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曾于2018年9月合办“露港秋唱”古典诗词吟诵雅会,邀请海内外诗词名家作手,雅集于吐露港旁之中文大学图书馆,吟诵诗文,交流心得。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二时半),中文大学将继续举办“露港秋唱”吟诵雅会。本次雅会共两部分:一、“岭南诗词吟诵薪传工作坊”,邀请嘉宾对谈岭南诗词创作与吟诵之经验;二、“古典诗词吟诵雅会2019”,邀请诗家吟诵前贤或个人诗词大作。
活动一: 岭南诗词吟诵薪传工作坊
日期: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2:30-4:00
地点:大学图书馆地下数码学术研究室
活动二: 古典诗词吟诵雅会2019
日期: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4:15-6:00
地点:大学图书馆进学园
无需报名,欢迎参加。
查询电话: 3943 7124
主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
协办: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
讲题:想像的王土∶“清末一代”旧体诗人论略
讲者:陈炜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严志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日期:2019年10月3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3时30分至5时30分
地点:冯景禧楼220室
提要:
本次讲座论述十位旧体诗作家,均属“清末一代”(意谓生于清亡前二十年〔1890-1911〕间之社会世代)。诗人们包括:逊清皇族溥儒与溥杰、袁氏子弟袁克权与张伯驹、汪系文人陈公博与胡兰成、国军将领罗卓英与李则芬、中共作家萧军与聂绀弩。他们年龄虽然相近,但所从属的政治或文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却有与时递进的情况。他们的诗作兼具共时性与历时性,反映出二十世纪中国复杂的时局,也呈显了现代旧体诗丰富多变的内涵。本讲寻绎他们作品中的记忆、想像与认同。
无需报名,欢迎参加
如有查询,请电邮 poetics@cuhk.edu.hk
中文大学“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于2017年正式成立,期为促进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作出贡献。本中心持续举办各项研究活动,包括“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于2017年6月开始运作至今)。
“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由中文系严志雄教授主持。严教授前此在台湾创立“明清诗文研究会”,营运持续将近十年,推广明清诗文研究不遗余力。
“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旨在与学员共同研读明清诗文,思考相关问题,培养独立处理原始文献的能力,以期论学攻错,激荡思辩,开发研究议题。
“双月会”现在欢迎新的学员加入。凡研究明清文学、历史、文化或相关领域的本校、本港各院校研究生或年轻学者均可报名参加。有兴趣者,请将姓名、所属院校、研究兴趣、联系方法等资讯寄至:mingqingshiwencuhk@gmail.com。(本会保留接受加入与否的决定权。)
明清诗文讲习会(第十三会)
日期:2019年9月7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开始
地点:中文大学冯景禧楼101室
主持:严志雄教授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谘询,电邮:mingqingshiwencuhk@gmail.com。
日期: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时间:上午10时30分至中午十二时正
地点:冯景禧楼220室
语言:英语
讲题:Grammar is Use
提要:
Ludwig Wittgenstein’s famous adage “Meaning is use” is at once highly suggestive and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Does he actually mean to say that ‘meaning’ is to be equated with ‘use’? And what could he possibly mean by ‘meaning’ and ‘use’ anyway? I will begin this paper with an explication of Wittgenstein’s ‘use theory of meaning’, using his critique of Gestalt Psychology and his discussion of the verb ‘see’ as a point of entry (drawing on Morris 2017). I will then introduce Harold Garfinkel’s ‘indexical theory of language’ (Garfinkel 1967, 2002), as one that is in consonant with, and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Wittgenstein’s ideas regarding the semantic multiplicity or ‘ambiguity’ of words. I will then cite Hester & Eglin’s paper on ‘the reflexive constitution of category, predicate and context’, in explication of Garfinkel’s insight, using their examples of the uses of particular words, including ‘thief’, ‘engagement’ and others. Finally, I will argue that Wittgenstein’s insight can be extended and re-formulated, for the good of the linguist, as ‘grammar is use’. I will illustrate what this means using conversational data from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key idea, similar to Wittgenstein’s, being that no distinction should, or can, be made between the grammar of a word (or a class of words) and their use.
