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輯:陳燕遐、林綺琪
排版設計:周俊熙
無病無痛自然好,有病的時候誰都希望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大學一直強調同事享有的是「醫療福利」,「福利」意味著可多可少,而且不必然。我們當然知道大學資源有限,醫療又是龐大的支出,然而,同事在中大盡心工作,貢獻青春,有病痛自然也希望得到妥善照顧。因此,大學如何在不是無限的資源裏為同事提供足夠的醫療保障,並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加強資訊的流通,一直是員總努力向校方爭取的方向,也是這期專輯探討的目的。
在中大工作有年的同事或會覺得我們的醫療福利似乎改善了不少,起碼資訊多了,制度「複雜」了,相關部門也很努力為同事提供協助。然而我們看看兩組數字,就知道問題所在:
(一) 根據保健處年報,1977年一個醫生照顧1,809人,1987年是2,637人,1997年3,613人,2007年4,898人,到2015年已經去到1:5,844,合資格使用保健處服務的人口與醫生的比例足足是四十年前的三倍有多。
(二) 我們比較了目前保健處公開的由2004至2015年的年報,發現十一年來員工人數雖然年年上升(由2004年5,236人到2015年7,635人,人數增加了46%),但轉介專科門診及住院等醫療開支,由2008–09年的$22,602,443一直回落,至2013–14年才稍稍追回,其間員工人數卻增加了900人(14%),可想而知,轉介政策多年收緊,同事抱怨轉介困難,不是沒有道理。
校內醫療人手不增反減,轉介校外專科政策又欠缺透明度,同事的健康得不到足夠照顧,憂慮在所難免。
中大員工總會會員近千,一直關注同事的醫療福利,經常向校方提意見,但因現行委員的反對,無法加入「大學保健處委員會」University Health
Service Committee (UHSC),直接參與大學醫療政策的討論及建議,最終受損的是每一位同事。我們代表上千同事的權益,卻竟然是惟一被排除在外的工會,實在是對平等、公正的最大諷刺。我們也呼籲同事積極加入工會,為自己爭取合理的權益。
文:愛美麗
中大僱員醫療有幾好,有幾差?同事都明白醫療福利不太可能「全包」,但
比起其他本地資助大學又如何呢?篇幅有限,這次只能集中比較住院、手術及專科門診保障,並稍微觸及普通門診。
如有需要,我們日後會分批比較牙科、分娩保障、物理治療、中醫跌打及身體檢查等,希望幫助同事了解自身福利。掌握更多資訊,亦有助工會爭取福利時,更能「對症下藥」!
哪些僱員享有醫療福利呢?驟眼看各院校似乎相差無幾,實際上卻有不少有趣的差異。
作為香港最老兩所公立大學,中大、港大的僱員醫療福利亦最相似。兩者都設有校內保健處。其他大學個別有校內診所,但屬外判性質,服務範圍亦不及中大、港大廣泛。比較起來,港大保健處較多自費項目,如物理治療、醫療裝置、預防保健護理等。
不過,中大同事都知道,校內保健處「有辣有唔辣」。普通門診方面,兩校雖已有校外網絡醫生,但所有住院、手術及專科門診都必須經保健處轉介方受保障。 可惜同事對保健處的轉介準則時有微言,而保健處醫生人手比例廿年來不增反減。現時保健處醫生連處長共八人,而據《香港中文大學概況1997–98》,當年中大保健處醫生共七人。但此二十年間,職員人數已由1997年的四千餘人攀升至現時的近八千人,學生亦由一萬二千人升至二萬人,這仍未包括累積合資格到保健處求診的退休員工。再加上近年保健處人手流失率高,醫生未能長期跟進病人情況。剛入職醫生對大學醫療福利系統亦需時間了解。種種因素往往令有需要同事覺得轉介談何容易!
