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研究指幼儿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的风险不容忽视 病毒载量及带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极长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发现,幼儿不论是病毒载量及带活性病毒的比例都偏高,而且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也极长,他们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局应更多关注此年龄组别在社区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随著复活节假期后学校逐步放宽面授课堂安排,儿童的防疫和检测变得更加重要。由於深喉唾液及鼻咽 / 咽喉拭子的采样方式较难用於幼儿,非入侵性且准确度高的粪便检测便特别适合此年龄组别,当局应更多采用於社区强制检测及日常幼儿样本检测,以及早揪出及截断社区的隐形传播链。
本地确诊儿童个案比例较内地及欧美国家高 当中两成为三岁以下幼儿
截至2021年3月25日,在本港11,429宗确诊个案中,929宗为17岁或以下人士,即8%为未成年。当中超过两成(201宗)是三岁或以下的幼儿,此组别中四成多(87宗)患者没有任何病徵。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将香港、中国内地、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国多个地区的儿童确诊比例进行比较,发现香港的百分比偏高。外国有研究指出,幼儿感染新冠病毒后,不论发病与否,病毒量甚至高於需要留医深切治疗中心的成人患者;病毒量愈高,传染性亦随之增加。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本港三岁或以下确诊幼儿中有超过四成患者没有徵状,反映我们必须正视儿童作为『隐形传播者』这个问题。当社会集中研究如何预防高危人士受感染的同时,找出方案来预防儿童成为隐形传播者,对社区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中大粪便检测成功揪出隐形个案 并发现幼儿病毒载量偏高且带活性病毒时间也极长
自去年3月底开始,中大医学院提供免费粪便检测新冠病毒服务。截至今年3月25日,中大新冠病毒检测中心在超过17,500个粪便样本中,成功识别22宗确诊个案,阳性比率为0.13%。
经中大粪便检测成功揪出的22个确诊者中,20个为6岁以下幼儿,比例超过九成;而没有徵状的「隐形个案」亦占超过70%。负责检测的中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教授指出:「粪便检测是可靠及有效的方法,可揪出没法提供呼吸道样本的『隐形个案』。我们透过粪便检测,发现幼儿大多是『隐形传播者』。他们没有徵状,但病毒载量高,而且带活性病毒的比例更高达九成,极具传染性。再加上他们持续带活性病毒的时间可以十分长,其中一个案的粪便持续带活性病毒期更达36天。这些因素都显示受感染的幼儿更容易将病毒在社区传开,是防疫措施中值得关注的一群。」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表示:「发烧、咳嗽和流鼻水是儿童感染新冠肺炎最常见的病徵,但这些徵状往往被以为是普通感冒,因而未有察觉孩子染病及安排检测。因此我们呼吁父母多留意孩子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曾经到访高危地方后出现不适,居所被纳入强制检测名单、或就读的学校有人呈报原因不明的不适情况等,都应尽快求诊,并接受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