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園地
醫療新領域:擁抱人口老化的第二家園 (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19年08月22日最近接受馬來西亞政府邀請,參與討論中西醫協作在老人健康服務的角色,並和他們分享在香港發展中西醫協作的經驗。 說馬來西亞是一個「擁抱」人口老化的國度,一點也不過分。馬來西亞政府近年大力推廣名為「第...
最近接受馬來西亞政府邀請,參與討論中西醫協作在老人健康服務的角色,並和他們分享在香港發展中西醫協作的經驗。
說馬來西亞是一個「擁抱」人口老化的國度,一點也不過分。馬來西亞政府近年大力推廣名為「第二家園」的移居計劃。由於氣候宜人、生活指數也較低,馬國被譽為退休「勝地」。而馬國為退休人士提供的醫療服務水平更被評為全球第一,所以吸引不少外國人把馬來西亞作為退休的地方。
由於退休一族大增,馬來西亞的老人和醫療服務需求也相應增加,並衍生出一個新興的「銀髮產業」,當中不單包括以診治為主的醫療服務,也集合了預防醫學、養生、健康管理等綜合健康服務系統。
除了西醫外,政府也大力推動補充和替代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簡稱CAM),例如傳統中醫藥和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等醫療系統。而政府也積極推動「官、產、學、研」的共同合作平台,加強CAM與西醫的協作,建立結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系統。
目標已經定下了,可是怎樣推行?我跟與會者分享了三大方向:
1. 建立面向大眾的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資訊平台,讓公眾和醫療專業的同道能掌握有關CAM療效和安全性的資料;
2. 建立CAM與西醫的臨床平台和團隊,推動培訓和合作,並且共同制定臨床服務規範(Protocol);
3. 建立臨床管理系統,在質素、安全、風險等方面支持結合醫學的運作。
中文大學多年來在這三大發展方向上,已經創造了一點成績。隨著中文大學醫院的服務平台逐步投入服務,我們將與大學共同設計各種中西醫協作服務計劃。將來大家不用參加馬來西亞的「第二家園」計劃,在香港也可以享受結合醫學的服務!
正念 (馮康醫生)
2019年08月13日七月初,我和熊志添教授一起主持中大公共衞生學院舉辦的衞生系統領袖 (Health System Leadership) 專業文憑課程。整個課程長 12 星期,分三段,七月初開課,十月初完結,中間有一星期是考察海外的衞生系統,今年我們去荷蘭。 ...
七月初,我和熊志添教授一起主持中大公共衞生學院舉辦的衞生系統領袖 (Health System Leadership) 專業文憑課程。整個課程長 12 星期,分三段,七月初開課,十月初完結,中間有一星期是考察海外的衞生系統,今年我們去荷蘭。
由去年開始,我們在課程裡加入正念練習。每天早上同學回到課室,第一件事就是由熊教授指導大家以太極站樁的方式,做呼吸吐納的練習。據熊教授自己說,03 年沙士之後,他便開始學習太極,每天練習,不但把太極作為運動,也思考其中的哲理。熊教授對太極很有心得,運用太極進行正念練習,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為甚麼領袖培訓要加入正念練習?很多人學習正念,是為了減壓、控制情緒。無論是企業領袖,或者是臨床領袖,都有同樣的需要。正念練習也可以幫助他們改善情緒智商 (EQ)。不過,現在全世界衞生系統面對的共同問題是員工疏離的感覺,還有之前提過的倦怠 (Burnout) 問題。擔當領袖角色的人,就必須學會三種軟技能:正念、無私及同理心。
領袖人物該怎樣學懂並實踐正念?我覺得最重要是學懂專注:專注於個人的情緒、專注於正在相處的人、專注於當下的工作。和同事交談、與病人家屬接觸、開會、處理文書工作、為服務做好策劃,都需要正念。待人處事中,正念的最大敵人,就是大家手中的手機!以我自己來說,我跑步、游泳和拉二胡的時候,都沒有手機傍身,給我最好的正念訓練。但是我到了開會的時候,就做得不好了!
要把正念注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領袖的工作中,聆聽是很重要的部份,而正念是聆聽的起點!
護說護話:病人的啟發(一) (廖慧嫺女士)
2019年08月12日第一次見到叮叮的時候,真是覺得氣憤和可惜,怎麼會是這樣?好端端的一個小男孩,為甚麽會變成一個「科學怪人」呀?! 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香港的話,叮叮的父母一早就會被控告虐兒罪了。但是,叮叮生活的地方...