除中大、港大外,其他大學都以職級區別保障額。以複雜手術為例,高級員工與低級員工的保障額差異由1.3倍(理大)至1.85倍(城大)不等。全年保障額方面,部分大學高低級員工的差距更超過三倍(科大3.6倍,教大3.3倍)。
中大、港大的保障額原則上一視同仁,惟中大有醫管局vs網絡醫院vs其他私家醫院/醫生的分別,使用醫管局服務的話,所有合資格員工的保障一樣,但使用其他服務則視乎職級,保障額亦有不同。不過,如前述,港大只有較高級之僱員享住院、手術及專科門診保障,因此,
中大可能是八大中,僱員醫療福利最平等的大學。
說到醫療保障,我們平日最關心的可能是門診服務:選擇是否足夠,包多少日藥,要付多少墊底費等等。不過,門診開支始終有限,何況,打工仔傷風感冒最緊要是可以休息吧!有見及此,我們特別比較「有事起嚟」的情況,勾出癌症治療及特別醫療化驗與造影兩項。這兩方面可能是中大醫療最關顧員工的地方。 中大就癌症治療的保障可能是八大最高的。至於特別醫療化驗及造影,以港大全包為優勝,中大的八成保障額為其次。
中大自2006年起引入「附加醫療保險計劃」,以彌補醫管局自2003年起增加私家症收費後,大學原有醫療保障之不足。其餘七大面對同樣問題,亦已引進同類計劃。各大的保險計劃差異甚大,但不少有提供多種保障級數選擇。
中大同事對附加計劃最大的質疑,莫過於兩點:一、合資格家屬必須一起參與;二、買了附加保險,需要時卻不獲保健處轉介,得物無所用。關於第一點,在我們已有資料的大學中,都有同樣「捆綁式投保」的要求。至於第二點,還是那一句:
一日同事對保健處的轉介服務未有信心,附加保險就難免面對質疑!
七大資料有賴各大學工會及友好提供,各大工會包括:香港大學職工會、香港城市大學教職員協會、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香港教育大學職員協會及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為醫療索償之準則。
文:Vivian
鑑於醫療保障是同事都關心的議題,本會4月26日舉辦僱員醫療福利論壇,會上得保健處處長陸偉昌醫生、人事處助理處長杜燕萍女士,以及財務處高級財務經理吳譚慕潔女士,扼要介紹醫療福利涵蓋的範圍、專科轉介、退款、附加醫療保險計劃、退休醫療保險等大家都關心的項目,並解答同事的疑問。論壇反應熱烈,超過250位同事出席。下面我們特別輯錄常見的問題與答案,供大家參考。
還是那一句:祝大家身體健康。有疑問,記得致電相關部門,相信同事都很樂意提供協助。
1: 中大僱員有什麼醫療福利?
答: 中大全職僱員按其聘用條款,在「僱員醫療福利計劃」下可享有保健處提供的門診及/或牙科服務,或經保健處轉介專科門診或住院治療,以及相關的檢驗、分娩等醫療福利,詳情請參閱《員工手冊》「醫療福利」部分(可登入人事處網頁查閱電子版
https://www2.per.cuhk.edu.hk/zh-tw/staff-area/benefits/medical-benefits),或致電人事處查詢:3943
7291 或3943 1955。
2: 僱員配偶和子女的醫療保障是否與僱員相同?
答: 合資格僱員在香港居住的配偶(包括已依法分居的配偶)及未滿二十一歲在香港居住的子女享有與員工大致相同的醫療福利(十二歲以下子女住院發還費用減半,及子女不享分娩福利)詳情見《員工手冊》「醫療
福利」。
1: 專科轉介是否一定要經保健處?我的情況不獲保健處轉介,但我自行看私家醫生卻獲得轉介,且經檢查後發現的確有問題,相關的專科及檢查費用可否獲退還?
答: 專科治療需經保健處轉介才可獲退款。丙類僱員及其家屬,經保健處轉介到醫院管理局(HA)轄下的專科門診,費用亦可獲發還。至於個別情況,同事可備齊相關文件交保健處重新評估。
2: 如遇緊急醫療情況,或非辦公時間,該如何處理?
答: 若遇緊急情況,同事應到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請注意:私家醫院的24小時門診並非「僱員醫療福利計劃」下定義的急症室服務),如需緊急入院則應在入院後七個工作天內通知保健處。有關費用(包括住院[公眾普通病房]、外科手術及跟進專科護理)可獲發還。其他住院級別,則視乎聘用合約條款,如甲和乙類條款僱員:
• 教授或相等職級 (class I)──可入住單人私家病房
• 教授以下或相等職級 (class II)──可入住雙人私家病房
3: 我/我的配偶正在接受專科治療,我/他可經保健處醫生轉介後申請款項退還嗎?
答: 可以,如有需要。
4: 我可以選擇專科醫生嗎?
