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理大、中大、浸大科研揚威日內瓦發明展 共奪35個獎項

    Media: HK01
    「第四十七屆國際發明展」由上周三至今日(4月10日至14日),一連五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表揚全球的創新科技發明,活動吸引來自超過40個國家/地區的逾800個參展單位參與。 本港5間大學及7間科研機構,共近120個的發明項目參展,共獲得56個金獎及53個銀獎。其中理工大學、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的發明,獲得一共35個獎項,三間大學的得獎項目範疇,涵蓋人工智能、智慧燈柱、醫療等方面。
  • 中大成功研發安全高效電池

    Media: Sing Tao Daily
    目前常用的鋰離子電池,是由金屬如鋰、鈉、鉀等跟氧氣組成的空氣電池,但受到金屬本質的危險性及低生命周期而窒礙了發展。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盧怡君領導的研究團隊,以有機材料鉀聯苯配合物,取代金屬為負極,研發出安全、高效和長壽的空氣電池,在經過三千次循環使用後,仍然有九成九以上的高效能電量。 
  • 中大研「空氣電池」 助發展再生能源

    Media: Sky Post
    發展供應穩定的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可紓緩氣候暖化,但現時用作儲存能源的鋰電池成本高昂,不利再生能源發展。中大以有機材料製成「空氣電池」,令儲電成本降低至只有鋰電池的十分一,有助再生能源廣泛應用,未來可配合家居再生能源發展。 
  • 中大研空氣電池價廉壽命長 成本僅鋰電池十分一可供風電太陽能發電

    Media: Lion Rock Daily
    現時用作儲存能源的鋰電池成本高昂,成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其中一個障礙。最近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安全有效又低成本的有機空氣電池,儲電成本僅鋰電池約十分一。研究團隊預計兩年內會製作出大型演示模型,屆時將會與風力電廠或太陽能電力公司合作,投入商用市場,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
  • 中大研「空氣電池」又平又耐用

    Media: Wen Wei Po
    鋰電池是目前最常用、成本較高的儲能方法。最近,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盧怡君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既安全、成本又低的有機「空氣電池」,該研究成果已於國際學術刊物「Nature Materials」刊登,並製出小型發電模型,預計兩年內實驗團隊會製作大型演示模型,屆時將會與風力或太陽能電力公司合作,投入商用市場,家用太陽能系統亦有發展空間。
  • 中大研空氣電池 成本低鋰電池10倍

    Media: Oriental Daily News
    近年政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惟能源產電量不穩定,故儲存量大而長壽又安全的電池至為重要。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研發出以有機材料為負極的空氣電池,成本較現時廣泛使用的鋰電池低十倍。團隊預計,未來兩年會發展較大型的範本,將來可應用於家居可再生能源裝置。
  • 港中大研發出安全高效低成本電池

    Media: HK China News Agency
    3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舉行記者會,介紹該校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盧怡君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以有機材料鉀聯苯配合物取代金屬作為電池負極,研究出安全、高效和長壽的空氣電池。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材料科學》(Nature Materials)上。圖為盧怡君教授(中)率研究團隊展示新型空氣電池。
  • 中大研發新空氣電池 成本僅鋰電池十分一

    Media: am730
    近年政府及企業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惟用作儲存能源的鋰電池成本高昂,即使近年有科學家推出由金屬跟氧氣組成的空氣電池,業界一直仍未能解決生命周期短和金屬易燃的缺點。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研發出以有機材料鉀聯苯取代金屬為負極的空氣電池,研發出「鉀聯苯複合氧電池」,估計成本為現時鋰電池的十分一。研究團隊目前已和太陽能板公司及電池公司商討合作,助再生能源發展廣泛應用。
  • 中大研「空氣電池」 助再生能源發展

    Media: Topick
    發展供應穩定的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紓緩氣候暖化,但現時用作儲存能源的鋰電池成本高昂。中大以有機材料製成「空氣電池」,令儲電成本降低至只需10分1,可助再生能源發展廣泛應用。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盧怡君領導的研究團隊,經4年時間研發出以有機材料「鉀聯笨」取代電池的負極金屬,電池正極則為氧氣的「空氣電池」,令其生產成本大降。
  • CUHK, SenseTime to collaborate to nurture AI talent

    Media: Computer World HK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y SenseTime Group have agreed to collaborate to promote AI education among Hong Kong students.  Under the agreement, CUHK will collaborate with SenseTime on a joint effort to nurtu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I talent over the coming three years.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