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er

文:軒哥

我們對建築工人的印象,大多不離以下:外表粗獷、粗口爛舌、背心內衣、安全帽、馬經、煙味啤酒味、低學歷低技術等。從新聞報章中我們知道地盤工外判多、欠薪多,但對於這行業的具體運作我們又有多少認識?趁著中大工地欠薪風波,基關組內部學習會邀得職工盟地盤工會幹事麥德正、夏希諾及理事長陳八根簡介建造業現況。

地盤九十九式

香港建築工人大概有10萬人,室內裝修工人與建造樓宇工人各佔一半。這10萬人也不是鐵板一塊——不要以為出賣勞力的工作全部一樣,都是沒多少技巧、工種分別不大;一如我們不會認為寫字樓工作,如會計、市場營銷、保險等要求的技能都是一樣的。其實在《建造業工人註冊條例》裡頭,就羅列了99種工種。以做一個窗框為例,當中就已牽涉了七個工種。如果一個工人能懂得數種工種,已算是行內的「大師」。

不同行業的工人有自己的文化、山頭、結構,如扎鐵行業較封閉,由三、四間大行壟斷全行;由於技術要求高、人工高,扎鐵工一般都有種自覺是地盤「大阿哥」的自豪感,不屑和其他工人談話。其他門檻較低的工種,亦有不同的氛圍。不同工種亦會親近不同政治取態的工會,如扎鐵工、搭棚工傾向職工盟,喉管工則在工聯會陣營。如果認為「地盤佬」就是「地盤佬」而已,忽視他們的技藝、以及不同工種的差異,實在是大大貶低了勞動階層。

出外靠朋友

說到「外判制」總令人咬牙切齒,但就建築一行,原來不只香港,全世界都是行外判制的。所謂外判制,就是總承建商(大判)投得工程後,把工程分拆成不同工序,再判予其他較小型的公司,這些公司再分拆工程判給更多公司,如此類推。外判制下承建商能分散責任、靈活調動人力,但工人的薪金則因層層扣減大為縮水,甚至只剩下大判給出的一半。[1]

外判制也不是近年的趨勢,根叔多年經驗裡甚至見過十三層外判。一般來說,到了三、四層判時工人的狀況開始惡劣:欠薪兩三月是常態,安全無保障是小事——工地為保持零工傷率,無死人或摔斷手腳的話,一般只會賠錢給工人自己看醫生了事。

多層判的另一個後果是勞資關係不清。三判以下,原來人人都可以做「老闆」。情況大多是一個工人接了太多生意自己做不完,於是外判給朋友做,抽取當中的差額。建築工人一般又有幾種打工的方式:

-「打大數」:幾個工人承辦一項工程,一起工作並均分工程費用。
-「自僱」:多為直接從顧客接生意,如只值十多萬元的小工程及家居裝修。
-「蛇頭」:人脈較廣的工人,打工同時亦替老闆找工人;薪金略高於一般工人。

一個工人可以在「打大數」同時又做「判頭」,把其他工程判出去。建造業的勞資關係就長期處於這種混亂的狀態,甚至工人大多都沒有合約,只有上判發的証明書——証明工人是替下一判公司打工的人。所以地盤工人追討欠薪時格外吃力,通常都不知道應找到誰頭上。要在這種生態下生存,廣闊的人際網絡是必要的。同鄉、朋友、甚至老闆——糧準有信譽的「老細」,都要廣泛結交。八根曾聽說有工人因為不想得罪在某工程中做自己老闆的朋友,被拖欠10個月人工也不追討,大概是怕「反面」後「無工開」。「工人」和「僱主」的想像在建築工人間毫不管用,最關鍵的還是關係。

制度化保障了誰?

原來建築業制度化只是五年前的事。以前所有工種都不用註冊,亦無保安看守工地入口,「老千午飯時間入地盤開賭局」或「強盜打劫現金出糧的工人」也是時有發生的。政府規範化建造業後,工地出入不再自由,地盤安全有一定要求,只有註冊工人才能進行特定工作。但政府的分類既有顧及不到的工種,亦有粗疏得過份、仍可再細分的工種;有工種嚴格執行註冊制,有些則註冊與否也無任歡迎,那麼工人自然無動力為註冊上課及考試。

註冊制既規管工人工作,卻不承認其技能,持有某工種牌照不等於有一定的工資。因此地盤工會提出工種需和薪金掛勾,要求設立各工種的最低工資,把行業「公價」的概念傳給工人。規範化固然某程度上保障了工人安全,但對資本家和商人來說更加是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註冊制令政府更易掌握行內情況,方便規劃建設;工人出入工地拍卡,工會職員亦難以進入地盤組織工人。

抗爭主體是工人

面對這樣的處境,工會大概會把握每一個接觸工人的機會吧?但原來知道有工人自行組織罷工時,工會一般都不會立刻出動。麥德正解釋說,除了是因為工會職員去了也幫不上多少忙,更重要的是,工人才是抗爭的主體,工人才有最大的力量去阻礙工程。當工會介入、取回欠薪後,工人卻大多都不會加入工會。工會正面臨人口流失的危機,現在的策略是先要求助的工人肯入會,工會才會幫忙——大體也是希望工人不只是為自己狹義的利益去抗爭,而是為到整個行業、乃至工人階級的利益抗爭。

除了支援罷工,工會還會積極推動制度改革,如上述的行業公價。他們亦提出政府地盤應跟從新鴻基地產的「大判出糧制」——由大判直接發薪給工人,雖然不能避免層層剝削,卻至少確保不會欠薪。他們提倡的「判頭註冊制」規定有一定資產的人才可成為判頭,減低「欠薪走佬」的機會。當然他們也爭取長工制,令現時為數佔大部份、領日薪的工人不用為要「開足工」擔憂。

未來數年政府各大基建將陸續上馬,建造業將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工人的議價能力將會提高。這無疑對推動政策改革有利,但想要推動甚麼,始終都脫離不了組織工人的工作。希望同學能繼續積極關注勞工狀況,或許就由校內的地盤開始吧。

[1]:見職工盟網頁http://www.hkctu.org.hk/cms/article.jsp?article_id=117&cat_id=42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