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報告 (2016年10月6日)
預防手足口病和急性腸胃炎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手足口病和急性腸胃炎的活躍程度正在上升,在未來數星期可能進一步上升。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呼籲各位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較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類小兒痲痺癱瘓等),甚至死亡。在香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由初夏至秋季,亦有機會於冬季出現小高峰。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病毒可在其糞便中存活數星期。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和糞便或觸摸受染污的物件而傳播。
急性腸胃炎
諾如病毒及輪狀病毒是最常引致急性腸胃炎的病原體,可透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直接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接觸受污染的物品或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病徵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及不適。患者一般可自行痊癒。由於病毒具高傳染性,有可能導致難以控制的疾病爆發。它是最常引致院舍爆發。所有年齡組別的人士均有機會受感染,而感染於冬天較為常見。
預防方法
請參閱衛生防護中心專頁:
主席報告 (2016年9月1日)
校園確診基孔肯雅熱個案
香港中文大學有一宗確診基孔肯雅熱個案。患者是中文大學訪客, 於八月十九日 及 八月二十三日留宿中大。該患者於八月十九日晚入院, 並於八月二十三日出院。個案於八月三十日確診及呈報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會就需要進行醫學監測。
基孔肯雅熱患者會出現發燒和關節痛,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嚴重併發症和死亡屬於罕見。出現有關症狀人士應盡快求診。保健處會保持警惕及留意有關繼發個案。物業管理處已經立即採取行動,安排在校園內進行滅蚊措施。
由於基孔肯雅熱透過蚊叮而感染人類,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建議各位應採取個人保護措施,例如穿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及用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塗在身體外露部分。
有關基孔肯雅熱的資料,請參閱: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6122.html
主席報告 (2016年8月30日)
加強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證實本港上星期確診了首宗外地傳入個案,加上近日新加坡持續發現新增本地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提醒各位加強預防寨卡病毒感染,外遊期間時刻採取防蚊措施和安全性行為,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不應前往受影響地區。
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呼籲各位應注意以下特別須知,以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1. 外遊須知
- 外遊人士特別是有免疫系統疾病或嚴重長期病患者,出發前往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受影響地區)最少六星期前,應諮詢醫生,採取額外預防措施,免受叮咬;
- 從受影響地區到港後至少21日內,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 到受影響地區旅遊,應考慮避免進行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
- 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應於至少兩個月內考慮避免發生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如被確診感染寨卡病毒或出現相關病徵,則應於發病後至少六個月內考慮避免發生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
2. 對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女士的建議
- 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的女士不應前往受影響地區。如必須前往,出發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旅途中,應採取適當避孕措施和時刻採取防蚊措施。旅程後如出現病徵,應求診並告知醫生外遊紀錄;
- 計劃懷孕的女士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如沒有出現相關病徵,應於至少兩個月內繼續採取避孕措施。若伴侶其中一方出現相關病徵,則應至少六個月內避免懷孕;
3. 預防因性接觸傳染而出現不良懷孕後果的特別建議
- 孕婦不應與曾到訪受影響地區的伴侶進行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
- 外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港:
- 不應與懷孕伴侶發生性行為,否則應於整段懷孕期間使用安全套;及
- 如女伴有機會懷孕,應在回港後至少六個月內使用安全套。
有關寨卡病毒感染的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請瀏覽:
衛生防護中心
(http://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43086.html)
衛生署旅遊健康服務寨卡病毒感染專頁(http://www.travelhealth.gov.hk/tc_chi/popup/popup_zika.html)
保安局外遊警示制度專頁
(http://www.sb.gov.hk/chi/ota/)
婦女預防蚊叮的措施
(http://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30014.html)
世界衛生組織寨卡病毒最新報告
(http://www.who.int/emergencies/zika-virus/situation-report/en/)
主席報告 (2016年7月27日)
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新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寨卡病毒是小頭畸形和吉巴氏綜合症的成因。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在人類精液中亦曾發現寨卡病毒,並確認可透過性接觸傳染,輸血和母嬰感染亦可能傳播寨卡病毒。
