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處   19.8.2011

381

 
《中大通訊》第381期 > 特寫 > 到烏干達,看不一樣的人生 > 那裏有愛(倪綺珊)

那裏有愛(倪綺珊)

previouspausenext

那裏有藍天白雲、那裏有綠草如茵、那裏有笑臉童顏,那裏是哪裏?

在7月的上旬,我踏上人生的第一次旅途,去到一個我毫不熟悉的地方──烏干達。由抵達的第一秒起,我便深深感受到自己身處異地。首先是一望無際的天空,配合綠色的草地,那景象多麼怡人!然後是咖啡色的路,用磚砌的房屋,還有隨處走來走去的禽畜,一切都很新鮮。

另外,也不知是否因為非洲人的膚色影響,他們的笑容總是很燦爛很吸引的。我在烏干達認識的第一個非洲人就是我們的導遊Bony,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如陽光,既熱情又親切,一見到他心情都變得開朗。然後在隨後的兩星期裏,我遇到的非洲人們都同樣地友善。無論是在行程安排的活動中見到的、在Watoto的兒童村或嬰兒中心見到的、甚至是行車時經過見到的,只要你向他們微笑或揮手(甚至不用),他們都會回你一個最熱情的笑容或打招呼。起初真的奇怪為甚麼他們見到陌生人都可以這麼開心。平日在香港如果平白無事有個陌生人對你笑對你打招呼,我們的反應不外乎是:他是否認錯人?好奇怪的人!這人想打我甚麼主意?但當每天都見到這樣的人,我便明白到,這就是非洲人最可愛的文化之一。

最深刻的是到Watoto其中一條兒童村探望我的兒子。沒錯,那是我助養了近九個月的十歲男孩。與他見面前的感覺是很難形容的,尤其是我是與另外十個同學一起助養他,而且一直以來只通信過一、兩次,本身感覺是很疏離,像是大家都只是捐了一年的錢般,缺乏一種母子的感覺。更何況,我們十個大學尚未畢業的學生,自己都尚未有經濟能力,憑甚麼去助養別人?這一切的想法都令我有點不知所措要怎樣面對這男孩。但是,與他見面後,這些想法就頓然消失了。

我的兒子是一個很乖的男孩,從他的家庭媽媽中得知他平日會很幫忙做家務,而且與其他兄弟姊妹相親相愛,從不打架。他不是吱吱喳喳的那一種,但也十分活潑好動,與很多非洲兒童一樣,他最喜歡的活動是踢足球。所以,我便與他踢了一場波。足球是世界波,每個地方都有其熱愛者。但這裏的兒童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一個足球,但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踢也快樂不已。他們沒有最新最型的球鞋,而是脫鞋赤腳地踢。他們沒有標準的足球場,但有一片草地便足夠他們跑個半天了。不是我誇張,這小孩雖然年紀輕輕,但球真是踢得不錯,已經能控球自如,射球更充滿力量。雖然與我這個不懂踢足球的大女孩玩,但他沒顯得不耐煩還很高興。我問他將來是否想做足球員,他毫不猶豫地便答是了。他的房門前貼了一幅他自己畫的畫,是他自己在踢球的樣子,那時他只是小學二年級。年紀這麼小便已有那麼明確的目標,我回想自己還真是慚愧。或者你會認為那只是小孩的童夢而已,那麼,既然小孩有夢,我們為何都忘了從前有過的夢,我們勤力讀書考試、努力上班賺錢,但究竟我們的夢想、我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

只是短短半小時的相處,我們便由原本用錢用幾句文字聯繫的關係,變成一起笑過跑過的關係。我想,他可能比我還要高興。我從來都未感受過原來作為一個小小贊助者,我是真的可以為一個兒童帶來歡樂帶來愛,但當我親身接觸過,我便知道了。我們捐的錢是可以幫助到孩子的生活,但同時我們的愛更是他們成長必需的元素,活在關愛之中的孩子必是幸福的。

回到香港,雖然在市區內抬頭都看不見藍天,沒有大片草原,人們都不會隨便對你笑,孩子都不會跑過來擁抱你,但是,我們感到失望嗎?生於斯長於斯,我們認為這個地方有多少我們感到不快的事物,或許是我們忘了那些美好的事物而已。其實,在香港很多郊區的地方,我們是可以見到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的。有很多人,其實只要你對他們友善微笑,原來他們不是想像中冷漠。只是,我們見得多的事便麻木了生厭了,我們自己都沒有嘗試去愛,當然得不到想要的愛。

那裏有藍天白雲、那裏有綠草如茵、那裏有笑臉童顏,那裏是哪裏?

 

各期刊物

最新10期

2020年代

2010年代

2019–20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2010–11

2000年代

2009–10

2008–09

2007–08

2006–07

2005–06

2004–05

2003–04

2002–03

2001–02

2000–01

1990年代

1999–2000

1998–99

1997–98

1996–97

1995–96

1994–95

1993–94

1992–93

1991–92

1990–91

1980年代

社交網路書籤

twitter   facebook   谷歌   百度   qq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