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於1955年第一屆畢業同學錄的本校校歌
校歌歌詞寫於1952年。歌詞内容宣述創校的時代使命,並勉勵學子志學勤修,本著基督的精神與校訓「止於至善」的精神,融合中西學術,以發揚文化、匡時救世為己任。 |
|
1960年第三屆音樂會芮陶菴代理院長(Dr. Andrew Roy)獻詞
獻詞點明辦音樂會的態度和所具意義。態度嚴謹,希望在提高香港的音樂欣賞和演奏水準方面盡一分力。
「聖樂、中西傳統音樂、近代流行歌曲各有地位和價值」的見解,顯示了崇基音樂發展的基本方向。
|
1962年5月7日第五屆音樂會場刊封面
音樂會由崇基詩班主辦
|
|
1960年女高音歌唱家費明儀蒞校演唱,室內窗外同學踴躍觀摩
|
1964年5月15日《崇基學生雙週報》頭版
雙週報以頭條報導「中國聖樂欣賞會」即將舉行,指崇基作為主辦者之一,有「發揚中文大學精神」之用意。 |
崇基音樂系創辦人范天祥(Bliss Mitchell Wiant)與夫人
范天祥於1963年11月到校履新,時年68歲。崇基校刊報導:「范教授係前北平燕京大學音樂主任,擅長鋼琴,作曲及器樂等,尤為難能可貴者,彼對中國音樂及器樂亦有數十年之研究,范夫人亦是一位歌唱家,彼等當有助本校音樂工作之推進。」 |
1940年 燕大未名湖畔舉行露天復活崇拜
錢穆(新亞書院創辦人)於1930年至燕大任教,曾寫道:「園中有一湖,景色絶勝,競相提名,皆不適,乃名之曰『未名湖』,此實由余發之。」
|
原燕大未名湖區
1952年,燕大被拆解,各學系被併入北大、清華等八所高校,其中音樂系被併入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大學遷入燕園。
未名湖為中心的景區和燕大建築群,現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燕大合唱團的陣容
合唱團除每年演唱《彌賽亞》外,還演唱其他大型宗教樂曲,開了中國近代合唱的先河。范天祥熱誠致力推廣合唱活動,音樂史研究者形容他為中國近代合唱運動的先驅。 |
環境優雅的音樂樓
「音樂樓前紫荊開,綠葉艷花開我懷。」
―生物系教授胡秀英詩句
1936年初版的《普天頌讚》扉頁
《普天頌讚》是六個宗派教會聯合出版的聖詩集,收錄了512首聖詩,其中有70首為純中國聖詩。音樂編輯為范天祥,作詞為燕大教授趙紫宸、劉廷芳。容啟東校長當年曾親見他們在編輯工作上的誠懇態度和嚴謹精神,「受了很大的感動」,至六十年代仍讚譽:「《普天頌讚》是中國聖詩集中最普遍而最多教會採用的一本,同時被公認為中國聖詩集中最好的一本。」
|
《崇基樂章集》
陳羅以校友(1991兼讀音樂)捐贈
1965年,范天祥將他在1940年出版的聖頌專輯《燕京樂章集》交基督教輔僑出版社出版,並改名為《崇基樂章集》,這反映了他對崇基的深摯感情。
|
崇基首任音樂系系主任盛宣恩
范天祥主持策劃創設音樂系之工作,薦引盛宣恩合作籌組並主持後期工作。 |
音樂室(62年至65年)/音樂系室(65年至68年)位於禮拜堂後端
紅圈所示為音樂系室及課室所在 |
環境優雅的音樂樓
「音樂樓前紫荊開,綠葉艷花開我懷。」 ―生物系教授胡秀英詩句 |
音樂系聲樂兼任講師李冰
1965年音樂系剛成立,首年尚未有全職講師,李冰為資歷最早的老師之一。 |
|
1975年紀大偉在南華早報的專欄
紀大偉1971年出任音樂系系主任。七十年代中,他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上有 “Know Your Orchestra”及“Making Music”專欄。 |
1970年祁偉奧在Show Box月刊之專欄
祁偉奧聞名於本港樂界,在Show Box月刊上有「香港音樂實況」專欄,在英文報Hong Kong Standard上有「音樂評論」專欄。 |
1975年安德恂在英文虎報的專欄
安德恂(Keith Anderson)1974年出任音樂系系主任。七十年代中,他在英文報Hong Kong Standard上有 “The Music Critic”專欄。 |
音樂系講師許樂愛博士(Dr. Ruth-Esther Hillila)
美國信義宗差會支持崇基創辦音樂系,派遣許樂愛到崇基服務,出任全職音樂講師。許樂愛創立並訓練崇基男童詩班。 |
容啟東校長夫人與崇基同學及音樂系老師在校長府中練歌
容府客廳壁上有書法橫幅(圖片左上角),書法橫幅為中文系林蓮仙教授寫贈容校長伉儷。 |
|
1973年4月周耀年周啟謙建築師事務所繪製之管風琴裝設位置透視圖
周啟謙為本校禮拜堂之建築師,現管風琴之位置與此圖相符。 |
演奏管風琴
圖片為黃健羭校友(1973地理)捐贈
崇基禮拜堂管風琴為當年全港唯一可供正式練習與演奏的管風琴,國際知名管風琴家訪港而有可以用武之地,有助提高香港的音樂水平。 |
聶音琳博士與黃健羭
