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oggle navigation
About
Dean's Message
Faculty Mission
Facts and Figures
Advisory Board
Education
Departments
Academic Programm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formation for Students
Academic Advising
Admissions
Welcome Message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People
Deanery
Faculty Members
Faculty Committees
Alumni Associations
Support Staff
Research
Research Units
Research Grants
Research Excellence
CUHK InnoHK Centres
Technology Transfer
Research Initiatives
Recent Research Breakthroughs
News
News and Update
Events
Publication
Media Release
Media Coverage
Awards
Gallery
Engineering
Today
For
Tomorrow
News
News and Update
Publication
CUEngineering Newsletter
Brochur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nual Awards Presentation
ENGAGE Newsletter
Events
Media Release
Media Coverage
Expert View
Awards
Gallery
Album
Video
Media Coverage
2016-02-28
創辦人曾是香港寬頻「Top Sales」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Cetah一直有點神秘。記者在網上找資料,最初只找到一個facebook專頁,記者嘗試聯絡專頁的管理員,起初對方只說「沒有回應」及「請留意公布」。後來Cetah創辦人答應受訪,卻兩度稱因程式未準備好而改期。訪問當天,創辦人一直不願多提自己背景,直到尾聲他才說自己叫馮錦強。
2016-02-28
【專題籽】改善學童記憶力 中大生迷宮app攞獎
Media: Apple Daily
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SEN)學童,即是在認知、情緒、行為或溝通等發展有障礙的孩子。包括自閉症、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和語言發展遲緩等,但智商與一般學童無異,往往因集中力不足等問題而被標籤。四名中文大學學生,去年設計了一個迷宮遊戲的手機程式,助他們改善記憶力,走出學習胡同。
2016-02-22
香港中文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理學碩士課程
Media: Metro Daily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將開辦「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理學碩士課程」,課程集計算機工程、電子、系統,以及訊息科技於一身,跨學科的知識基礎旨在為執業工程師提供知識和能力,應用最新科技於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之上,尤其是與能源系統有關的應用。
2016-02-18
元朗鄉村走出半導體封裝之父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有「現代半導體封裝之父」及「高錕第二」之稱的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2000年獲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頒授院士,2013年獲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他說,美國工程院較注重對社會的影響性,如節省金錢、改善環境等,着重於所做的研究對社會有貢獻;中國工程院除注重工程貢獻外,亦會看重對國家的貢獻,如直接或間接協助國家的工程。擁65項專利 人稱「高錕第二」
2016-02-18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港發展科研勿短視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去年年底,創新及科技局及港科院相繼成立,科研工作者對其均寄予厚望。最近,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過去多年科研經費不足,加上社會存在輕視科研之風,窒礙了香港科研事業的發展,「如果香港不再急起直追,將會失去發展優勢」,發展科研不能短視。
2016-02-17
中大生寫app 實戰科學園
Media: Face
梁特上月讀《施政報告》時,指政府會預留20億予創科局,資助發展科研,發展手機應用程式將成為年輕人的創業主流。 就讀中大電腦學系的Calvin,透過參與科學園的實習計劃,在文憑試學習app「DSE Wiki」當實習生,負責編寫程式的工作,善用課餘累積寫app經驗,為投身資訊科技界做好準備。
2016-01-28
輪流「通頂」包辦製作
Media: Ta Kung Pao
團隊隊員多為二至三年級本科生,僅有一名碩士生,大部分是首次製作太陽能車。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他們一手包辦由設計到製作車身、組裝的所有工序,曾在逾30度的正午陽光下測試電池板,在十幾度的室外徒手塗膠水。去年11月全城關注的世界杯「中港大戰」,14位男同學只能在實驗室內觀看,之後繼續「通頂」製作。
2016-01-28
中大生研太陽能車 4小時充電
Media: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中大研發首架太陽能車,只需4小時便能完成充電,並可行走60公里;泊車時更可「變身」,安裝面積與泊車位相若的流動太陽能電池板,爭取時間「曬太陽」,參與研發的同學冀未來可將意念商業化。
2016-01-28
中大研太陽能車 充電4小時行60公里
Media: Sky Post
中大研發首架太陽能車,只須4小時便能完成充電,並可行走60公里;泊車時更可「變身」,安裝面積與泊車位相若的流動太陽能電池板,爭取時間「曬太陽」,參與研發的同學冀未來可將意念商業化。
2016-01-28
曲線吸光 叉電最快 中大研「變形」太陽能車
Media: Metro Daily
車輛不但由學生一手設計和裝嵌,其獨有的流線型車身,更令其成為全場「叉電」最快的太陽能車。氣候暖化造成極端天氣,再生能源成為趨勢。中大學生早前憑貌似「蝙蝠車」、可「變身」的太陽能車“TheCUE”,參加機電署及環境局舉辦的太陽能車設計比賽。
Pages
« first
‹ previous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
next ›
last »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Faculty of Engineer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