参考书目:
Croft, William. (2001). 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rfinkel, Harold. (1967).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2002). Ethnomethodology’s Program: Working out Durkheim’s aphorism. Row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Hester, Stephen and Peter Eglin. (1997). The reflexive constitution of category, predicate and context in two settings. In Culture in Action: Studies in 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 ed. By Stephen Hester and Peter Eglin.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thnomethodology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orris, Katherine. (2017). Wittgenstein and Merleau-Ponty on Gestalt Psychology. In Wittgenstein and Merleau-Ponty, edited by Komarine Romdenh-Romluc. New York/London: Routledge.
Wittgenstein, Ludwig. (2009 [1953])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Revised 4th edition, translated by P.M.S. Hacker & Joachim Schulte.
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新近成立“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以期为促进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作出贡献。本中心正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其中一项为定期举办“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已于2017年6月开始运作。本会由中文系严志雄教授主持(严教授前此在台湾创立“明清诗文研究会”,持续近十年,推广明清诗文研究不遗余力)。本中心之“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旨在与学员共同研读明清诗文,思考相关问题,培养独立处理原始文献的能力,以期论学攻错,激荡思辩,开发研究议题。
明清诗文讲习会 (第十二会)
日期:2019年7月20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2时开始
地点:冯景禧楼101室
主持:严志雄教授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谘询,电邮:mingqingshiwencuhk@gmail.com 。
日期:2019年5月27-28日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梁銶琚楼101室
主办: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赞助: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
敬邀中大师生及公众参与会议
报名网址为:https://forms.gle/yCTDEQcHD2bw6vHCA
如有查询,请电邮 poetics@cuhk.edu.hk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2019年香港高端论坛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粤语研究中心 合办
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 郑裕彤楼第四演讲室 (CYT LT4)
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新近成立“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以期为促进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作出贡献。本中心正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其中一项为定期举办“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已于2017年6月开始运作。本会由中文系严志雄教授主持(严教授前此在台湾创立“明清诗文研究会”,持续近十年,推广明清诗文研究不遗余力)。本中心之“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旨在与学员共同研读明清诗文,思考相关问题,培养独立处理原始文献的能力,以期论学攻错,激荡思辩,开发研究议题。
明清诗文讲习会(第十一会)
日期:2019年5月11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30分开始
地点:冯景禧楼101室
主持:严志雄教授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谘询,电邮:mingqingshiwencuhk@gmail.com 。
讲题:《圣经》、《老子》与《太一生水》:一个诗文对立的个案研究
讲者:黄冠云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持:严志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对谈:沈 培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日期:2019年04月10日(星期三)
时间:下午3时30分至5时30分
地点:冯景禧楼220室
提要:
战国出土文献《太一生水》和《老子》二十五章关系密切,后者用韵,前者散行,究竟孰先孰后?两者的承袭次序又揭示先秦思想的哪一段大事因缘?通过《圣经.约伯书》的比附,本次座谈尝试为广义的古典文献学指出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无需报名,欢迎参加
如有查询,请电邮 poetics@cuhk.edu.hk
学术交流处(国内事务)主办、本系合办、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协办,“第八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讲座系列”将于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举行,诚邀出席参加,详情如下:
讲者: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孙天心院士(中央研究院语言所特聘研究员)
题目:Evidentiality As Information-access Marking: Evidence from Tibetic
日期: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
地点: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东翼二楼多用途活动室
时间:下午4时30分至5时30分(下午4时:茶点招待)
语言:普通话/英语
欢迎所有师生出席参与讨论!
