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尋真

攝於2015年香港書展

善衡學生李文博剛於中大社會學系畢業,他在畢業前參與了書院的暑期實習計劃,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擔任實習生,實習工作主要包括:文稿的編輯與校對、爲書稿審評提供意見,以及在微信平台介紹書籍。文博愛好文學,喜歡與文字打交道,早於中學年代,他已經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出版校園雜誌,今年有機會在中大出版社,讓他對書籍編輯、出版的流程有了初步認識之餘,也更深認識自己。

實習期間,李文博雖然未曾體驗出版的整個流程,但透過與編輯交流,了解到要出版一本書,先要和作者溝通和商洽版權,經審稿與校對後,把稿件送到印廠出藍紙,才到最後的印刷程序。中大出版社為實習生舉辦了「編輯與出版」的工作坊,李文博從中認識到書籍出版涵蓋裝幀設計、成本預算,以及書籍的定位,例如該出版項目是學術書還是知識普及書,是精裝還是平裝。此外,編輯需要顧及書籍開本的大小、紙質、封面的視覺效果等等。

在編輯部的工作經歷亦加深了李文博對書的理解。他說:「以前覺得書籍雖然可能有錯誤,但整體而言是權威性參考;在出版社實習之後,才更深刻地意識到書本身由人的撰寫,不可能每本書都毫無錯誤。」基於這份體會,他在校對過程中,會留意一般人讀書時不大留意的部分,比如書的版權頁、正文頁的頁眉和頁數等等,因為編輯要盡量讓書籍無誤。「這讓我意識到讀者與編者的不同,讀者是純粹的受眾,而編者是參與者;一本書的最終面貌,離不開編者的細心與嚴謹。雖然難以盡善盡美,但編者仍要盡最大的能耐審稿,好讓書籍展現光彩,實現價值。」

在中大出版社的實習經歷,其實是李文博第一次的工作經驗,對此他感到很幸運。剛開始實習時,李文博對工作多少有些恐懼。然而,出版社每天的工作都饒有趣味,編輯部的工作氛圍也很輕鬆友善,同事都相當願意幫助他們這些初出茅廬的新人,也給予他們不少建議,同事的求真的精神令他印象尤深。「有一位同事負責審閱一封家書,一個週末過去了,家書中就多了許多註腳,細緻地為讀者補充家書中一筆帶過的歷史事件。有天為她去圖書館還參考書時,發現總共有十本,還了再借,為的是尋找訪問稿內一個說法的出處。」

同事認真工作的態度,讓李文博對工作有深刻的反思:工作上的事情,做多少,做到哪裡,其實很多看自己;對自己要求高一些,就做的多一些,要求低一些,就做的少一些。李文博憶述:「那位同事曾經讓我做一本法語原文的傳記書稿的評估,我自知對中國當代歷史人物研究這一領域並不了解,那麼,除了對照完整版譯文,看內地簡體版有多少刪減以外,是否可以更多地了解這知識領域,使得評估的結論更有質量呢?」種種反思令李文博獲益非淺,他認為在中大出版社的實習經歷是非常好的工作體驗。

李文博認為,對一本書負責,就是對「知識的積累與傳承」負責。編輯披星戴月的在文本中尋真,就像電影《字裡人間》的男主角馬締光也,他在日本語詞典《大渡海》編纂過程一絲不苟,散發着文字工作者對語言的熱誠。李文博說:「工作態度本乎內心,人總要為自己的工作負全責,盡自己的能耐做到最好。」

中大出版社為實習生舉辦了「編輯與出版」的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