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賽馬會「運動無界限」青少年展翅高飛計劃
逾四成六特殊學校學生受惠
舉辦首屆本地健康活力殘疾學童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運動無界限」青少年展翅高飛計劃(計劃)在10月30日舉辦首屆本地研討會,參與計劃的特殊學校的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逾180人來自28間特殊學校親身或透過網上方式出席,承諾透過適應運動提升殘疾學童的身心健康。
計劃於2019年推行,至今已有28間特殊學校加入,覆蓋約3,800名學童,受惠學生佔全港特殊學校學生人數逾四成六。計劃以本港視障、聽障、肢體傷殘、及輕/中度智障四類特殊學校為主要對象,目標是推動本港適應/特殊體育教學發展與人才培養,促進殘疾與非殘疾兒童及青少年的融合。
探討以適應運動提升殘疾學童的身心健康
研討會由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致歡迎辭開始。段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學一直致力在各學科領域全面綜合地進行教學與研究,並且透過知識轉移,肩負起服務社會的責任。在大學最新的五年策略計劃中,『研究和創新』、以及『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是兩個重點範疇。我們希望為社會帶來改變,令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中大衷心感謝香港賽馬會、教育局、本港特殊學校及社會各界支持『運動無界限』青少年展翅高飛計劃,為視障、聽障、肢體傷殘及輕中度智障特殊學校提供體育及運動支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特殊教育)黎錦棠先生亦在致開幕辭時表示,教育局一直為特殊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和專業支援,以便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教育,他贊同運動對特殊學校學生的重要性,並表達對導師培訓理念的支持,「計劃設計多元化,引入適應運動,包括健體操、地壺球、門球及坐式排球,教師可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調適運動器材及規則,讓他們嘗試及提升自信心,發展運動潛能。」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馬會一直致力『推動健康社區』及普及運動,促進市民身心健康,同時培育運動人才。適量的運動對殘疾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只要提供適切、專業的軟硬件支援,他們亦可突破身體限制,同樣享受運動的樂趣及好處。」
研討會共有四位講者受邀演講。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系主任及首席計劃研究員薛慧萍教授在宏觀層面上討論關於殘疾兒童及青少年的全球體力活動指南,及分享於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間收集來自24間特殊學校共471位學童有關體適能、體力活動水平與生活質素的基線數據。研究發現在體適能方面,聽障學童在肌耐力、肌力量及柔軟度表現較肢體殘障學童及智障學童為佳,但體脂率最高,平均25.3%;體力活動水平方面,根據80位學童的活動記錄儀數據,只有11.3%的學童達到每天60分鐘MVPA 運動量,而智障學童的運動量(平均39.3分鐘)最高;生活質素方面,根據425位學童及家長的結果顯示,智障學童及聽障學童的生活質素相對較高。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I雷雄德博士在中觀層面上談論關於社區內體力活動的機會;香港特殊學校議會主席梁永鴻博士,在微觀層面上分享他在學校促進適應運動的樂趣;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II陳靖逸先生談論關於疫情下的適應體育。另外,參與計劃的本地特殊學校校長和代表亦受邀參加兩場專業分享會,題為「透過資訊及通訊科技促進優質體育」和「殘疾學童的體育及校本體力活動」。
薛慧萍教授在總結時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殘疾學童不論年齡、性別、殘疾類別、個人能力,都應享有更多參與體力活動的機會,從而體驗及享受運動的樂趣,實現運動無界限和發展身心的目標。更多活動即將推出。」
加強家校合作
為鼓勵殘疾學童於校外參與體力活動,計劃自2019年推行至今舉辦了多場實體及網上講座與工作坊,推廣運動益處及家居運動技巧。計劃亦製作一系列的「健怡起居體適能運動系列」影片,並向參與計劃的家庭派發家居運動器材套,以鼓勵學童與家長善用網上資源,於家中進行體適能運動。此外,計劃以「運動無界限」為主題舉辦填色比賽,收到超過200份學童與家長所提交的作品。
研討會期間舉行了相關活動頒獎儀式,分別向參與學校、教師、學生及其家長頒發優秀教學影片示範獎、優秀教師獎、最佳支持學校獎,以及填色比賽獎項等。有關賽馬會「運動無界限」青少年展翅高飛計劃的詳情,可瀏覽﹕https://sportswithoutlimit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