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兄 (主部件) 共 3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3
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
甲金文會人張開口說話之意,古時兄長是命令者,有督率諸弟的責任,故從「」。本義是兄長。
甲金文從「」從「」,會人張開口說話之意,古時兄長是發施號令的人,有督率諸弟的責任(沈培),故「」字從「」為意符。本義是兄長。《說文》:「兄,長也。从儿从口。凡兄之屬皆从兄。」
甲金文或於「」字所從的「」形畫出手指之形,與「」、「」、「」等字常寫作覆手形相近,以表示兄長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一說從覆手形的「」可能是表示賞賜的「」的表意初文,因為賞賜物多種多樣,所以沒有畫出來,只強調手形,以表示授予的動作。沈培認為從覆手形的「」既是兄長的「」的異體,也是「」的表意初文。
後期文字「」形的橫筆貫穿左右的豎筆,與「廿」形近。或加從「𡉚」(「」)為聲符。或加從「」為意符。
此外,注意區別古文字「」和「」。「」字和不從「」的「」字的分別是「」的人形是站立的,而早期「」字的人形是跪坐的(姚孝遂)。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兄長,是祭祀對象,《合集》2870:「㞢(侑)兄甲」,表示對兄甲進行侑祭。金文也用作本義,表示兄長,王孫遺者鐘:「用樂嘉賓父兄」,表示以娛樂賓客和父親、兄長。齊侯鎛:「保吾兄弟」。又用作「」,表示賞賜,作冊折方彝:「令乍(作)冊折兄(貺)望土于相侯」,「作冊」是官名,指掌管簡冊,負責文書記錄的史官。「」是人名,「望土」是望地的田土,表示命令作冊折賞賜望土給相侯。中方鼎:「今兄(貺)畀汝䙐土,作乃采。」「貺畀」同義連文,表示賜予,意謂如今賞賜給你䙐地的田土,作為你的采邑。《爾雅.釋詁》:「貺,賜也。」
」與「」的分別是,「」指轉交賞賜物,而「」則是指上對下的賜與,中間無他人轉交(彭裕商)。
戰國竹簡也用作本義,指兄長,《上博竹書四.內豊》簡4:「古(故)為人兄者言人之㑆(兄)之不能慈俤(弟),不與言人之俤(弟)之不能氶(承)㑆(兄)者。」意謂因此做人兄長的,應談論哥哥不能慈愛弟弟的情況,不去談論弟弟不承奉哥哥的情況(季旭昇)。
金文與篆文從「」,從二「」張口向上(形如二「」),本義為眾人同說,後引申為皆、都。
金文與篆文從「」,從二「」張口向上(形如二「」),會一呼眾應或眾口同應之意(參周鳳五),本義為眾人同說,後引申為皆、都。《說文》:「僉,皆也。从亼、从吅、从从。《虞書》曰:『僉曰伯夷。』」段玉裁注:「僉,皆也。《釋詁》曰:『僉咸胥皆也。』从亼,从吅,从从。吅,驚嘑也。从,相聽也……《虞書》曰:虞,當作唐。『僉曰伯夷。』」但從金文構形來看,「」字「」之下為兩個人,並非「从吅,从从」(參董蓮池)。同時,《說文》所引《尚書.堯典》「僉曰伯夷」一例,即取其眾應之意。許慎訓「」為「皆也」當為引伸義。
金文「」見於春秋戰國之劍器,並只用作「」(即後來的「」字)。如戉王州句劍:「戉(越)王州句自乍(作)用僉。」由於劍器上的「」字為藝術體,難單從此字體作可靠的構形分析。不過,觀同期的非藝術體的「」,如吳季子之子逞劍及郾王職劍,其上作為「」字部件的「」,可清楚看到「」乃從亼(或說從𠓛)從二兄,或從甘。可見「」字原初部件當為「」、二「」,而「」當為後增部件。至於所增部件當辨識為「」,可由「」字藝術體得知(如曾侯乙戈)。另外,周鳳五認為「」當為後加聲符,甘、僉上古音同屬談部。
古書用作引申義,如《三國志.蜀志.張裔傳》:「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意謂因此智者和愚人都忘卻自身的身份。
金文會煮粥之意,本義是烹煮,引申為成熟。
金文從「」從「」從「」,「」、「」會煮食之意,「」是「」的初文,在這裏作為聲符,「」、「」音近可通,所以這是表示烹煮的「」字的本字(參陳劍)。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烹煮,叔夜鼎:「用熟用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