“大湾区中文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协办,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赞助,将于2019年3月23日(星期六)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涵盖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是国家发展蓝图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以来,本论坛是区内高校相关学系中文及汉语语言学界代表的首次聚会,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区内高校的中文研究,探索汉语语言学研究与教学的发展方向,共同提升中文素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区内中文和语言学教研探索新的未来。
主办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语言学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中山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澳门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赞助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七十周年校庆学术讲座暨
第三十二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讲者
李惠仪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中国文学教授
第一讲 物与我之间:“人化”与“物化”
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黄乃正教授
日期: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五日(星期五)
时间:上午十一时三十分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
第二讲 雅与俗:明清文学与物质文化
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华玮教授
日期: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七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三时正
地点: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演讲厅
本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及香港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
第三讲 宏旨与细节:从《左传》与先秦两汉几个相关故事谈起
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张锦少教授
日期: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三)
时间:下午四时三十分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太古堂二号演讲厅 (冯景禧楼) (SWH2)
本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及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联合举办
所有讲座以普通话讲述,欢迎听讲。
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新近成立“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以期为促进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作出贡献。本中心正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其中一项为定期举办“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已于2017年6月开始运作。本会由中文系严志雄教授主持(严教授前此在台湾创立“明清诗文研究会”,持续近十年,推广明清诗文研究不遗余力)。本中心之“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旨在与学员共同研读明清诗文,思考相关问题,培养独立处理原始文献的能力,以期论学攻错,激荡思辩,开发研究议题。
明清诗文讲习会(第十会)
日期:2019年3月16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30分开始
地点:冯景禧楼人文雅集
主持:严志雄教授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谘询,电邮:mingqingshiwencuhk@gmail.com。
讲题:江户汉诗坛的李攀龙诗律论
讲者:萧振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持:严志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日期:2019年03月13日(星期三)
时间:下午3时30分至5时30分
地点:冯景禧楼220室
提要:
自古文辞学派风靡一世,李攀龙《唐诗选》在日本历久不衰,林义卿《诸体诗则》更尊崇李攀龙的诗律。古文辞学派势力消退后,李攀龙仍是重要的参照对象,如中井积善《诗律兆》、泷川南谷《沧溟近体声律考》均详细分析李攀龙的诗律,其说法与江户诗坛语言观的关系,颇堪玩味。
无需报名,欢迎参加
如有查询,请电邮 poetics@cuhk.edu.hk
学术交流处(国内事务)主办、本系合办、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讲座系列”将于2019年3月6日(星期三)举行,诚邀出席参加,详情如下:
讲者:沈 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题目:晋语古日母字读[n]的残迹
日期:2019年3月6日(星期三)
地点: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东翼二楼多用途活动室
时间:下午4时30分至5时30分(下午4时:茶点招待)
语言:普通话
欢迎所有师生出席参与讨论!
讲题:地景、情感与治理:《老残游记》与1889年山东黄河泛滥
讲者:许晖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严志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日期:2019年02月20日(星期三)
时间:下午3时30分至5时30分
地点:冯景禧楼220室
提要:
刘鹗《老残游记》向来以其创新的描写技巧与“清官误国”之说为读者所认识。但是,这两个不同于以往的变化为什么(同时)出现在这部小说当中?其意义为何?本次演讲将从晚清黄河泛滥与治理的脉络来理解这个小说史上的变化。
无需报名,欢迎参加
如有查询,请电邮 poetics@cuhk.edu.hk
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新近成立“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以期为促进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作出贡献。本中心正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其中一项为定期举办“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已于2017年6月开始运作。本会由中文系严志雄教授主持(严教授前此在台湾创立“明清诗文研究会”,持续近十年,推广明清诗文研究不遗余力)。本中心之“明清诗文讲习双月会”旨在与学员共同研读明清诗文,思考相关问题,培养独立处理原始文献的能力,以期论学攻错,激荡思辩,开发研究议题。
明清诗文讲习会 (第九会)
日期: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时30分开始
地点:冯景禧楼101室
主持:严志雄教授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谘询,电邮:mingqingshiwencuhk@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