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教導學生有關零食和健康小食的概念呢?
成長中的兒童需要一定的熱量及營養素,7至8歲兒童每天需要1500至1850千卡的熱量不等(中國營養學會,2013)。然而,孩子們的胃容量較成人為小,因此在兩主餐之間進食小食是合適的。小食可以補充熱量、水分,以及彌補正餐所缺乏的食物類別,例如奶類或蔬果類。健康小食須符合「三低一高」的健康飲食原則,即低脂肪、低糖分、低鹽分和高纖維,而最簡單的實踐原則就是選擇來自「健康飲食金字塔」頂層以外其餘五類食物作為小食了。此外,還要注意進食的分量和吃小食的時候是否恰當,每次分量不宜超過125千卡,而進食的時候應與正餐相距1.5至2小時,避免影響正餐的胃口。亦由於進食的次數越多會增加蛀牙的嚴重情況,專家因此建議兒童一天在兩主餐之只吃一次小食,並在正餐和小食以外的時間只飲用清水,以減低蛀牙的風險(衞生署,2014)。
現今市面上充斥着琳瑯滿目的高脂肪、高糖分、高鹽分小食。這些食物多數不符合上述的健康飲食原則,熱量的供應經常超出兒童的需要,令小朋友攝取熱量過多而積聚脂肪,導致肥胖。除此之外,常吃這類小食還會影響他們進食正餐的胃口,導致營養失衡,不能攝取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對健康及成長的影響深遠。
健康的飲食始於童年,健康小食的教育是所有關注孩子健康的教師之共同任務。然而,學生在零食商品充斥的社會中備受消費文化所影響,而且學生面對朋輩壓力,因此教師在教導有關健康小食課題時不能操之過急,若只有一系列「可吃」和「不可吃」的食物清單,未必足以說服小孩子放棄香脆的零食而作出健康的抉擇。本單元參考了衞生署的健康小食資訊、小食包裝上的營養資料,以及食物安全中心及消費者委員會的相關測試報告,編成有趣的常識教材,旨在協助教師在推行健康小食的教學時,引用生活化的例子,並且教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作出明智的判斷。此外,我們鼓勵學校從校園的飲食環境及文化入手,加強與學校小食部管理人員的溝通及監管,並配合與家長教育,共同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小食選擇,讓學生將從教室所學的常識在生活中加以應用時,較易做到言行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