答: 可以。唯公立醫院私家症專科與其他私家診所/醫院專科可獲發還的費用上限不同,詳情請留意人事處的最新公布。
5: 除威院外,其他公立醫院也有專科私家症嗎?
答: 部分有。但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可能較長。同事有需要時可向保健處醫生查詢。
6: 保健處可否轉介看私家物理治療?
答: 甲及乙類員工轉介專科後衍生的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心理輔導等),每次可獲發還費用最高315元,所有此類治療一年共二十次可獲發還費用。保健處按需要也可轉介同事到校外接受相關治療。
7: 專科轉介是否有期限?到期是否要重新評估?
答:專科轉介每症為期最多一年,若屬需要長期治理的慢性疾病,同事請每年一次向保健處報告情況。
8: 保健處轉介專科後,除診金、藥費外,相關化驗費用能否退款?是否有退款上限?
答:轉介專科的相關檢查及化驗,可獲發還80%實際費用。
1: 附加醫療保險計劃有什麼用?誰可以參加?
答: 計劃主要為合資格同事提供「僱員醫療福利計劃」住院福利以外的有關住院費用增補保障。 享有私家住院醫療褔利資格的僱員(主要為甲、乙類同事),可自行決定是否參加計劃,如是則須在合資格六十天內申請,已有疾病將獲保障。僱員必須與全部合資格家屬一起參加,合資格家屬指同事八十五歲以下之配偶,及未滿二十一歲子女。
2: 錯過了六十日的申請期限還可以參加嗎?
答: 同事可在合資格後緊接的周年日(七月一日)申請參加,但投保前已有的病症則不受保障。若錯過了第一個周年日,目前暫無機制可參加。
3: 離職後仍可參加此計劃?
答: 此計劃只供香港中文大學現職僱員參加。但若閣下離職前已參加此計劃九個月或以上,可轉投保險公司的「個人醫療保險計劃」(Leavers Scheme)。
4: 什麼是「個人醫療保險計劃」Leavers Scheme?
答: 「個人醫療保險計劃」是提供予「附加醫療保險計劃」受保人離職時的轉保選擇,此計劃只賠償住院治療費用。詳情請參閱財務處網頁的「附加醫療保險計劃」小冊子附件
IV。
(
https://www.cuhk.edu.hk/bursary/stf/eng/bus_topup.html)
5: 若本人通常不居於香港,「個人醫療保險計劃」仍會提供保障嗎 ?
答: 會,此計劃提供全球保障(美加永久居留除外)。
1: 誰可以參加退休僱員醫療保險計劃?我未屆退休年齡離職可以參加嗎?
答: 退休僱員及其配偶,年齡未屆 70 歲者可以參加。僱員辭職或合約期滿離職前連續受聘不少於十年(全職或部分時間均可),或僱員辭職或合約期滿離職前參與「附加醫療保險計劃」連續不少於五年,均可參加。
2: 我的配偶可以參加嗎?
答: 此計劃鼓勵你與未滿七十歲的配偶一起參加,除非他/她:(a)已屆七十歲或以上,或(b)不常在香港居住,或(c)另有其他醫療保障/保險計劃。
未有為配偶一同申請者,其後將不能另行為配偶申請參加本計劃。 若屬上述 (b) 或 (c) 情況有變,即符合申請資格,你可提交證明文件,為其申請。
3: 保障範圍及保費如何?
答: 保障範圍及保費詳情請參閱人事處網頁「退休同工園地」>「退休前須知」>「退休僱員醫療保險計劃」Medical Insurance
Plan for Retirees (MIPR) 簡介及小冊子。(備有中、英文版)
* 歡迎退休同事加入成為本會名譽會員。
1: 合約員工可享有分娩醫療福利嗎?
答: 合約僱員須連續受僱於大學不少於三十六個月方可享有分娩醫療福利。合約期36個月或以上的甲類僱員在合約期內即可享有分娩醫療福利。
2: 是否於公立醫院或私家醫院分娩,最高都能申請發還$20,000?