圖片為黃健羭校友(1973地理)捐贈
黃健羭(1973地理)為聶博士之管風琴學生,秉承其師之誠摯認真精神,長期從事教授管風琴。 |
1967年崇基第十三屆畢業典禮程序表
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尚未裝設管風琴之禮拜堂 |
中國音樂資料館
1972年,中國音樂資料室成立,位於音樂樓右翼;1974年遷至禮拜堂後端之小室;1975年,再遷入原校長住宅,改名為中國音樂資料館。
|
太古遺音音樂會場刊封面及節目表
1976年4月11日在大會堂舉行,市政局主辦。
這是個古琴音樂會,大部份演出者為音樂系師生,祁偉奧(Dr. Dale A. Craig)為音樂系講師兼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
|
1968年合唱團音樂會之節目表
從曲目可見,聖詩與中國歌曲一直是崇基音樂的重要類別,而中西樂曲俱重典雅之選。
|
1968年合唱團特為第一次公開音樂會而設計的襟章
是次音樂會為崇基一大盛事,標誌著崇基合唱團具有可觀的規模與水平。
|
1972年音樂會之伴奏與嘉賓演出者
合唱團演唱清唱劇《長恨歌》,特約新亞書院院長梅貽寶朗誦,李冰小姐及黃飛然先生獨唱。
|
1975年初崇基合唱團成員與黃永熙伉儷
圖片為孔祥卿校友(1976歷史)捐贈
在禮拜堂獻唱後合照
|
莊本立教授為本校特製之仿周代「特磬」(單件懸掛石磬)
1971年,台灣文化學院國樂系系主任莊本立親製仿古石磬一件送贈崇基,上刻篆文「以磬志(誌)慶」,取其諧聲相關,祝賀崇基二十周年校慶。
|
學生會會歌單張
單張原件為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黃友棣作曲,中文系講師王韶生(王懷冰)作詞。
會歌始用於1963-64年度,歌詞初刊時末句為「源遠流長樂未央」七言句,其後改為今本之「源遠流長,康樂未央」兩個四言句。
|
>
1966年第一屆音樂節史地系隊伍大合唱
崇基學生音樂節在馬料水校園掀起音樂活動高潮,本港文化界教育界視為盛事,商業電台錄音轉播。
|
音樂節中文戲劇化朗誦歷史系隊伍
圖片為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
1968年男聲四重唱冠軍隊伍
圖片為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
優勝者表演之中樂二重奏
圖片為姚沛滔校友(1971經管)捐贈
1968年11月9日在禮拜堂舉行,何沃光(1972生物)二胡、姚沛滔(1971
經管)笛子合奏《燭影搖紅》。
|
音樂節賽後同學集體乘火車往沙田宵夜
圖片為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音樂節除豐富了同學的音樂體驗,更促進了團隊精神,加深了同學間的感情。
|
1969年10月31日《崇基學生雙週報》頭版
頭版大標題「慶祝校慶」,大篇幅報導音樂節總成績。
|
第一及第二屆音樂節紀念章
孔祥烱校友(1969史地)捐贈
|
第三屆音樂節紀念章及第四屆音樂節紀念旗
蔡文端校友(1967數學)捐贈
|
著名的崇基民歌隊Silhouettes 1
圖片為姚沛滔校友(1971經管)捐贈
1967年於港大聖約翰堂演唱。
這是第一代的Silhouettes,成立於1967年初,成員三人:廖潤華(69英文)、Nancy Dana(英文系助教)、姚沛滔(71經管)。取名Silhouettes,意為 Peter, Paul, and Mary的剪影。
1967年九月開始,Silhouettes經常在禮拜堂前草地舉行午間民歌聚唱(Lunch time folksong rendezvous)。
|
著名的崇基民歌隊Silhouettes 2
1968年秋在禮拜堂學生中心外練習。
成員之一Nancy 返美,陳慧珍(71史地)替補,是為Silhouettes 2。
|
1966年學生會編《崇基歌集》
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
1968年學生會編《崇基歌集》
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
1969年學生會編《崇基歌集》
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
1974年「荷花池之夜」
圖片為張越華校友(1975社會)捐贈
「荷花池之夜」是中西民歌及粵語小調的晚會,負責人是張越華,舞台搭建在荷花池上。
|
1972年中大學生會編《中大學生歌集》
盧廣鋒校友(1967史地)捐贈
主編者為崇基同學何厚昌(1973中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