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園地
醫療新領域:甚麼是益菌? (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19年11月14日近年關於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研究有革命性的發展。以往我們只知道腸道有大量不同種類的細菌,對人體生理機能的影響不太清楚。有一些腸道細菌,能幫助消化營養素,對人體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例如保持血液凝固功能...
近年關於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研究有革命性的發展。以往我們只知道腸道有大量不同種類的細菌,對人體生理機能的影響不太清楚。有一些腸道細菌,能幫助消化營養素,對人體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例如保持血液凝固功能的維他命K,就是由腸道細菌為我們供應的。
原來腸道眾多的細菌,功能不僅局限在此。腸道細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代謝物經腸道吸收後,經血液循環輸送到不同器官,參與調控人體的生理機能。例如免疫系統、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等。近年的研究更發現,腸道菌群會影響食慾、情緒,以至體重控制等。我們的臨床經驗也發現,一些患上難辨梳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病人,接受腸道菌群移植治療後,除了治愈他們的腸道感染外,更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病人雖然食量沒有變化,但體重卻增加了十多公斤。其中一位病人,更成功戒除了困擾多年的酗酒問題。這些經驗驅使我們繼續進一步的科研,找出腸道菌群影響體重、飲食習慣等機制,從而發展出「食極唔肥」的新療法,解決肥胖這個難題。
那甚麼才是益菌?我們發現,腸道菌群對於人體健康的貢獻,最重要並不在於某一、兩種益菌的多少,更重要反而是我們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有很多腸道疾病如腸易激、潰瘍性結腸炎,以至大腸癌等,都出現腸道菌群多樣性下降的現象。我們腸道裡的五百多種細菌,當中甚至包括一些能引致疾病的「壞菌」,它們在腸道裡有無數的互動,從而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保護人體健康。
想不到我們腸道裡的菌群,也給予我們智慧,怎樣建構一個健康、穩定的社會。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馮康醫生)
2019年11月07日過去一年,先後有機會參觀過內地三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兩個在深圳,一個在杭州。在深圳,他們就簡單叫這些中心做社康中心,有點像我們在香港的叫法。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醫療體制一直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
過去一年,先後有機會參觀過內地三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兩個在深圳,一個在杭州。在深圳,他們就簡單叫這些中心做社康中心,有點像我們在香港的叫法。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醫療體制一直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基層醫療,服務需求嚴重向第三層的大型綜合醫院傾斜。許多大城市裡的大型綜合醫院,每天門診量上萬,住院病床動輒三五千。其中鄭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總共有一萬張病床,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醫院,去年的門診量接近 8 百萬。醫院就醫的病人多,並不表示居民的健康就好。醫院病人過多,很多時候是反映了醫療服務過度消耗,和醫療資源的錯配及浪費。
有見及此,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基層醫療,成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與醫院結成聯網,推動分級診療與雙向轉診,並且建立家庭醫生培訓制度、調整全科醫生待遇、鼓勵目標病人成為慢性病管理簽約病人、津貼社區中心藥品價格、推行社區為本的公共衛生項目等。我參觀過的三個社康中心,對三方面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是中心與醫院的網絡互動及醫學支援;第二,是慢性病管理的簽約服務;第三,是在社區推動的公共衛生項目。具體的服務,配合先進的信息科技支援,還有政府的財政推動,令基層醫療耳目一新,發展變得生氣勃勃!
在杭州的訪問,碰到一位就診中的老伯,正在見他的簽約醫生和簽約護士,興高采烈地向我們介紹他怎樣用手機的 APP 監測自己的血糖和血壓度數。老伯的杭州話我其實不太聽得懂,但很能感受到他的興奮。
醫療新領域:自願醫保頭半年(二) (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19年10月31日上月談自願醫保的時候,各保險公司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共188個。隔了一個月,再有保險公司推出新的計劃。目前計劃的總數是199個,差一個便達到200大關。細看27個標準計劃,發覺很多保險公司都加入其他優惠,以吸引購買者...
