫管局也着實利用公私營協...

此一刻,許多私家醫院的業務都有反彈。畢竟醫管局停止提供非緊急服務已經超過半年了,病人不能永遠等下去;有些病人擔心到公立醫院急診室會被傳染新冠病毒,於是選擇私家醫院。另一方面,醫管局也着實利用公私營協助計劃,轉介了不少病人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

 

這是不是就代表香港「雙軌模式」醫療體制的優勢──當公營系統出現壓力時,私營醫療便可以扮演補充的角色?新冠病毒疫情減退或緩和後,醫管局一旦恢復非緊急服務,這局面能否持續?私家醫院在疫症流行中發揮的角色,怎樣才可以變得主動?

 

近年來,許多國家地區都在研究探討私營醫療在醫療體制內的角色。去年,澳洲醫療政策專家Stephen Duckett教授發表了一份有關澳洲私營醫療保險的歷史和功能的研究報告,總結了澳洲20年來推動私營醫療的經驗和成效。針對澳洲人對私營醫療價格不斷上漲累積的不滿,退出人數日漸增加,教授問:政府推動私營醫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私營醫療在醫療體制內的作用,一般分為三類。

 

第一是替代性,用以完全替代公營醫療;第二是補充性,用以補充公營服務資助或提供方面不足的地方;第三是輔助性,作為公營服務額外的選項。

 

第一類的表表者是德國,市民可以選擇購買私營醫療保險,完全取代公營醫療的供款。

 

第二類在許多歐洲國家、南韓、日本都有推行,主要用來減少市民額外醫療費用的負擔。

 

第三類的代表是英國、澳洲,還有我們香港,當私營醫療是額外的選項時,各種在經濟學上涉及道德風險的問題就出現了。

閱讀更多
115740805_924585591363795_9184389855063161372_o

【定價收費】系列 之 《保險怎樣看?》

2020年08月26日

按道理,從定價收費得到最大著數的,應該是保險公司。一直以來,保險公司經常投訴醫療成本上升,導致保險的賠償金額不斷增加,而且加幅往往是接近甚至超過雙位數字的百分比。 保險公司為了降低增加保費的壓力...

按道理,從定價收費得到最大著數的,應該是保險公司。一直以來,保險公司經常投訴醫療成本上升,導致保險的賠償金額不斷增加,而且加幅往往是接近甚至超過雙位數字的百分比。

 

保險公司為了降低增加保費的壓力,維持邊際利潤,於是運用各種方法控制成本,包括為各項服務設立賠償上限、設置保險醫生名單固定醫生支付金額、與指定醫療集團協定收費標準等。即使如此,保險公司在醫療保險方面的經營還是不容易。對消費者來說,醫療保險賠償不足始終是個問題。根據政府每年公佈的本地醫療衛生總開支帳目,私家醫院出院病人自己支付費用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四十。

 

定價收費不能一下子改變這個比例。但對保險公司來說,肯定有好處。首先是計算風險容易了,無論是病人個人的風險,還是治療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都可以比較準確地量化。其次是行政費用可以減少了,尤其是對每項病人開支和醫生收費的監察和跟進。最後是改善與顧客及醫生的關係,增加運作的效率。

 

所以,當政府推出自願醫保計劃的時候,有保險業界的朋友對政府未能引入病人診斷相關類別(DRG)作為定價準則表示失望。但我過去一年多和保險界的頻密接觸,發覺推動保險業界作出改變其實非常艱難。有的說不懂得怎樣計算風險,有的說他們的系統不能夠以定價收費方式運作,有的說不能改變現有顧客的保險計劃,有的說營業代表不懂得怎樣跟客人解釋。都有道理!

 

定價收費要真正給病人帶來好處,一定要和保險業界合作。這一座山,還是要攀上去的!

閱讀更多
rsz_1rsz_1597865165_mx-1280w

醫療新領域:壓力訊號燈(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20年08月20日

近來除了忙於籌備中大醫院的工作外,也忙於應付新一波腸胃病的爆發。 大家不要誤會香港繼新冠肺炎後又要面對另一種腸胃傳染病的侵襲。我所指的是最近診所出現大批功能性腸胃病的病人求診。一些相識多年,情況...

近來除了忙於籌備中大醫院的工作外,也忙於應付新一波腸胃病的爆發。

 

大家不要誤會香港繼新冠肺炎後又要面對另一種腸胃傳染病的侵襲。我所指的是最近診所出現大批功能性腸胃病的病人求診。一些相識多年,情況一向穩定的病人,近來病情也惡化了。

 

功能性腸胃病包括胃功能失調和腸易激綜合症等常見的腸胃病。它的特徵是反覆出現胃痛、胃脹、肚痛或肚瀉等症狀,但檢查後卻找不出身體有任何異常。由於此病和壓力、情緒等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我的精神科老師李誠教授也將之稱為「腸胃焦慮症」。

 

這一波功能性腸胃病的「疫情」覆蓋面極為廣泛,有在家上課的學生和他們在家工作的家長、公司營運出現困難的老闆,以至長期待在家裡,憂心忡忡擔心染疫的長者。我的女兒從英國回來,因擔心染疫,除了行山和跑步等戶外活動外,也謝絕了逛商場和其他聚會,結果慢慢也出現失眠、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狀,今次真的是「能醫不自醫」!

