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外 (主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
」字的本義是外面,借卜兆來分別內外,以豎形的兆幹為中界,橫形的兆枝所向為內,豎劃的另一面為外,因此甲骨文以「」為外,金文加標「」為聲符,「」一定在「」形無兆枝的一面(參張玉春)。
」字的本義是外面,借卜兆來分別內外,以豎形的兆幹為中界,橫形的兆枝所向為內,豎劃的另一面為外,因此甲骨文以「」為外,金文加標「」為聲符,「」一定在「」形無兆枝的一面(參張玉春)。
甲骨文用作商王的稱號,如外丙、外壬。甲骨文「」字只作「」,典籍之「外丙」、「外壬」,卜辭俱作「卜丙」、「卜壬」。
甲骨文「」、「」本同字,金文「」字早期從「」,後期從「」,「」、「」通用,小篆沿用「」旁。
金文表示外面,與「」相對,毛公鼎:「命女(汝)辥(乂)我邦我家內外」,表示周王命令毛公治理邦家內外。又表示後,久遠,南疆鉦:「萬枼(世)之外。」又表示女兒之子,□孫鐘:「攻敔仲冬胾之外孫」。又用作姓氏,外弔鼎:「外弔乍(作)寶尊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𡖄,古文外。」
金文從「」,「」聲。小篆、簡帛從「」,「」聲。本義是竹簡。
金文從「」,「」聲(董蓮池)。小篆、簡帛從「」,「」聲。「」和「」均作聲符,而「」則是意符,表示「」以竹製造。本義是竹簡。金文中「」字的異體作「𨳿」。而根據《說文》,「𨳿」是「」的古文。故「」或是「𨳿」的簡省(于豪亮、張政烺)。而從「」從「」之形是「」的異體。小篆、簡帛寫作「𥳑」,隸變後「」訛變為「」。
」的本義為竹簡。《說文》:「𥳑,牒也。从竹,閒聲。」段玉裁注:「按𥳑,竹爲之。牘,木爲之。牒札其通語也。」《詩經.小雅.出車》:「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孔穎達疏:「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簡,謂之書簡。」後泛指為書籍。《廣雅.釋器》:「笧謂之簡。」「」,同「」,書籍之稱。亦可解作書信。
」又引申為簡單、簡略。《廣雅.產韻》:「簡,略也。」《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全句指齊太公初到其封國,即修整政令,因襲當地的風俗,簡化當時的禮節。成語「政簡刑清」即出於此。
」又可解作少。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獸深居而簡出。」指野獸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現。成語「深居簡出」由此而來,表示人常在家裏,很少出門。
」假借為「揀選」的「」。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意謂先帝揀選(他們)輔助陛下。「」又通「」,勸諫之意。《左傳.成公八年》:「《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簡。』」注云:「簡,諫也。」《詩.大雅.板》作:「猶之未遠,是用大諫。」意思指王的計策不夠深遠,所以我竭力向王進諫。
金文表示簡策,中山王方壺:「載之簡策,以戒嗣王。」意思指記載在簡策之上,以警誡繼位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