第一次見到叮叮的時候,真是覺得氣憤和可惜,怎麼會是這樣?好端端的一個小男孩,為甚麽會變成一個「科學怪人」呀?!
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香港的話,叮叮的父母一早就會被控告虐兒罪了。但是,叮叮生活的地方可不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而是中國貴州一處貧瘠的農村裏。父母一大清早就要下田耕種,把他留在家裏讓年邁的祖父照顧著。事發那天,天寒地凍,老爺子燒起爐灶好讓屋子裏可以暖和起來,更想暖暖身子,便自己走去自斟自飲。沒想到這個會到處爬行的小叮叮自己爬到灶子上,一頭栽進火堆裏,把整個小臉龐和雙手都燒壞了。
遇到這個令人心痛婉惜的小叮叮是在他受傷後差不多一年後的時候,可以替他做的手術也只能是切除臉上部份的肉芽,放鬆眼皮和嘴角,容讓他可以合上眼簾保護眼晴,和口部容易開合方便咀嚼;與及做點手部的手術,儘量保留及提升剩下的姆指和食指的功能而已。明知再做這類手術也真的無法回復原來的容貌,但叮叮的父母還是非常感激我們這羣來自香港的醫療義工。因為在那個年代要得到算得過去的醫療服務真不是有錢便可以獲得,更何況他們貧農的身份,根本沒有錢呀!
我再次重遇叮叮已經是四年後的事情了,雖然事隔多年,但是一眼便把他和他的父母認出來,因為又有誰會像他一樣這麼不幸,小小年紀臉和雙手都毁了。他已經五歲多了,說話不多且非常害羞,但他懂得自己進食和開始學習寫字。看著他用僅餘的兩根指頭和那團手掌肉緊緊地握著筆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時,心裏除了黯然,更多的是佩服這對父母的態度,完全沒有一種抱怨命運的想法。知道我們再重臨那邊的醫院,便再次趕來,讓我們的醫生作檢查,看看還有甚麼治療方案可以幫幫他們的兒子。
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父母愛子之心,不離不棄偉大的愛和孩子堅靭的生命力。對於他們這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逆境也自愧不如,換著是自己,可能一早就逃之夭夭或自尋短見,與世界拜拜了。
原來不需要那麼費力去掙扎求存,已經是值得感恩的一回事。
醫療新領域:糖尿新領域 (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19年08月08日香港估計超過10%人患上糖尿病,治療上的最新發展不是新藥,而是混合閉環胰島素注射系統。這種胰島素注射系統,利用實時感應及數據反饋,持續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自動調校胰島素注射的劑量,發揮「人工胰臟」的功能...
香港估計超過10%人患上糖尿病,治療上的最新發展不是新藥,而是混合閉環胰島素注射系統。這種胰島素注射系統,利用實時感應及數據反饋,持續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自動調校胰島素注射的劑量,發揮「人工胰臟」的功能,對患一型糖尿病的病人最有幫助。
我見過這「人工胰臟」系統的發明者,是位資訊科技專家,以「黑客」為職業。他從小患糖尿病,覺得醫生要求他每天定時用針刺手指滴血,檢測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的傳統方法,不能有效應付他日常生活的需要,令到血糖水平有時過高,有時過低,於是自己研發了這套嶄新的系統,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幫助其他人。
患二型糖尿病的人,遠比一型為多,絕大多數都不需要胰島素注射。但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時監測血糖水平,透過控制飲食及有效藥物,控制血糖成分。今時今日,數據監察、風險評估、併發症預防,成為糖尿病治療及管控的必要元素。把這些元素整合起來,利用資訊科技,連結成閉環系統,便可以更有效地幫助病患者自己管控好糖尿病。這就是我們希望見到的「智慧醫療」、糖尿新領域。
最近看到一些數據,在醫管局覆診的糖尿病患者中,成功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三項指標的比例下降了。許多病人,本來應該每年做一次風險評估,結果只能兩、三年做一次;醫護人員對於不斷增加的病人量,不勝負荷。醫管局的資訊系統,應該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幫助病人管控好慢性疾病。
護說護話:當護士成為病人(二) (廖慧嫺女士)
2019年08月06日由原本住院兩三天,變成兩個月,當中心情的起伏如坐過山車一樣,實在太刺激了。護士同事問我「這是不是醫療失誤? 你有否後悔去做手術? 你有否想過投訴醫院或醫生嗎? 」 沒有,真的完全想也沒有想過。該發生的...
