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儕輔學時間 (Peer Assisted Study Session, PASS) 研討會

友儕輔學時間 (Peer Assisted Study Session, PASS) 研討會

日期: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講者:Prof. Sally Rogan (National PASS Trainer for Australia & NZ; Manager, First Year & Transition Programs; Student Services,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UOW), NSW, Australia)

PASS由「輔助指導」(Supplemental Instruction,SI)發展而來,一般針對學生認為較困難的科目,亦往往用於一年級課程,作為對新生的支援措施。這項計劃以科目為單位,招募過往修讀過該科目(或該科目的進階)而成績優異的學生成為「友儕領袖」(Peer Leaders),協助同學學習。友儕領袖在每星期一節、每節一小時的輔學時間裏,跟同學溫習該週的授課內容,每週溫習的重點由友儕領袖與學生共同決定。

友儕領袖都經過特定的培訓,對學習方法與技巧有一定的掌握。除了科目內容,他們更需要就學習方法與技巧向同學作出指導。他們一般亦需上課、做筆記,以掌握該科的課堂發展。部分院校會以「學生工讀計劃」(student helper)的形式招募友儕領袖,給予金錢上的回報。友儕領袖亦普遍會獲頒證書,亦有院校會計算學分,例如算作服務學習的一種。

各地的實施經驗顯示,PASS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果,亦有助減輕老師工作量,使老師在課堂上能處理更深入課題。修讀通識課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科背景,對學科沒有先修知識,PASS或能有效促進教學,沒有導修課的科目應尤其受益。

pdf icon 有關 PASS (需登入)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成果為本」的教學方法:一些實際考慮

「成果為本」的教學方法 (Outcomes-Based Approaches):一些實際考慮

日期: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講者:Prof Shekhar Madhukar Kumta(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大學資助委員會近年大力推動以學習成果為本位的教學方法(Outcomes Based Approaches,OBA)。為回應上述要求,校方已邀請各學院及通識課程提交「成果為本教學方法路線圖」,以規劃如何在邁向2012年大學四年制的過程中,採用及實踐有關方法。

醫學院是中文大學其中一個最早有系統地檢討及釐訂課程學習成果,並運用「成果為本」的方法改善課程及教學的單位。在這次的午餐聚會,醫學院「學習成員小組」的成員之一,Prof Shekhar Kumta將與各位分享醫學院採用「成果為本」教學方向的經驗、期間遇到的困難,以及有關改變對老師的影響。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Been There, Done That: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Building a Culture of Assessment

Been There, Done That: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Building a Culture of Assessment

日期: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講者:Prof. Mark Gaylord (Visiting Scholar, School of Law)

In this luncheon, Prof. Mark S. Gaylord, a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Law has been invited to share with colleagues his valuable experiences i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system for assessing student and program outcomes in the U.S.

Prof. Gaylord has been a sociology professor for nearly three decades, and for six years he was the Dean of Liberal Arts at a community college in the U.S. One of his tasks was to help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system for assessing student and program outcomes. He will talk about his institution’s up-and-down struggle to achieve success. In his view, one important key is to lead teachers to see the personal benefits of assessing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He will also talk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uild a “culture of assessment.”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重讀經典:各地趨勢與中大的挑戰

重讀經典:各地趨勢與中大的挑戰 

日期: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講者:張燦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

今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舉辦了一次有關通識教育中心課程的「現今世界的經典」國際研討會。此研討會目的為使參與學者了解目前美國及東亞地區通識教育中心課程的發展狀況,以及分享各地高等院校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在選取、推行及研讀中西方經典的經驗。

為迎接3-3-4新學制,中大大學通識教育部特引入以研讀經典為核心的一年級必修課。大學通識教育部主任張燦輝教授因此應邀參加了上述研討會,希望對研讀世界古今經典,尤其美國的發展及最新趨勢有進一步了解。是次聚會由張教授與大家分享上述研討會的經驗,並討論中大一年級通識基礎課程在選取和推行研讀經典所面對的挑戰。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通識教育學生意見調查