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提醒各位如須前往受影響地區,應了解寨卡病毒的最新發展及留意相關的旅遊建議。大學部門及書院不應安排活動前往受影響地區。
有關預防寨卡病毒感染的詳情,包括給懷孕婦女、計劃懷孕的女士及從受影響地區返港的外遊人士的建議,請瀏覽衛生防護中心有關寨卡病毒感染的健康資訊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43088.html)。
主席報告 (2016年5月19日)
預防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本港正進入手足口病的傳統高峰期。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呼籲各位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
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五至七月,而十至十二月可能會出現較小型的冬季高峰。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臨床病徵包括手掌、腳掌,以至身體其他部分如臀部及大腿,出現斑丘疹或水疱,口腔亦可能出現水疱及潰瘍。亦有病人主要在口腔後部出現疼痛潰瘍,即疱疹性咽峽炎,而手腳沒有紅疹。
要預防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各位必須提高警覺,嚴格遵守個人及環境衛生:
- 保持空氣流通;
- 飯前、如廁後,以及處理尿片或其他被糞便沾污的物品後應洗淨雙手;
-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尤其是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着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物品應常用稀釋的1比49家用漂白水(以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加49份水)徹底清洗,再用清水洗淨;
- 病人應留在家中,直至發燒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後才回校上課;及
- 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如欲了解更多資料,請參閱衛生防護中心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專頁(http://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16354.html) 。
主席報告 (2016年3月21日)
政府「寨卡病毒感染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現正啟動
為應對寨卡病毒感染對本港公共衛生的影響,政府已制訂「寨卡病毒感染準備及應變計劃」,並啟動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
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目前最受關注的是該病與懷孕的不良影響(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畸形) 和其他神經系統及自身免疫性的併發症如吉巴氏綜合症的潛在關係。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的女士應考慮延後到訪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旅客出發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並在旅途中採取防蚊措施。旅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有關預防寨卡病毒感染的詳情,包括給懷孕婦女、計劃懷孕的女士及從受影響地區返港的外遊人士的建議,請瀏覽寨卡病毒感染健康資訊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43088.html) 。
主席報告 (2016年2月4日)
提防寨卡病毒感染風險
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病徵包括發燒、皮疹、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這些症狀一般輕微及持續數天。潛伏期目前並不清楚,可能由數天至一星期。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另外,寨卡病毒亦可透過血液或性接觸傳染,但並不常見。有關小頭嬰兒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關係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現時並沒有預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特定治療藥物,治理方法主要是透過症狀療法以紓緩不適及預防脫水。如果病情惡化,患者應立刻求醫。
要預防寨卡病毒感染,各位應避免被蚊子叮咬及防止蚊蟲滋長。懷孕婦女和計劃懷孕的女士應考慮延後到訪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旅客出發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並在旅途中採取防蚊措施。旅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若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有關進一步資料,請參閱衛生防護中心網頁:
寨卡病毒感染 (http://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43086.html)
預防傳病媒介疾病(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34622.html)
主席報告 (2016年1月22日)
寒冷天氣應注意健康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正在上升,預期本港即將踏入冬季流感季節。由於寒冷天氣容易引起疾病,健康促進及防護委員會提醒各位採取適當措施保障健康:
- 留意天氣預報,按氣溫加穿適當禦寒衣物,包括帽、頸巾、手套及襪等;
- 進食足夠的食物,攝取充足的熱量;
- 經常做適量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及產生熱能;
- 逗留在溫暖的環境內,避免長時間暴露於戶外;
- 使用保暖電器時要注意安全,室內亦應保持空氣流通;及
- 如有不適,應盡早求醫。
為減少患上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除接種疫苗外,亦要時刻注重手部、個人和環境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