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迎新(特刊)係一本睇四年嘅嘢,唔同階段睇都有唔同嘅感受……」 某學生報上莊如是說。但回想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其實無不在 Zoom, 正式體驗過至少一年傳統意義上的「U life」的人,都只剩餘在畢業倒數的 Year 4、5、6,筆者本身著實不認為各位第一次翻開《迎新》、打算一窺大學生活的 FM,要比自己「fresh」多少。編寫《迎新》自然不乏力不從心的時刻。 譬如編輯們不得像以往日日摺報社傾《迎新》, 結果出版前期的流程完全是一團糟(雖然可能根本不是疫情的問題……);又譬如新聞自由的紅線倒在了幾篇文章的幾個字眼或者內在思想,我們於是捨棄了不少稿題和有輯錄價值的舊作,「左膠報」的刊物變得比從來都要奇怪;還有編輯到訪過的 canteen、走過的校園路、流連過的摺讀空間,本是遠不足以湊合成刊的,只是在出版死線之前倉促考察了一番,我們才自問稍有認識;但我們仍然會迷失中大、上莊已滿一季卻仍然「唔 firm」、……太多太多。 筆者極力避免把現況稱作「新常態」,畢竟我對這一詞抱有說不清的厭惡和反感——大概是認定了它定必效忠於某意識形態,有高尚的思想教育任務、或者粉飾太平云云。自然而然地,我心生一股直感性的排拒心。時代讓我們不得不如此過分敏感。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作為大學生的你,像一切從未開始一般,思考讀書意義、為身份而迷惘、為前途四出張羅,大抵在當今嚴苛的旁人眼中都未免過分奢侈,我們有不得不肩負的社會責任;只是我們還需要十分小心:教育、新聞、法律……但既然抵步了這座生命中的一大驛站,我們姑且在這裏自我裝備,讓自己洞悉世界的謊言、讓自己有臥薪嘗膽的風骨、讓自己堅守個人的意志,不為別人。 借一句愛因斯坦的說話作結:「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記後剩下的東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目錄 身份 大學生⋯⋯就要講社會責任? 我們該怎樣稱呼那些虛度的時間? 戀愛中的寶貝 求學 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 一個拼命去新傳的故事 談談大學通識:其背景、理念與挑戰——訪鄭威鵬及李祖喬博士 理想與麵包怎麼揀——三位前路茫茫的中大生 求知與自知 校史 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簡史 由書院聯邦到中央集權——中大的書院歷史 似有還無的書院精神 大學服務中心?中國研究的時代意義 關於全民投票,你需要知道的事 血汗 血汗校園 操縱從未間斷——UGC的罪狀 我的志願是做(黑社會)大佬 —— 訪兼職講師 組織 中大學生會架構 (輯) 無星有光——訪幹事會 由稜再試下——訪電台臨政 「冇人上咪我上囉」——訪書院代表 記學生報政綱Camp 細心聆聽與記錄山城的故事—— 訪《山城記事》 法治已死,然後呢? —— 訪「中大法律關注組」 生活 從酒聚看大學交際文化——是被接納抑或被同化? 「非性別二元嘅我哋係冇得揀」—— 香港跨性別學生於大學校園的處境 中大餐廳,你有冇得揀? 曾經,這是一座自由的山城 投稿.遺憾 投稿.無題 投稿.尋找彼德 實用 中大地圖 不專業Foodie 摺讀生生存指南 中大校巴攻略 (Go To CUHK By Bus 2021) 學校如何淹沒你的Mailbox 實習生工作前小提醒 中大捷徑辭典 入到大學要讀乜_ ▋電子版 Issuu: https://issuu.com/cuspcusp/docs/orientation_2021 ▋紙本索取地點 康本國際學術園(YIA)地下入口位置康本國際學術園(YIA)地下電梯大堂蒙民偉工程學大樓(新賤)地下電梯大堂蒙民偉樓(MMW)地下電梯大堂蒙民偉樓(MMW)七樓電梯大堂文化廣場 Coffee Corner 旁李兆基樓(LSK)三樓清真餐廳外信和樓地下 風鳴第五十一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 分享至: FacebookTwitter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