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ulation

Jewels of Transcendence

在「瓔珞」成為「天生脾氣暴、不好惹」的宮鬥劇女主角,威名傳遍大街小巷之前,這個雅緻的詞語其實是作為源於古印度文化的一種飾物而為人所識的。

瓔與珞都指似玉的美石。由各種珠玉連綴而成的瓔珞多作頸飾、胸飾,華貴非凡,本是古印度王公貴族熱愛的身分象徵,傳入中國後也廣受喜愛。坡公有「亭下佳人錦繡衣,滿身瓔珞綴明璣」之句;《紅樓夢》中黛玉初見鳳姐、寶玉二人時,兩人分別佩「赤金盤螭瓔珞圈」和繫着通靈寶玉的「金螭瓔珞」。唐朱揆《釵小志》又載宮中伶人戴上七寶瓔珞表演霓裳羽衣舞,舞罷「珠翠可掃」。種種記載都為瓔珞抹上一種既奢華又浪漫的感覺,就不知劇組是否因而選用瓔珞作為女主角的名字呢?

其實除了為凡塵男女妝點身體,增添貴氣之外,瓔珞更為人熟知的是其宗教意義,常用於裝飾神像,或由皇室成員、宗教儀式中的通神者佩戴,具有神聖象徵。這類瓔珞通常呈半月狀,中部裝飾瑞獸或杜爾迦、度母等神祇。下圖這件金嵌寶石瓔珞就是一例,中央由綠松石和金薄片組成綠度母(Syamatārā),綠度母左右兩側分別飾以綠松石和紅珊瑚鑲嵌而成的蓮花。半月形瓔珞之邊緣裝飾聯珠紋一周。

度母這個佛教神名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她是大慈悲佛教女神,有二十一種形象,但在珠寶上最常見的是綠度母,為不丹、蒙古、西藏以及一些尼泊爾族群的佛教信徒所尊崇。綠度母相傳由觀音左眼的眼淚化成,是健康、豐饒的象徵,可以護佑信徒遠離八難:水、火、賊、冤獄、蛇、象、獅子、惡神。依據南亞地區傳統,其綠色的皮膚象徵神聖,尤其在與凡間相聯繫之時。

這件色彩絢麗的瓔珞來自尼泊爾,表現了喜馬拉雅地區飾品濃郁的藏傳佛教元素,及其飾神若人、飾人若神的天人合一理念。文物館《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覽精選夢蝶軒及承訓堂珍藏喜馬拉雅、蒙古藏品三百餘項,全面展示蒙古和喜馬拉雅地區十三世紀至二十世紀造像、唐卡之外的絢爛繽紛的飾品及宗教用品。該展覽於文物館展廳二舉行,展期為2018年9月30日至2019年2月4日。有興趣了解瓔珞以外的華麗飾品的話,萬勿錯過!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No. 524, Newsletter in Oct 2018.

Tags
文物館 瓔珞 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