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特別通訊
2006年2月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mployee's General Union E-Newsletter Feb 2006 |
||||||||||||||||||||||||||
浸大同工水深火熱 聲援行動迫在眉睫 你能無動於衷嗎? |
||||||||||||||||||||||||||
轉載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聯署呼籲 各位同事: 本年一月廿六日立法會教育委員會通過以下的議案: 本委員會促請政府盡快就大學管治問題作獨立檢討,並制定政策以改善大學管治的透明度和保障學術自由。本委員會亦呼籲香港浸會大學讓兩位因不同意加入新制而被解僱的職員立刻復 職。並讓所有浸大教職員在不受威嚇的情況下重新選擇是否加入新制。 但幾個星期以來,校方並沒有就該議案作出任何回應或行動。有同事反映,校方高層在立法會答辯時 曾承諾與二位被解僱的員工接觸,為什麼不實踐諾言?為了令更多社會人士明白及關注今次事件,本 會理事會現決定以登報的形式,把該日立法會的議案向外公佈一次,並呼籲作為校監的曾蔭權先生關 注事件的發展。(刊登內容可看下頁。) 懷著上述目的,我們現在呼籲大家,為支持今次活動而簽名。我們期望同事更可打印出下頁的登報內 容及簽名表格,代為收集簽名及捐款,並於星期六(二月二十五日前)將簽名交回工會,以爭取是次兩位被解僱的同事早日復職。捐款請交與杜耀明主席(電話9494 9422)。古人說,愚公移山,我們今次就做一次愚公,那怕是十年八載,對於因轉制而被解僱的同事,我們是不能放棄的。 祝工作愉快! 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謹啟 *************************************************************************** 近日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管理高層以解約為威脅,意圖強迫六位實任教授接受新聘約。浸大當局這次的舉動不但有違合約精神,而且更對學術自由構成重大的威脅。*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亦關注此事件,並在本年一月二十六日的會議上,通過了以下的議案: 本委員會促請政府盡快就大學管治問題作獨立檢討,並制定政策以改善大學管治的透明度和保障學術自由。本委員會亦呼籲香港浸會大學讓兩位因不同意加入新制而被解僱的職員立刻復職。並讓所有浸大教職員在不受威嚇的情況下重新選擇是否加入新制。 浸大的教育宗旨為全人教育,其管理層理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故此我們敦請曾蔭權先生作為浸大校監,關注浸大事件,要求浸大管理層尊重合約精神、保障學術自由;讓兩位因不同意加入新制而被解僱的職員立刻復職,並讓所有浸大教職員在不受威嚇的情況下重新選擇是否加入新制。 *如欲了解有關浸大轉制事件,請到網頁http://www.hkbu.edu.hk/~ppp/NPRS/ 發起團體: 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 聲援團體: 大學教育關注組
捐款方法: 1. 支票:請寄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杜耀明教授,支票抬頭”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 |
||||||||||||||||||||||||||
解除規管後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教職員薪酬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立場書 |
||||||||||||||||||||||||||
就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2006年1月26日議程「解除規管後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教職員薪酬制度」,本會的意見如下:
1. 解除規管後對院校產生的負面影響
刻下燃眉之急,是要儘快落實合理可行的新薪酬架構,而新架構必須建基於一個公平和具透明度的機制產生。去年7月5日的立法會上,各家院校職工代表及各位立法會委員都提出院校設立上訴機制及提高管治架構透明度的需要,然而,大半年時間過去,事情似乎未有改善跡象。 2. 院校自主與公眾問責 去年的會議有強烈呼聲要求各校董會問責,擔起為公眾監察大學的角色,加強與員工溝通和對話。本會在會後一個月致信本校校董會(附件一),指出減薪後對大學運作已經出現的影響,並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希望大學藉此能重振員工士氣。結果,除了一封acknowledgement of receipt,本會從未收到校董會的回應。我們甚至不知道校董會是否有就本會提出問題作出討論。 就公開校董會會議紀錄一事上,各院校的回應重點,是公開會議紀錄令校董未能「暢所欲言」。我們想問:要「暢所欲言」的同時,是否也要為討論過的事情負責任? 上次會議上,我們亦已看見院校所謂的諮詢實際是如何運作,現行的諮詢及上訴機制根本未能達致理性討論的作用。過去兩年,本會多次向大學要求增加薪酬福利資料透明度,總算取得一點成果,但至今校方仍只是原則上同意,未有實質資料提供。 此外,以本校為例,實際通過各項政策的,其實是一個叫行政與計劃委員會 (AAPC)的委員會,由校內人員組成,其會議紀錄亦是「根據慣例......列為機密交件」。除少數大學高層外,絕大部份中大員工無法知悉大學的政策發展。 中大的員工政策亦非常欠缺透過度,很多指引都未有清晰公佈,部門主管往往要透過人際網絡打探消息,導致不同部門員工的聘用及升遷情況各異。 本會的立場是,在院校內,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更文明的管治方式,但既然大學是由公帑支持運作,為社會作育英才的地方,大學就不能不開放空間及資料,讓外界監察及參與討論。 因此,針對大學管治,我們要求:
3. 外界監察:教資會的角色 教資會近年減少整筆補助金(Block grant)撥款比例,增加要院校競爭的指定用途的撥款比例,導致資源流向短期項目式的發展,這些項目只能以極短期合約形式聘用人手,他們的議價能力比以整筆補助金聘用的合約員工更低,勞工權益更脆弱,而依賴這些項目令部門發展亦甚不穩定。 凡此種種,我們認為亟有需要檢討教資會的角色及權責範圍,我們要求教資會為院校薪酬架構負起制定指引的責任。 4. 院校員工面對的壓力 我們已毋需多說以市場直接與教育或社會服務機構掛鉤的做法如何不恰當。但我們想指出,在院校內工作的員工並非如公眾想像中輕鬆「著數」,加班工作是等閒事,但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的統計,由2000年至2005年,市場整體加薪5.18%,而本校合約制非教學人員的中下層職員一次減薪(連約滿酬金的削減),便超過21%。 在上述種種情況下,我們希望政府在院校自主與公眾問責之間作出平衡,在與各持份者協商後,就大學教職員薪酬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規管,保障院校的員工權益,同時保證公帑運用得宜。 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
||||||||||||||||||||||||||
部份員工意見:
此問卷調查的目的為收集中大員工對直屬上司及中大整體管理文化的意見,本會將整理調查結果,並向校方反映。希望同事能抽空填寫! 問卷最後部份為「傑出團隊獎」提名,本會鼓勵同事提名校內優秀的工作團隊。 你可以提名自已的部門/組別,或經常合作的部門/組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