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 首辦生命倫理工作坊 重點培訓師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新成立的生命倫理中心將於7月15及16日首次舉辦生命倫理工作坊,培育新一代醫療工作者,致力將生命倫理學引進醫學教育的核心課程。
生命倫理學在許多歐美國家已經廣為人知,美國部分中學甚至把這課題納入教材,但在亞洲,市民大眾對生命倫理學的認識仍未普及。中大生命倫理中心是本港首間設於醫學院內專門從事生命倫理研究的中心,為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和學生以及醫療工作者提供探討生命倫理學的平台,促進香港以至亞洲在國際生命倫理學方面的合作。通過強化生命倫理教育,中大醫學院不單致力培訓學生成為出色的醫療工作者,亦會栽培他們成為優秀的國際公民。
什麼是生命倫理?
生命倫理 (Bioethics)、醫學倫理 (Medical Ethics) 和生物醫學倫理 (Biomedical Ethics) 在歷史和臨床醫學上是關係密切但涵義又不完全一樣的相關名詞。過去二十年間生物科技的高速發展,加上人們日益意識到醫療系統、臨床醫學和環境之間的密切連繫,衍生了對生命倫理的關注。生命倫理學源自普世醫者堅守的傳統醫學倫理和價值觀,但覆蓋面比醫學倫理更為全面,包括了許多傳統醫學以外,因新科技和醫學研究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
生物科技的應用,為接受治療者提供更多的臨床選擇的同時,亦凸顯許多難以釐清界線的道德抉擇,為生命倫理帶來不少挑戰。例如: 父母是否有權利利用產前胎兒基因檢測和生物科技,因應他們喜好改造孩子的遺傳特徵?當體外受孕、代孕母親等讓胎兒同時擁有血緣關係和非血緣關係的父母時,父母身分和親子關係應如何定義?此外,幹細胞研究、複製科技,以及應用基因排序於診斷和治療,亦帶出愈來愈多的生命倫理問題。
中大首個生命倫理工作坊致力培訓老師
中大生命倫理工作坊將深入討論上述課題。今次的工作坊,是中大生命倫理中心於開拓其科研及教學領域的歷程中關鍵的第一步。中大副校長、生命倫理中心暫任總監霍泰輝教授指出:「發展教育軟件遠比添置設施等硬件重要,所以中心特別著重師資培訓,務求在中心明年一月正式成立之前,不同學科負責指導未來醫護人員學習生命倫理學的老師,已獲得足夠的訓練。我們期望,中心成立運作時,我們已建立一支有實力的跨學科教學團隊,以最切題的臨床案例、創新的演繹方法,向學生現身說法,幫助他們明白掌握複雜的生命倫理課題。」
「當然我們會建設硬件及考慮邀請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專家加盟,但我們以人才培訓為先。」霍教授說。
中大生命倫理中心由大學的多位資深學者共同推動發展,中心將設辦公室及聘用相關人員,首要工作是開設有關生命倫理的醫學課程。由2015年起,逾500名醫學院本科生將率先學習生命倫理,希望日後推廣至逾15,000名大學本科生。
工作坊重點研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老齡人口政策及網上教學
中大與全球首屈一指的生命倫理研究所――Hastings Center合辦首屆生命倫理工作坊,會議主題包括由中大領導開發的無創性產前基因檢測、本港人口老化與長者照顧,以及分享新加坡編寫生命倫理學網上教材的經驗。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Centre for Biomedical Ethics (CBmE) 的總監Alastair Campbell是工作坊其中一位主題講者,將探討中大生命倫理中心所擔當的角色和其影響力。Hastings Center的研究部主管Josephine Johnston、研究學者Nancy Berlinger 和 Michael Gusmano;牛津大學Ethox Centre的講師Michael Dunn;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CBmE 的助理教授陳韻玲(Jacqueline Chin);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教授和何善衡老年學及老年病學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芳教授,亦將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如欲了解中大生命倫理中心的詳情及活動,請瀏覽網頁:
http://bioethics.med.cuhk.edu.hk,或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