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15
(18)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93 BF
大五碼 EFD1 
倉頡碼 手卜卜月 
Matthews 6267 
漢語大字典 (一版)1975;(二版)2094  
康熙字典 389 
Unicode U+64FF
GB2312  
四角號碼 5003.2 
頻序 A/B 6687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t  zh  z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字例: 1/1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搔也。从手,適聲。一曰:投也。〔直隻切〕 (253 / 254)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518 直炙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搔、抓。
17 字

 詳解: 從「」,「」聲。本義是搔、抓。《說文》:「擿,搔也。从手,適聲。」如《列子.黃帝》「指擿無痟癢」,殷敬順釋文:「擿,搔也。」又指搔頭,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如《後漢書.輿服志下》:「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凰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也表示拋、投擲,後寫作「」。《說文》:「一曰:投也。」段玉裁注:「今字作擲。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許書無擲。」例子如《莊子.胠篋》:「擿玉毀珠,小盜不起。」《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司馬貞索隱:「擿,與擲同,古字耳。」參見「」。

  「」表示挑、撥。如《漢書.宣帝紀》:「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資治通鑑.漢獻帝興平二年》:「會(李)傕送饋,妻以豉為藥,擿以示(郭)氾。」胡三省注:「擿,挑也。」

  「」表示揭發。如《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國,聽群盜自相糾擿,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三國志.魏書.董昭傳》:「而執法之吏皆畏其威埶,莫能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

  「」還表示指使。如《漢書.谷永杜鄴傳》:「衛將軍商密擿永令發去。」顏師古注:「擿,謂發動之。」

  「」又同「」,表示摘取、選取。如《文選.陶淵明〈讀山海經詩〉》:「歡言酌春酒,擿我園中蔬。」《後漢書.賈逵傳》:「臣謹擿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斯皆君臣之正義,父子之紀綱。」
600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67
擿伏,擿姦發伏,擿抉,擿校
p276 p23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276 p5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字;同「」字

p67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發奸伏, 奸發伏, 冥行埴, 發奸伏, 擒奸伏… (5/33)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v. pick out; nitpick; order; expose; search; explore; split; thump
var. archaic character for
瀏覽次數: 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