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page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五十七)甲乙丙丁 ​

 

「爸爸今年九十歲了,真的要做這兩項手術嗎?」這是王老伯女兒於上星期求診的原因。

 

王伯患有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需要長期服用薄血藥 (warfarin)。約一個月前,當時身處外地的王伯因為大便出血入住當地的醫院。他的主診醫生(醫生甲) 檢查了王伯的胃及大腸,卻找不到出血的源頭。經過兩次膠囊內窺鏡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 檢查,終於發現小腸粘膜有很多不正常的血管 (angiodysplasia)。幸好他沒有持續出血的情況,數天後王伯的大便亦回復正常,也不用再輸血了。

 

以為差不多可以出院,可是醫生甲認為王伯的血液化驗報告總是有些不正常的數字,便請另一位血液科的醫生(醫生乙)為王伯評估。醫生乙認為那些化驗不夠準確,於是他又為王伯進行一些特別(昂貴)的化驗,雖然結果沒有甚麼不妥,但醫生乙懷疑王伯的小腸出血可能是由於心臟的主動脈瓣狹窄 (aortic stenosis) 所導致。

 

於是醫生乙又建議另一位心臟科醫生(醫生丙)為王伯診斷,醫生丙便為王伯進行一系列的心臟檢查,包括超聲波、磁力共震等等。結果顯示王伯的主動脈瓣沒有狹窄,卻偶然地發現他的冠狀動脈 (coronary arteries) 有些收窄現象。雖然王伯從沒有心臟病的癥狀或紀錄,但醫生丙仍然極力主張王伯要「通波仔」,正所謂「防患於未然」。家人得悉這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發現,都感到十分徬徨,不知如何是好。

 

由於醫生甲乙丙輪流診病,王伯便在醫院住上了兩個多星期。老人家住院的日子越長,引發的問便越多。王伯由大便出血變成便秘,接著小便亦出現困難,需要插尿喉放尿。於是醫生丁(泌尿科)出場了,經超聲波檢查後,確定了王伯有前列腺發大,並建議他把前列腺切除。

王伯堅拒醫生丙及醫生丁建議的手術,最終約三個星期後他決定坐著輪椅、插著尿喉出院,回港就醫。

 

現今醫療的最大危機,並不是日益昂貴的藥物,而是醫者的心。以王伯這個案為例,那幾位甲乙丙丁把醫治病人視為一種商機。病人信任醫生的專業判斷,把生命完全交託,個别醫生卻利用他們的知識和技術,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回報,令病人承受一連串不必要或甚至乎有風險的檢查和治療。常言道: 「好醫生醫人,普通醫生醫病。」但令人感到唏嘘的是,這些甲乙丙丁把自己的利益凌駕病人的健康之上。

 

回顧香港的醫學界,我們要珍惜和秉持多年來備受推崇的專業操守。

 

(image sourced from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