答: 符合享有分娩福利資格的甲類/乙類/醫管局相類的 SMBS成員,無論在醫管局(HA)轄下醫院或私家醫院分娩,使用產房及護理服務的發還上限,為$20,000。
享有分娩福利資格的丙類SMBS成員,在私家醫院分娩,使用產房及護理服務的發還上限為$10,000。分娩引致的手術費用可獲發還,詳情參考《員工手冊》「丙類僱員醫療福利」。
員工總會2017年4月26日僱員醫療論壇錄影
https://youtu.be/l5I9OHqmR5Y
https://youtu.be/zM0d6hgJ7aA
人事處網頁 (
https://www2.per.cuhk.edu.hk/zh-tw/staff-area/benefits/medical-benefits):
- 員工資訊 > 福利 > Medical Benefits
- 退休同工園地 > 退休前須知 > Medical Insurance Upon Retirement
- 常見問題
- 投影片:
- 適用於按大學「甲」、「醫院管理局相類」、「乙」服務條例聘任員工的醫療福利(2014)
- 員工醫療福利(2017最新版本)
- 申領醫療服務費用 - 附加醫療保險計劃
財務處網頁(
https://www.cuhk.edu.hk/bursary/eng/public/purchase_guides/medical_insurance.html):
- 退休僱員醫療保險計劃(簡介、計劃小冊子、表格)
- 附加醫療保險計劃,或受保人離職後之個人醫療保險計劃 (簡介、計劃小冊子、表格)
查詢電話
醫療福利資格事宜:人事處 3943 7291 / 3943 1955
發還醫療服務費用事宜:薪金及公積金組 3943 1700 / 3943 7252
醫務診治事宜:大學保健處 3943 6425 / 3943 6416
保健處處長陸偉昌醫生、人事處助理處長杜燕萍女士,以及財務處高級財務經理吳譚慕潔女士在論壇及上述問與答的內容上給予寶貴意見。上述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為醫療索償之準則。
文:安祖娜
編按:員工總會(員總)本期訪問兩位不同年代的工會人:剛退休的教育學院副教授蔡寶瓊(寶姨)及快將離職的博群全人發展中心學生發展顧問鄭小珊(小珊)。相隔幾個年代的兩位工會人,離開中大在即(寶姨去年已退休),不約而同對中大人工會意識不高感到遺憾,也感佩員總十多位理事多年無私付出,盼望有更多人加入工會,捍衛權益,為公義發聲。
蔡寶瓊教授,人稱寶姨,在教育學院服務超過三十年。在中大數十年,寶姨熱心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得模範教學獎。同時,寶姨多年來為社會公義發聲,關注大學教育政策議題,與員工總會並肩打過不少硬仗。
2004年,員工總會在減薪風波下成立,寶姨是第一批會員,「知道這個會的成立就是為員工爭取權益,即刻加入」。雖然從不是員總的理事,但多年來寶姨在多項政策都與員總站在同一陣線。最深印象的便是反對院長委任制,當時寶姨是「大學教育關注組」核心小組的召集人。2007年,中大管理層有意取消中大管治架構內唯一民主選舉—學院院長選舉,實為中大民主管治的一大倒退。員工總會與大學教育關注組馬上發起聯署行動,反對校方在毫無諮詢情況下取消院長選舉實行委任制。雖然中大最後仍然通過該項政策,但行動確已引起同事關注校政民主化的問題,「起碼令校方延遲三個月才執行」,寶姨不無感慨的說。近年,員總關注大學學術自由議題,寶姨二話不說加入員總轄下的學術自由關注小組,去年更一同推動「院校自主公投運動」,關注特首任校監的權力問題。
談起過往的日子,有些雖已事隔多年,寶姨記憶猶新,也對中大同事多年來工會意識不足感到遺憾。「針唔拮到肉你唔知痛」、「點解有事你先識搵工會」,寶姨坦言,有事就是員總的理事去爭取去申訴,無事大家「根本唔理工會」,這樣對工會理事很不公平。
行動多年,成敗有得有失,但寶姨從不後悔,並寄語中大同事別看輕自己的力量。當年盧少蘭婆婆以屋邨居民身分反對領匯上市備受指責,十多年後大家看到領匯上市後的惡果,才知道當年到底誰是誰非。擇善固執,是寶姨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遇到不公平一定要發聲」,她語重心長。
小珊(鄭小珊)是名符其實的中大人,在中大本科畢業後隨即加入博群計劃工作,也是員工總會最年輕的理事,時常擔當拉低平均年齡的重要角色。在員工總會兩年,小珊坦言「同當初想像好不一樣」。
