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后一代广东 “妈姐”:口述历史资料库

“妈姐”是来自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住家女佣。早年该区有女性立誓不嫁的“自梳”风俗,她们被称为“自梳女”,在该区丝业兴盛时,她们大多在丝厂工作。上世纪三十年代珠江三角洲丝业式微,本以该业为生的自梳女为维持生计,到广州、香港、澳门,以至南洋等地当家佣,被称为“妈姐”。本资料库的主要内容是2018-2020年间我们对南下香港的最后一代“妈姐”所进行的开放式深入访谈和田野调查,及其后的资料补充。项目主持人访问了多位受访者,最后同意将整理后的内容存于资料库的受访者有九位,包括八位已退休多年的高龄“妈姐”和一位儿时曾由“妈姐”照顾的前少主。谨此向接受访问者致以衷心谢意!

本资料库包括访问录音和文字稿。后者为语体文而非方言,以利不谙方言者较易掌握内容。然录音部份当为最原始的资料。我们的访谈内容范围甚广,记录了受访者的生命历程史。有关主题包括“妈姐”的出身(时代、身世等),童年(故乡、儿时教育、童年工作等),少、青及壮年(“梳起”与否、养家等),离家打工经过,海外经验,战争影响,来香港经过及留港决定,打工(工资、工作、雇主等),养家(家乡、家人、回乡探亲等),“姊妹”(“妈姐”同行、同乡、朋友等),放假和工余活动 (兴趣、嗜好、娱乐、看戏、“咕哩房”、“做会”等),衣着及发式,自学经验,宗教信仰(拜神、命运观等),退休生活(身体状况、住屋、斋堂、置业等)。

以上所举为受访者所述的主要内容,约五十多项,另有个别特殊资料未克在此全列。然值得指出的是资料库中竟包含了一位男性受访者的口述记录,他作为在“妈姐”悉心照顾下长大的少主,与其照顾者关系密切。有关故事多年前已拍成电影,他也曾出版有关著作。本项目主持人之一曾在海外走访越洋打工的“妈姐”,并接触少数“妈姐”的少主,深感有关资料重要而难得,属“感情史”的范畴,弥足珍贵,故特以“被照顾者的反思”为题收入资料库,是为本项目特色。这类资料殊为罕见,然据田野调查所得,少主对“妈姐”的怀念之情,非比寻常。某海外博物馆就以一位洋人前少主怀念其华人保姆(Amah)(即“妈姐”)为题,制成感人至深的视像记录。

本资料库收集所得的资料中,包括九位受访者的访谈录音,访谈文字稿, 以及有关照片(包括由受访者提供的,及来自其他出处的)等。这些资料当有助了解“妈姐”与岭南立誓不嫁的“自梳”风俗相关的现象及其发展与变化,以至独身女性出洋打工的历史及其意涵。期待本项目对近年发展的“最后一代广东‘妈姐’”的课题有所补充,尤其有关香港方面的情况,以对照其他地区。对退休前打住家工的“妈姐”而言,为工作而迁徙的经验对其生命历程有何意义?这是我们所渴望知道的。至于她们退休后长留香港的决定,以至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等问题,都是有待参考本地资料以作深入分析的重要内容,而让主体发声的访查法当可为研究带来突破。期待本资料库能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除受访者外,我们也诚谢以下人士和机构的资助、指导、安排、协助和支持: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

先天道安老院

圣雅各福群会

Cynthia Muak and John Morris (China-expats.com)

星岛日报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项目研究助理

 

研究项目主持人
叶汉明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卢家咏(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致意
2021年9月

注:本资料库的标题版面设计采用茉莉花图案。据称“自梳女/妈姐”常有在鬓边插茉莉花或白兰花的饰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