由原本住院兩三天,變成兩個月,當中心情的起伏如坐過山車一樣,實在太刺激了。護士同事問我「這是不是醫療失誤? 你有否後悔去做手術? 你有否想過投訴醫院或醫生嗎? 」
沒有,真的完全想也沒有想過。該發生的避不過,我們都很清楚。
這次的經歷,我害怕過、恐懼過、擔心過,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有大大的得著,是我人生感受有很多很多愛在當中。
院長對我說,「每次來看你,不論是任何時間,總會有你的同事陪伴你。她們對你真好。」是的,她們自發編了更期表,輪流看護著我,我心感慚愧,我只是和她們做了兩年多的同事,我何德何能要她們為我付出那麼多?
晚上經常發惡夢驚醒,她們會給我擦去額上的汗,然後輕聲溫柔哄著我「我們都在這裡,不要害怕。」惡夢持久出現,她們不知在那裡找來了一本聖經給我定驚。
躺在床上太久,小腿肌肉開始萎縮,但腳板卻腫脹起來。護士同事看了便馬上拿來一盆暖水給我泡腳,希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這個畫面好比耶穌給衪的門徒洗腳,怎不能讓我動容。
等我好了一點後,我很想洗頭洗澡,她們哄著我 「你下不了床,我們去買枝洗頭噴髮劑給你擦擦頭髮罷。」但之後,我還是堅持要洗頭,一下床,腳軟無力幾乎跌倒,結果三人扶著我去洗澡間。這是我第一次在清醒狀態下在同事面前裸露著身子,完成手術後第一次洗澡。但其實身上都仍然插著兩三條管子,及覆蓋著一片大大的紗布,嚴格來說,那只是擦擦身子而已。
我感覺猶如行過死蔭的幽谷而最終找到出口,讓我重新出發。
馮寶寶的「黎明在望」其中一段歌詞,「往後的歲月,苦痛要做人,歡笑也做人,一生總是有恨、有喜、歡欣、悲傷、有聚、有分、春風、秋霜,我必須接受,莫灰心,永向前途望。」人生是苦,難道不是嗎?唯有積極面對人生,用愛與關懷去填補一切的缺陷罷。
個多月後,我復工了,感恩上天賜與機會,做回護士的角色,讓我可以回饋愛與關懷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護說護話:為何護士需輪班工作? (鄭玉如女士)
2019年08月01日醫院服務是二十四小時運作,護士需要輪班,包括值夜來照顧病人。想起我初當學頀時,朋友好奇的問我:晚上敖夜不辛苦嗎?晚上病人睡覺了還有工作嗎? ⋯⋯等等。有否想過半夜有不適的病人需要入院、痛症病人徹夜難眠...
醫院服務是二十四小時運作,護士需要輪班,包括值夜來照顧病人。想起我初當學頀時,朋友好奇的問我:晚上敖夜不辛苦嗎?晚上病人睡覺了還有工作嗎? ⋯⋯等等。
有否想過半夜有不適的病人需要入院、痛症病人徹夜難眠、小孩發燒抽搐等情況需處理。有一次當我在兒科病房值夜班時,一位四歲的小孩因全身嚴重濕疹,痕癢難忍至不停痛哭,媽媽也很心痛,亦擔心孩童搔抓皮膚引致發炎,抱着小孩坐在床邊一面安撫著、一面輕輕的為忚搔撫皮膚,不時落下眼淚。
見狀我立即協助媽媽安慰孩童,給予小孩藥物及其他症狀治療後,逗小孩玩分散其注意力,我盡量陪著她們。由於藥物有昏睡作用,一小時後小孩終於睡着了,媽媽亦安心些了,她放下小孩在床上後,隨即忍不住泣不成聲,她感到內疚及無助,令小孩出世以來一直被濕疹煎熬!我安慰她亦給她分享以藥物控制過的濕疹個案,希望她積極為小孩繼續醫治。
藥物治療一星期後小孩的情況穩定了,出院時媽媽投以感謝的眼神對我說:「多謝你當晚的協助!」我自覺沒幫上甚麼,但聽後心理感到殷慰。所以護士值夜工作雖然辛苦,但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