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三十一)我真的要當醫生嗎?
最近,我看過一些全港中學生投考本地大學的成績統計數據,發現最優異的首五百名學生,當中差不多四百個都選擇讀醫,就是說兩所醫學院吸納了全港成績最好的學生。
身為醫學院院長,我當然感到十分欣喜。但滿足感之外,這個「怪現象」卻值得我們反思。在世界各地 (大陸除外),醫科從來都是「搶手貨」。但醫科無論怎樣吸引,學生的選擇也總不會如此一面倒。還記得我的中學年代,不少非常優異的學生選擇工程、工商管理、法律等科目。我的同學當中,有一個天才,連老師遇上難題也會向他請教,最後他修讀了數學,如今他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數學教授。
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天才學生跑到哪裏去呢?原來他們都湧去讀醫了。我不是質疑同學們讀醫的決心及能力,但與其以為所有優異生都對醫科有濃厚興趣,不如想想是不是社會祗認為醫生是最好的出路?可嘆的是當年一些與醫科叮噹馬頭的「神科」,現今卻變得無人問津。
同學考慮現實環境去選科是人之常情,義無反顧地追求理想者終究屬少數。但行醫有别於其他工作,因為這是一份終生的專業。試想想,假若你作了錯誤的終身决定,你往後的人生會愉快嗎?不單你不感到快樂,你也必不能成為病人的祝福。或許有人會質疑我這套理念,他們覺得祗要在工作上盡了本分(即「交足功課」),下班後便過自己真正喜愛的生活又有何不妥?我不認為這種心態是錯,祗是他們把行醫視為一份工作, 而不是一份需要委身侍奉的專業。「叻醫生」跟「好醫生」,「醫病」還是「醫人」,就是這一點兒的分别吧。
再過兩個月便是文憑試的大日子,這段時間內同學可以一直更新課程選擇。你們若然打算讀醫的話,除了考慮個人能力及出路,希望大家也花一些時間深思,行醫是否自己的理想「终身伴侶」? 同學可以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一、選擇讀醫是否很大程度追求個人優越感和成就感?
二、假若十年後醫生的薪酬祗有現時醫生的一半,不足以供樓買車,你會仍然選擇讀醫嗎?
三、假若將來你被指派到一個你不感興趣的部門工作,不然便是選擇辭職,行醫仍然很有意義嗎?
四、假若一天你厭倦了在醫管局工作,但私營市場卻被大集團壟斷,你個人的生存空間變得很狹窄,正是肉隨砧板上,你會後悔讀醫嗎?
以上假設性問題並非危言聳聽,我相信在可見的將來是會發生的。作為醫學院院長,我當然希望成績最好的學生會選上醫科,但即使有如此的「利益衝突」,我依然衷心希望同學在選科的事上重新思考,為自己、為病人,作最正確的決定。
當年我選擇走上這條路,並沒有打算追求舒適安穩的生活;到如今我依然在公營醫療體系中努力工作著,多年來動力和滿足感是來自一個又一個的病人和學生。
希望同學能保守赤子之心,追求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