 

事實上「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香港人長期精神繃緊地生活,努力抑壓負面情緒的同時,也令偵測負面情緒的系統漸漸「習以為常」,不能及時察覺和處理壓力,結果「屈到病」,腸胃功能失調正是壓力爆發的訊號燈。除此之外,失眠、容易發脾氣、不能集中精神等都是「腸胃焦慮症」常見的症狀。最近功能性腸胃病大幅增加,其實也是抗疫疲勞的另一種現象。

 

要治療功能性腸胃病,除了治標的腸胃藥外,也要從治本的方向著手,協助病人認識壓力源並加以輔導和治療,才可以成功控制病情。

 

我的女兒的胃病最後怎樣發展?最近太太答允帶她逛了一遍商場,光顧了她喜愛的商店後,便不藥而愈了。

閱讀更多
115740805_924585591363795_9184389855063161372_o

【定價收費】系列 之 《誰最著數?》(馮康醫生)

2020年08月10日

表面看來,定價收費最著數是病人。醫療診治過程中有很多不肯定的因素,帶來風險。醫生的診斷是否準確,手術治療會不會出現併發症,治療的效果能否達到,定價收費起碼能夠讓病人毋須擔心住院費用超出預算,安心接受...

表面看來,定價收費最著數是病人。醫療診治過程中有很多不肯定的因素,帶來風險。醫生的診斷是否準確,手術治療會不會出現併發症,治療的效果能否達到,定價收費起碼能夠讓病人毋須擔心住院費用超出預算,安心接受治療。

 

但是,如果以為定價收費就會令醫療成本下降,從而減低病人的開支負擔,恐怕就未必。制訂定價收費,還是要看成本。在醫療成本因為精準醫學分科、先進醫療科技而不斷上漲的今天,單靠定價收費並不能夠使更多人負擔得起私營醫療服務,更遑論降低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

 

有一位私家醫院的老行尊曾對我說,他們不怕中大醫院帶來的競爭。因為我們為提供定價收費,一定要控制成本,只能招聘年輕資歷淺的醫生。到最後,這些醫生還有他們的病人,還是會流向現時已經打響名堂的私家醫院和醫療集團的大海。果真如是,定價收費對病人來說就不能說是最著數了。大家看醫生,找醫生做手術,總希望找位資歷深厚,斷症準確,醫術高明的大國手。

 

對私家醫生來說,不同人有不同的取向。有的很緊張賺錢,定價收費限制了他們的收入,肯定沒有著數,多數不會加入我們的團隊。有的很認同我們的理念,希望能促進公私醫療平衡,定價收費成為了吸引他們的賣點,只要支付醫生的費用公平,他們不少都願意加入或帶病人進入中大醫院。他們之中,不乏資歷深厚者。

 

那麼,甚麼叫公平?在許多醫生眼中,起碼不要像保險公司一樣以廉價支付他們的服務。能做到公平這一點,便無所謂著數不著數了。

 

在醫院方面,實行定價收費,必須面對成本控制的風險。病人的行為、醫生的決策、醫療的程序、耗材的價格、藥物的選擇、手術的繁複、保險的覆蓋,往往都不完全由醫院控制,定價收費對醫院的管理營運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控制好成本,保障好質素,是醫院營運者的責任,沒有著數不著數的問題。

 

剩下來就是保險業界,他們怎樣看定價收費?

 

 

閱讀更多
rsz_11596656847_6z-1280w

醫療新領域:社區治療設施(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20年08月06日

醫管局8月1日起啟用在亞洲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接受輕微、穩定的確診者。此外,醫管局也接管了鯉魚門渡假村的社區隔離中心。類似的臨時醫療設施,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在內地異軍突起,叫「方艙醫院」。 其實所...

醫管局8月1日起啟用在亞洲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接受輕微、穩定的確診者。此外,醫管局也接管了鯉魚門渡假村的社區隔離中心。類似的臨時醫療設施,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在內地異軍突起,叫「方艙醫院」。

 

其實所謂「方艙醫院」,不是內地獨創。這些移動醫院,以方形像貨櫃箱一樣的單元,結集診症、病房、檢驗、手術各種醫療功能,可以快速部署和建成。20世紀六十年代越戰期間,美國首先在戰場用這種方法搭建野戰醫院。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國首先使用「方艙醫院」抗震救災。2020年2月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除了在最短時間興建火神山及雷神山兩間醫院外,還建立了13 間「方艙醫院」,至3月疫情退卻才逐步復原。

 

我們在鯉魚門度假村及亞洲博覽館的社區治療和隔離設施,是兩種類型。鯉魚門度假村社區隔離中心用的是「組裝合成」建築法,以一個個獨立房間的組件,組合成為戶外的隔離設施。亞洲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建立的是一排排的個人隔間,分作不同區域,組成室內的隔離設施。兩種類型都沒有負壓空調系統,只是以戶外流通的空氣,和博覽館特高的樓底空間,保持空氣流通。入住隔離設施的都是確診者,所以沒有交叉感染的問題。

 

這次抗疫,內地除了「方艙醫院」外,不少地方及醫院還建立了移動「方艙實驗室」,作大規模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利用臨時的移動設施,大大增強了抗疫的靈敏度。面對大型流行傳染病,每個國家日常的醫療設施都會不敷應用,這些設施可以快速地擴大醫療系統的診治能力,真正做到「可張可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