通識教育學生意見調查

日期: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
講者:梁美儀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

為提升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的教學質素,並協助制定更切合同學需要的新課程,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研究中心計劃於本年4月對全校全日制本科生進行一項「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學生意見問卷調查」。

在進行初步文獻研究時,我們了解到美國已針對大學生學習經驗展開多項調查,如「一年級新生調查」全面了解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生學習投入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學習投入情況與結果;個別大學亦針對學生對通識教育課程的意見進行全面性的調查。

是次聚會由大學通識教育部副主任梁美儀博士與大家分享上述調查的主要內容、理論依據、效果與影響等,簡介進行的學生意見調查的概念,並與參與老師討論其目標及基本內容。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大學教師如何設計通識教育課--以中國內地一所綜合大學的教師為例

大學教師如何設計通識教育課--以中國內地一所綜合大學的教師為例

日期: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講者:徐慧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針對專才教育的後遺症,以及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內地大學開始發展大學生素質教育課程。其中一些大學發展類似美國部分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對於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來說,教師是設計和實施具體科目的主導者,認識教師如何理解通識教育課程,教師設計科目時呈現的模式,以及影響教師設計科目的原因,都成為認識內地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性質的關鍵問題。

通識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慧璇博士採取質化研究的方法,選取內地一所綜合性大學作為個案,對其中開設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研究,並運用「課程取向」概念來分析這些教師科目設計呈現差異的原因。分析結果有助於推動大學課程設計理論的發展,加深對課程取向概念的理解,同時為大學教師實踐通識教育課程提供借鑒的經驗,也為大學層面發展通識教育課程項目提供建議。

pdf icon 下載簡報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一年級經驗在美國的發展

一年級經驗在美國的發展

日期:2007年10月31日(星期三)
講者:吳曉真(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

「一年級經驗」(First Year Experience)建基於學生發展理論,強調學生整體經驗及學生發展需要,旨在透過塑造學生的學習經驗(包括堂上及課外的),協助學生融入大學的學術及人際環境,令他們順利由中學過渡到大學,並為往後的大學學習生活打下基礎。「一年級經驗」過去二十年在美國逐漸生根,至今已為大多數院校施行。

今年七月,美國「一年級經驗」的最主要推動者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舉辦了第二十屆大學一年級經驗國際研討會。大學通識教育部派員出席觀摩,希望對其內涵、發展脈絡及最新趨勢有初步掌握。是次聚會由大學通識教育部同事吳曉真小姐簡報「一年級經驗」的基本資料及會議收獲。

pdf icon 下載簡報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一年級通識共同科的課程設計:美國考察報告

一年級通識共同科的課程設計:美國考察報告

日期: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
講者:溫建華(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

大學學制將於2012年開始由三年制轉為至四年制,而大學通識教育部將負責提供所有一年級學生共六個學分的通識必修課程。有鑑於此,大學通識教育部現正積極研究各地大學相關基礎課程的設計和經驗,並以美國作為研究核心。本年6月,大學通識教育部組成考察團前往美國訪問了六間著名學府,透過蒐集幾間大學共同科基礎課程的目標、設計和結構、實施和評估等幾方面的資料,作為制定一年級通識共同科課程設計的參考。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


網絡教學平台

網絡教學平台

日期:2007年9月19日(星期三)
講者:資訊科技服務處網絡教學組

通識科目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系,加上師生各自繁忙的時間表,對課外交流做成一定局限。網絡教學平台或者是舒緩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

現時中大的網絡教學平台共有五個,分別是:WebCT、Moodle、CUForum、Web Conferencing及iHome,全部由資訊科技服務處網絡教學組提供及管理。是次通識午餐聚會邀請網絡教學組的同事,為我們講解以上各平台的用途及特點,方便老師選擇及更有效地使用這些平台。他們同時會介紹該組別為老師提供的其他輔助支援服務。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pdf icon 討論摘要 (需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