上月談自願醫保的時候,各保險公司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共188個。隔了一個月,再有保險公司推出新的計劃。目前計劃的總數是199個,差一個便達到200大關。
細看27個標準計劃,發覺很多保險公司都加入其他優惠,以吸引購買者,爭取市場。這些優惠大抵分為兩類,一是人壽保險形式的保障,二是現金優惠。儘管標準計劃的保障都一樣,保費的價格差異卻很大,最高和最低的保費可以超過兩倍。這些差價,又和各種優惠沒有甚麼特別的關係。根據我掌握的醫療保險市場訊息,自願醫保的保障最多只是六成左右,另外的四成,要投保者自己從口袋支付。
其餘的172個靈活計劃,在標準計劃的框架下,有不同形式的增值。這些增值計劃可以分為五類:(一)手術及相連服務的保額不變,住院、醫生診症及其他開支的保額稍微增加;(二)手術及相連服務、住院、醫生診症及其他開支的保額都有稍微增加;(三)手術及相連服務、住院、醫生診症及其他開支的保額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四)全面保障所有住院醫療開支;(五)其他醫療服務保障,包括洗腎、家居護理、急診門診、私家護理、康復治療等。此外,還有上述提到的兩種附帶優惠。
和標準計劃一樣,靈活計劃的保費差額也是非常大。眾多靈活計劃當中,第一類的增值計劃比起標準計劃好不了多少,對複雜手術的保障稍稍高過六成;第二、三類的增值計劃有較大的改善,對複雜手術的保障接近九成;第四類的計劃保障全面,但保費卻高很多,45歲人士的保費,最便宜的也要超過每年$10,000。
市民該如何選擇?我想會從保費較便宜的兩、三間保險公司入手!
向荷蘭學習 (馮康醫生)
2019年10月22日九月底十月初,和熊志添醫生一起帶一班研讀醫療管理碩士及領袖課程的同學及畢業生,訪問荷蘭一個星期,學習及研究其醫療制度。荷蘭的醫療制度,多年來被評估為歐洲第一位。 這次訪問,造訪了荷蘭著名的與社區...
九月底十月初,和熊志添醫生一起帶一班研讀醫療管理碩士及領袖課程的同學及畢業生,訪問荷蘭一個星期,學習及研究其醫療制度。荷蘭的醫療制度,多年來被評估為歐洲第一位。
這次訪問,造訪了荷蘭著名的與社區共融的老人院、讓患者自由活動的認知障礙村、以創新 Buurtzorg 模式運作的社康中心、位處教學醫院內教學研結合的 Alzheimer Centre、及由農莊改建的臨終照顧中心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基層醫生的診所。
這位基層醫生的診所,在一所老人院的樓下。旁邊還有藥房、物理治療中心及健身室。大樓的中庭是很大的共享空間,我們去的時候很多長者悠閒地在享用下午茶。旁邊還有藥房、物理治療中心及健身室的設備都很齊全,其中藥房銷售的藥種上千,還裝置了我們在內地醫院才看到的全自動配藥機械人。
荷蘭的基層醫療的確做得好。每一位國民都配上一位家庭醫生,甚麼病都要先看基層醫生,才可以轉介專科醫生或進醫院。我們探訪的基層醫生,除了在診所看跟自己登記的病人外,也要與區內的基層醫生,輪流在急診醫院急症室旁的家庭醫學診所當值,有需要時,還要到病人的家居應診。荷蘭為了鼓勵基層醫療,著意提高家庭醫生的薪酬。家庭醫生在整個醫療體制,有相當高的地位。
因為基層醫療做得好,荷蘭的醫院不像我們那麼擁擠,一般病床使用率在 85% 左右。醫院的感染率,可以說是全世界最低,醫療成效卓越。明顯地,香港醫療目前的狀況,與荷蘭相去甚遠。但英國的 NHS 又怎麼樣?還是給荷蘭比下去了!其中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醫療新領域:個人化的健康管理 (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19年10月17日隨著自願醫保的推行,醫療保險的運作模式也漸漸從單純的住院醫療賠償,發展出以預防醫學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為基礎的靈活計劃。而醫療科技的發展,也為預防醫學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傳統的預防醫學,主要依賴流行病學...
