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分享

網誌園地


永遠的楊永強  (馮康醫生)

2020年03月09日

三月起,楊永強教授不再擔任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院長,由黃仰山教授接任。楊教授(EK)沒有全退下來。他仍然會在學院擔任醫療體系、政策及管理學部主管,還有新成立的醫療體系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如此...

三月起,楊永強教授不再擔任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院長,由黃仰山教授接任。楊教授(EK)沒有全退下來。他仍然會在學院擔任醫療體系、政策及管理學部主管,還有新成立的醫療體系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如此說,在公共衛生學院,EK仍然繼續做我的「老闆」。

 

我由畢業那年做實習醫生開始,EK已經是我的「老闆」了。當年在QEH內科A組實習,EK是顧問醫生。那個年代QEH有三個內科組,每組由一名顧問醫生帶領。我做實習醫生的時候,EK應該才做了顧問醫生兩年左右。因為級別差距太大,我和他沒有甚麼接觸。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當值的晚上,會穿著窄身牛仔褲,有型有格地回醫院巡房,看急症入院的病人。當年的顧問醫生,一般都不會晚上回醫院看病人的。

 

在醫院總部工作的十年,我負責醫院規劃,還有建立今日的臨床管理系統,經常要替EK構思新的發展策略。全世界的醫療體制面對不同的挑戰,每個國家地區都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改革,解決公平、效率、質素、人才等各方面的複雜問題。醫管局的頭十年,各方面都要推陳出新,也就要不斷參考其他國家地區的改革經驗。EK從不接受人家怎樣做,我們就跟著做的做法,一定要另外構思最適合醫管局的方法。

 

EK要求高!當年最令前線同事和私家醫生不滿的,就是他要求專科門診做到「零」輪候時間。公營醫療服務要做到「零」輪候時間,代價很大。EK解釋說,「零」輪候時間不過代表適當的輪候時間,但他始終未有把他的理念解釋清楚。或許,他陳義過高,非一般人能夠接受。他獨特的領導氣質,菩薩一般的心腸,令追隨者心悅誠服。但在執行上,追隨者未必都能做到他要求的水平,這就做成政策的落差。

 

「沙士」之後,EK加入中文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開設醫療體系、政策及管理學部。葛雪菲教授退休後,他接任學院院長。在政府擔任局長的幾年,加深了他對整個政府決策及運作的認識。對於政府決策上碰到的瓶頸和死穴,他都有獨特的見解。所以,他為公共衛生學院取得不少在醫療體制和政策方面的顧問工作,除了政府和醫管局,還有其他東南亞國家、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這些顧問工作迫使他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構思新的方法,從體制政策方面著眼,提出改善建議。

 

我自問在這些方面也很努力。但無論怎樣努力,EK往往都比我看遠一點、看高一點、看深一點。沒法,他仍是超越常人的努力,仍是坐飛機也帶一大袋學術期刊上機閱讀。我追不上,只能繼續做他的追隨者!

閱讀更多
20200305

醫療新領域:疫症的歷史   (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20年03月05日

今天和大家講歷史。 還記得數年前在中大迎新活動上和新生閒聊,一位同學跟我說:「我主修歷史,是沒用的學科。」我立刻鼓勵他:「請你將歷史讀好。將來世界有大災難,你將會是『吹哨者』。」 我是業餘的歷史愛好...

今天和大家講歷史。


還記得數年前在中大迎新活動上和新生閒聊,一位同學跟我說:「我主修歷史,是沒用的學科。」我立刻鼓勵他:「請你將歷史讀好。將來世界有大災難,你將會是『吹哨者』。」


我是業餘的歷史愛好者。歷史是不斷循環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歷史的事件中也可領悟到很多管理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歷史當然也滿載了人類和傳染病對抗的故事。疫症甚至影響了歷史的發展:東漢末年曹操在赤壁大戰裡潰敗,主要是由於血吸蟲、傷寒等疾病在軍中蔓延,造成大量士兵死亡;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將天花病毒帶到美洲,殺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美洲原住民;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五千萬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大量士兵死亡,間接促成戰爭結束。


香港在近代疫症也擔綱了重要的角色。大家對近年沙士固然記憶猶新,十九世紀末的鼠疫,以至五、六十年代兩次流感大流行,香港作為航運中心,不幸也成為瘟疫「集散地」,在世界各地造成過千萬人死亡。


在過去個多月裡,香港人從沙士的歷史中學習,共同組織了抗疫的血肉長城,與新冠病毒進行拉鋸戰,暫時逃過全城淪陷的厄運。香港從以往國際疫症轉運中心變為抗疫最前線,香港人的經驗絕對值得國際借鏡。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在公共衛生和診治技術都有長足的發展。但是疫症也透過全球化、城市化和發達的集體運輸系統,加強它的傳播能力。人類在與傳染病的爭戰中並沒有取得優勢。


新冠肺炎疫潮將來如何發展?我沒有水晶球,但大家不妨參考二十世紀呼吸系統病毒疫症大流行的歷史,大概會得到一點啟示。觀乎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國傳播,「地球村」的疫情似乎方興未艾,大家要做好長期抗爭的準備。

閱讀更多

「疫」流而上  (馮康醫生)

