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與領匯的探戈──追溯(究)房委會

文:潘隸

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於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廿五日將轄下180多個零售及停車場設施的擁有權及管理權完全出售,由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接收。這個將公產私有化的動作,除影響數以萬計公屋小商戶外,同時亦涉及到二百多萬公屋居民的基本生活。房委會在零四年打著財赤旗號出售資產,究竟意欲何為?

財赤透視

零四年房委會報稱如果不將資產變賣將面臨財政赤字,遂將轄下商場及停車場並附屬設施打包,成立「領匯房地產信託基金」,希望賣掉資產後可以舒緩財政危機。據房委會出版的《香港公營房屋五十年》所載,二零零四年,「綜合帳目收入」為159.7億,而其「綜合帳目支出」為162.5億,折合盈餘為-2.8億,即出現了2.8億的赤字。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億)

總資產

 

 

 

891.1

1199

1199.5

1299.7

1418.7

1422.9

1413.6

1402.1

 

綜合賬目收入

 

 

289.3

303.6

331.2

367.6

371.9

433.5

341.8

209.6

159.7

 

綜合賬目支出

 

 

147.8

172.9

205.6

206.3

275.7

309.5

316.5

195.7

162.5

 

綜合賬目盈餘

125

65.7

141.4

130.7

125.6

161.4

96.1

124

25.3

13.9

-2.8

1006.74

租住房屋赤字

1

6.1

4.7

6.6

16.9

19.8

13.6

18.1

24.5

8.3

0.9

120.36

商業樓宇盈餘

17.75

19.8

24.3

23.8

26.5

22.4

18.4

19.3

17.5

14.3

12.1

216.02

 

FIG-01過往十年房委會財政狀況
(《香港公營房屋五十年》p.117)

這個總數字的負增長令房委高層以至政府官員都在大呼少叫。然而回望商業樓宇盈餘,我們可以發現,商業樓宇盈餘那可12.1億以彌補那2.8億赤字,而房委會總資產仍有1402.1億,比諸「租住房屋赤字」的0.9億,可證「商業樓宇」在房委會擱置售賣居屋後成為了房委會最重要的財源。

殺雞取卵經濟學

從經濟角度看,零四年正值香港經濟不景,房委會於當刻將商場停車場估值,會導致低估價值,變相低價賣出資產;且即使沒有低估,房委會賣斷資產給領匯,實在是叫人拿匕首封自己咽喉。據上段圖表,商業樓宇已經是房委會最大財政收入來源,即使沒有低估價值,房委會拿到了「應得的」二百多億,然而最大財源已經變賣,長遠來說赤字危機不減反增。

據房委會零六/零七年度年報顯示,租住樓宇赤字為13.88億元,而商業樓宇盈餘(房委會還是有些商場沒有賣予領匯的,那些甩皮甩骨或不構成一個「商場」的地方)只有3億多元,可見房委會在賣斷資產的一個年度內,商業樓宇盈餘已經難以彌補租住樓宇赤字。

輿論一般認為,房委會賣斷商場等財源後,入不敷支的情況將會更為嚴重。解決辦法,似乎唯有加租一途。

房委會並非一間純粹的公司,其主要目的並非賺取利潤,而是保障市民的基本住屋需要。房委會的網站稱其「機構理想」為「協助有需要的家庭入住合適而能力可負擔的居所」,其工作目標為「提供居民所能負擔的優質房屋,包括優質的管理、妥善的保養維修,以及其他有關房屋的服務」,可見房委會不單有責任為市民提供租住房屋,還有其他生活基本需要。而「其他有關房屋的服務」,則指如商場停車場及康樂場地等設施。

領匯私有累街坊

雖然領匯官司早有裁決,指即使變賣了資產,房委會亦盡了「提供有關房屋服務」的責任。然而目前領匯商場內的東西,真的是居民可以負擔的麼?

查零五年領匯招股書,當中提到其加租機制「倘將終止之租約低於市值租金,則會確保將租金上調」,即當商場內舖租追不上大市時,領匯有權加租,且領匯亦不斷引進連鎖商舖,一方面租金增加令社區小生意難以維持,另一方面連鎖商舖增加意味著居民選擇減少而生活費用將會大增,此舉令租戶與居民均有壓力。

再者,領匯招股書指出「領匯擬根據其投資策略持有、買賣及積極管理該等物業,為其基金單位持有人帶來回報。」,這點更力證領匯並非富有社會良心與企業責任的公司,其一切所作所為,只為賺錢分紅。這個最原初的基本點,已經違反了房委會設立商場停車場及相關設施的用意。

回望整場領匯事件,房委會箇然欲為公產私有化開先例,領匯亦並非其上市前聲稱那般善男順女,在事件起初,還會有人認為領匯擁有的只是「收租權」而非資產的「擁有權」,著實令人感嘆。時至今日,出售公產與領匯上市已經成為事實,四年以來,領匯的問題不斷湧現,它親手打破了私有化可以增加效率、改善公眾利益的神話。這些年來,領匯工友薪金縮水、舖租暴升、引入大量連鎖集團令居民難以負擔生活基本需要,令公屋社區風聲鶴唳。在房委會的層面,出售公共屋村商場及停車場設施,亦不見得有利可圖,且要面對長期指責。現在,房委會已經失卻了最賺錢的項目,財政狀況日漸不濟。房委會要重拾初衷,就必需要拋棄「大市場,小政府」的迷思,用最少代價的方法,將領匯旗下那些本來屬於房委會的公產向私人機構討回來。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