隨著自願醫保的推行,醫療保險的運作模式也漸漸從單純的住院醫療賠償,發展出以預防醫學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為基礎的靈活計劃。而醫療科技的發展,也為預防醫學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傳統的預防醫學,主要依賴流行病學的研究,從而找出「風險因素」(Risk factor),並為社會制訂減低整體風險的策略。例如控制吸煙以減低肺癌發病率、為50歲以上人士作大腸癌篩檢等,都是一些以公共衛生角度來推行的預防醫學計劃。
那麼,在個人的層面,又怎樣推行預防醫學呢?一些比較個人的風險因素,例如家族病史、生活和飲食習慣等,便是個人預防醫學的重點。近年,有不少研究利用統計學的數據分析,將各種個人的風險因素歸納和量化,並設計出計分系統,以更準確地預測患病風險。
近年各類醫療診斷技術突飛猛進,無論在準確性和靈敏度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一些診斷心臟病的血液生物標記(Biomarker),透過化驗技術的創新,進一步發展成為監測高血壓治療的輔助指標。根據指標數值來調校血壓藥劑量,從而減少血壓高引致心臟病及腦退化的風險。此外,3D立體斷層乳房造影檢測(3D mammogram)的乳癌檢測準確度,比傳統技術提升逾40%,舒適性也大為提高。3D乳房造影技術大大增加了女性參與乳癌篩檢的吸引力。最近更有本地醫療科技企業發展出可攜帶式的裝置,利用一隻裝置了生物傳感器的戒指,準確地檢測出睡眠窒息症等睡眠問題。
中大醫院將會引入這些醫療創新技術,設計出一系列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計劃,透過創新的預防醫學改善香港人的健康。
醫療新領域:自願醫保頭半年(一) (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19年10月03日自願醫保由今年四月推出至今,剛好半年。目前還沒有看到政府或保險業界發表的任何數據。有保險業界的朋友告訴我,自願醫保的退稅優惠吸引了不少人購買;此外,不能拒保的條文也促使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市民開始購買醫...
自願醫保由今年四月推出至今,剛好半年。目前還沒有看到政府或保險業界發表的任何數據。有保險業界的朋友告訴我,自願醫保的退稅優惠吸引了不少人購買;此外,不能拒保的條文也促使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市民開始購買醫療保險。果真如是,政府的政策目標可以說是初步達到了。
我到政府的自願醫保網站查看,由四月到九月底,政府確認了27間提供自願醫保產品的保險公司,合共推出了26個認可標準計劃,162個認可彈性計劃,總數188個。逐個計劃打開來看,很多文字,也很多數字,看得眼花繚亂。在認可標準計劃方面,政府的網站登錄了標準保費一覽表,有關保費數字羅列得很清楚,不過很多保險公司又設有不同的附加契約,不同的優惠或其他保障,市民要作出選擇,不能不逐一瀏覽。在彈性計劃方面,我想一般市民應該沒有這個時間及能耐把162個計劃詳細分析比較。這些計劃的公布無疑增加了私營保險方案的透明度,但市民的選擇一點也不容易。
自願醫保能否給購買者真正的醫療保障,鼓勵更多病人使用私營醫療,從而減少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目前言之尚早。單看現已公布的188個認可計劃,透明程度增加了,混亂情況不見得就因此減少,似乎不足以改善私營醫療保險的效率。其中,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計劃給予購買者的保障是否足夠;(二)計劃對購買者長遠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