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Vicky, Kenef
整理:Kenef

《鐵怒沿線(二)— 蓽路藍縷》/拍攝:菜園村支援組/剪接:陳彥楷
2010/香港/80分鐘/廣東話

一年前,《鐵怒沿線—菜園紀事》透過紀錄高婆婆一天的生活,告訴我們不遷不拆的理由,菜園村村民對親手開墾的地土的執著。不曉得有多少人是為此而第一次到立法會外抗爭。一年後,議會暴力早已粉碎「不遷不拆」的希望,我們很快就從哀傷、茫然中回到工作和學業,鐵怒沿線的景象似乎變得模糊。在我們對菜園村完全失焦前,《蓽路藍縷》能否提醒我們一下?距電影公映還不到一個月,我們打擾了正忙於剪輯電影的陳彥楷,Benny。

片名「蓽路藍縷」是個成語,意指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完成一些創舉。菜園村搬村正是這樣的創舉,一群為了維持原有生活模式、原有社區網絡的村民,面對著政府的催迫和傳媒的抹黑,默默地申請牌照、尋覓土地,一步步規劃自己的家園。

電影希望做到的正是紀錄這個過程,這個民主規劃的過程。反高鐵過後,村民經過一年多的歷練,對開會討論、集體決定等早已不感陌生。但接下來的是更漫長的討論,更密集的會議。如何在搬村這麼浩大的工程中綜合各人的意見,達成共識,相信村民比你比我也懂得更多。

當問及剪輯/拍攝中面對的困難時,Benny說村民開會的片段是最難剪輯的。菜園村不是伊甸園,跟世上所有群體一樣,開會總有意見不合、爭執。在剪輯這些片段時,有必要用相當的篇幅交代村民的背景、性格,因為只有當觀眾明白村民的處境,才能了解當中的對話,不至於產生「村民原來都係好自私」的誤解。

這也是拍攝所有紀錄片都會遇到困難,因為外人只會透過拍攝者的視角認識村民,怎樣呈現村民成為製片者的首要問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拍攝/剪輯者,Benny一向都會先花時間和居民建立關係,熟悉他們的生活習慣,才去捕捉他們日常的點滴。

Benny拍攝居民運動的經驗,始於十年前遷拆大磡村。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是臨清拆才拿攝錄機去的,只是抱著「影住的話,警察、房署唔敢咁過份」的想法。其後他繼續參與不同的運動,零九年初以影行者[1]的身份首次到菜園村做訪問,自此一直拍菜園村,也成為了菜園村支援組的一員。他拍攝村民的行動如請願、跟官員開會、遊行,更拍攝村民的日常生活,務農、煮飯、吹水,拍攝一直進行。

拍攝一直進行,不會因為剪輯完成或放映過後停止。菜園村的故事繼續發展,就要有繼續說故事的人,繼續參與故事的人。

[1]影行者:影行者自稱是一個「帶著影像去修行」的社會運動組織,關注社區重建項目與維護弱勢社群之權益,以影像紀錄運動的過程和方法,亦會籌辦影像工作坊以推廣關懷弱勢的理念。影行者是社運電影節的主辦單位之一。
網址:http://vartivist.wordpress.com/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