最初加入工會覺得是員工基本權利,後來遇上理事會改選,「覺得大學校政必須有人監察,咁就選上了」。然而,如果以為員工總會只是喊口號、搞聯署、出聲明,
「少年你太天真了」。員總的成立是基於民主、透明公開、監察等原則,「這些原則在每件事的處理上都體現出來」,例如每一個決策都在理事會中尋求共識才推進;遇上重大校政改革,理事會務必先公開徵求同事意見;員總有會員接近1,000人,只能以英語閱讀的會員不足十人,但員總的對外通訊基本都是中英對照,確保會員的知情權,單是當中的翻譯工程已花費不少人力。如果要跟進一個議題,必定花時間研究相關文件,再了解同事看法,比較其他院校的政策,這通通都是「家常碎料」。譬如在校董會改組的建議上,「我哋連世界各地大學的做法都參
考埋」。理事還會出席大學不同的會議、諮詢會,林林總總的事情,小珊覺得簡直是「做多份兼職」。縱然在小珊口中這些有時「十分麻煩」,「但這是一個組織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唯有高舉這些原則,我們做的所有事才出師
有名。」
進出中大八個年頭,小珊快將離職中大,說到在員總最難忘的,不是打過幾多場仗,做過幾多活動,而是一班正直善良的理事。員總沒有全職職員,所有會務都是義務的理事負責。理事都有家庭,但深夜時分經常收到大家來往的電郵,遇到突發事情,大家的速度是在WhatsApp已把文件改好及發佈。「這些人是中大好重要的資產,若然不是對這個地方有感情,為什麼要這麼著緊呢?」小珊笑說會室經常都有不同同事送食物給理事,「可能大家都覺得我哋太辛苦啦。」「每次見到大家下班仍拖著疲累的身體來開會,我都不禁問,為什麼是這些人呢?為什麼不能有更多人分擔呢?」但願每人踏出一小步,結集力量才有更大的力量。
後記:你猜這期通訊費了理事多少時間與心血?俗語話十個煲九個蓋,我們是十個理事做九十幾樣嘢。我們需要你,請加入我們,搵我哋傾吓啦!: http://www.cuhk.edu.hk/cuegu/download/2017_by_election.pdf
本會成立於2004年,旨在保障香港中文大學同事的合法權益,讓同事可在公平、公正、公義的條件下工作。
過去一年,我們跟進了多項重要事項,包括:下任校長遴選的進展、校董會重組諮詢、選委會高教界選民資格、教職員流失情況、改善教學人員評核機制、劃一延長退休年齡、改善延任安排、紀律處分及即時解僱程序檢討、簡化文職同事升職考核程序、研究助理工作環境、同事工傷情況、僱員醫療福利現況等,並成功爭取取消標籤教研人員表現的三級制、公開學系與學院的評核標準、改善流程,讓同事能及時糾正評核上的錯誤;員工進修資助申請不設截止日期;39區加密專車班次;以及多項校園環境改善(如斜坡修復、水池清潔、公眾地方空氣流通等)。亦每月定期舉辦山城農墟(與中大農業發展組合辦)、排毒減壓瑜伽班、環保手工皂工作坊、詠春拳班等,並多次舉辦展銷會及講座(僱員醫療福利論壇、物業管理同事交流會、人事信息系統講解等)。
爭取公平、合理、友善的工作環境殊不容易,過去得大家支持,我們爭取了撤回清潔及救生員外判計劃、導師正名及改善待遇、跟隨公務員加薪、合約轉長約機制、定期舉辦農墟等,未來我們會繼續跟進同事關心的議題。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走得更好、更遠,希望大家合力邀請同事加入工會,人多聲音壯!
為答謝支持,歡迎會員以下時間到場領取雨傘乙把,更歡迎介紹同事加入員總。即場登記入會,即獲贈品,介紹的同事更可獲額外禮物!* 同場還有職安健展覽與有獎問答遊戲,並有會員展銷,記得來探我們!
港鐵大學站廣場
日期︰6月13–14日 (二至三)
時間︰下午5時至 下午7時
本部文化廣場
日期︰6月13–16日 (二至五)
時間︰下午12時至 下午2時
* 新會員 / 即場登記續會會員 / 已續會會員(憑禮品領取通知書)均可於會員招募週領取由本會與職業安全健康局印製的雨傘一把。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日期︰6月13–16日 (二至五)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4時
地點︰富爾敦樓三樓
貨品種類多,包括︰香茅油、鴻福堂現金券、全竹洗碗布 (免洗潔精) 等,詳情
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