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中大偕商湯科技 中學推廣AI教育

    Media: Ming Pao Daily
    人工智能(AI)應用在全球崛起,但其涉獵的大數據分析理論艱深,本港中學甚少深入教授。香港首家初創「獨角獸」商湯科技與香港中文大學昨日宣布合作,在中學推廣AI教育,參與的大學學者說「頭炮」之一是舉辦「國際中學生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活動」,會爭取在年內舉辦,初步預計約30間本地中學參加,「AI愈早啟蒙愈好,盼活動帶動氛圍」。
  • 中大商湯科技合育AI人才

    Media: Wen Wei Po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商湯科技近日簽訂合作協議,於未來三年聯手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包括舉辦國際性中學生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活動,發掘表現優異的學生,鼓勵他們投考大學工程學科。
  • 中大夥商湯推人工智能教育

    Media: Sing Tao Daily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與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湯科技,日前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本地人工智能的教育發展,包括未來三年雙方合辦國際性中學生人工智能交流展示活動,同時發掘表現優異的學生,並鼓勵他們投考大學工程學科,過程亦會教授學生正向及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其限制和風險。
  • 中大夥商湯中學發掘AI人材

    Media: Lion Rock Daily
    人工智能透過創新技術,使計算系統能夠模仿人類的思考方式去行事和解決問題,其應用範圍包括視覺感知、語音識別、決策制定、機器翻譯及自動駕駛等。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商湯科技日前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本地人工智能的教育發展。透過是次協作,商湯科技計劃於未來三年與中大工程學院聯手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增進中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知識及興趣。
  • 商湯聯中大推動人工智能教育

    Media: HKET
    人工智能是不少科技企業致力發展的項目,科企對相關的人才需求大增。商湯科技(商湯)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日前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本地人工智能的教育發展。雙方期望,未來在教育事宜上積極合作,開拓更多有關人工智能的應用及機遇。
  • 中大微型機械人 15分鐘測奪命菌

    Media: Lion Rock Daily
    中文大學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出一款醫學檢測微型機械人,其構造獨特,可進行主動偵測,最快15 分鐘便可準確檢測難辨梭菌釋出的毒素,有望取代需時一至兩日的傳統檢測方法。團隊正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開發微型機械人自動化檢測平台,以提升臨床化驗的效率和準確度。
  • 微型機械人極速驗難辨梭菌毒素

    Media: am730
    難辨梭菌感染,是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最嚴重可令腸道穿孔,甚至死亡。以往確診此病,檢測往往需時2至3日,而利用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發的微型「機械人」,只需15分鐘即可檢測出毒素,可讓醫護人員盡快對症下藥。研究亦已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
  • 致命梭菌 微機械人 速驗腸毒

    Media: Metro Daily
    中文大學研發一款醫學檢測的微型機械人,利用孢子合成技術主動偵測病人的大便毒素,15分鐘內檢測可致命的「難辨梭菌」,不但較以往省時,每次成本更低至10元。「難辨梭菌」是醫院內常見腸道感染,病人會出現腹瀉、發燒及大便出血等病徵,嚴重可致腹膜炎或敗血症。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指出,病人感染「難辨梭菌」後60日內死亡率高達25%,復發率高達10%。
  • 中大微型機械人 15分鐘驗惡菌

    Media: Sing Tao Daily
    「難辨梭菌」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細菌,嚴重可致死亡,而院內感染數字近年大增,惟化驗過程需時一至兩日。中大最新研發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械人」,可攜帶熒光物質及磁性顆粒,使「機械人」可在排泄物樣本中移動,當檢測到相關毒素時,熒光會減弱,過程只需十五分鐘。研究團隊希望,「微型機械人」未來可應用作檢測其他毒素,及廣泛在臨牀應用。
  • 中大微型機械人快速檢測梭菌

    Media: Headline Daily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其分泌的毒素會引起腹瀉、發燒和大便出血等,死亡率更高達約兩成六,現時技術需一至兩天檢測。中文大學昨日宣佈成功研發一款醫學檢測的微型機械人,透過偵測病人大便毒素,十五分鐘就有結果。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