2020年02月24日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一月開始逐步擴大,全國的經濟活動都停頓下來。春節過後,工廠一般仍然處於停工狀態,我們醫院的建築工程,難免也受到影響。 2019 年底,我們醫院開展了檢驗消防及樓宇的程序,本來是要在二月...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一月開始逐步擴大,全國的經濟活動都停頓下來。春節過後,工廠一般仍然處於停工狀態,我們醫院的建築工程,難免也受到影響。

 

2019 年底,我們醫院開展了檢驗消防及樓宇的程序,本來是要在二月底前完成的,結果給疫症打亂了時間表,看來要等多一段時間才能夠完成整個程序了。

 

驗樓之後,其實工程還沒有完成。由驗樓及收到政府的「入伙紙」,很多機電設施和裝修工程,都要作最後衝刺,全部完成才能進行樓宇交收。我們正式接收整座醫院大樓後,大型醫療儀器的供應商才可以進場進行裝置工程。由收樓到醫院正式開始營運,還有大量的工作。

 

疫症怎樣影響工程的進度?原來醫院許多的機電儀器組件、裝修傢俱、乃至某些特別儀器,都由內地製造和裝配。工廠關了門,這些物料的供應便出現問題。此外,工人開工也是個問題。原來香港有相當數目的建築工人,平時住在深圳,每天過關返港做工。這段時間,這批工人都只能留在深圳,不能開工了。

 

疫症拖慢了工程步伐,人算不如天算,但正好給我們機會,多了一點時間,把毋須依靠內地工廠的裝修工程做得精細一點,把醫院資訊系統的測試做得準確一點。還好醫院資訊系統已經進入最後用家檢測的階段。檢測工作需要資訊系統的工程師和我們的使用者坐在一起互動進行,不能坐在家中。大家就戴著口罩,在電腦前埋頭苦幹。

 

疫症促使我們提早完成醫院的應變方案,裝備好保護衣物,訓練好同事防止感染措施。我們雖然只有尖沙嘴小小的一個診所,但是就做足防止感染的配備和措施,特別騰空一個房間做隔離室,添置醫療用的空氣淨化儀器。農曆新年過後,我們成立了應變小組,在內聯網設立新型冠狀病毒的網頁,加強信息分享。疫症給予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未正式開院前進行防止感染的演練,加強同事對傳染病的認識。

閱讀更多
20200220

醫療新領域:防疫一式之萬佛朝宗   (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20年02月20日

胡志遠教授兩星期前在本欄提到他的土法防疫七招。我也是「沙士」過來人,期間更中了招,住了三個星期醫院,因此有點防疫心得,可以和讀者分享。 「沙士」襲港期間,我每天進出病房一兩次,了解受感染病人的進...

胡志遠教授兩星期前在本欄提到他的土法防疫七招。我也是「沙士」過來人,期間更中了招,住了三個星期醫院,因此有點防疫心得,可以和讀者分享。

 

「沙士」襲港期間,我每天進出病房一兩次,了解受感染病人的進度,為同事打氣。每一次進出病房,都做足防感染程序,穿好防護衣物,但是最後還是受到感染。好在病情不算嚴重,沒有需要深切治療。萬幸!


我做醫務行政工作,毋須直接接觸病人,在有充分保護下,仍然受到感染,有點不明所以。當時並肩作戰的雷兆輝醫生認為,疫症期間,醫院環境中的病毒量異常地高,使感染風險躍增。同樣道理,可以解釋有關2019新冠狀病毒的傳播率、住院率、死亡率等數字,相比國外和國內、國內其他省市和湖北武漢,都有相當的差異。


其實,我當年受感染的原因,在還沒有受感染之前,已經給老同學袁國勇教授點破了。「沙士」爆發初期,我數度邀請袁教授到威院給我們意見及指導。有一次開會後,我和他一起離開,他看到我擦了兩下鼻,即時警告:「你這樣擦鼻,很容易受感染!」我當時開完會,也沒有立即用酒精潔手,後來真的中了招。


這之後我就知道,防感招式之中最重要的一招,還是潔手。口罩的主要作用,是在自己有呼吸系統症狀時,戴上不要傳給其他人;在人多的公眾場所,可以避免他人在短距離把病毒傳給自己。但口罩不是最好的保障,反而很多時候要戴著的人經常用手調整口罩位置,把病毒帶到面上,增加感染風險。防疫最重要的一式,萬佛朝宗,潔手!

閱讀更多

醫策縱橫:抗疫政策   (馮康醫生)(刊登於信報)

2020年02月18日

今年起在《信報》開始寫這個專欄,命名「醫策縱橫」,希望能夠和讀者一起探索改進醫療政策的路徑和經驗。 醫療政策的目的,應該是建立完善的醫療系統,保障群眾的健康,令病人感到滿意,以及減少財務負擔和顧...

今年起在《信報》開始寫這個專欄,命名「醫策縱橫」,希望能夠和讀者一起探索改進醫療政策的路徑和經驗。

 

醫療政策的目的,應該是建立完善的醫療系統,保障群眾的健康,令病人感到滿意,以及減少財務負擔和顧慮。我們目前的醫療系統,距離這三大目標似乎很遠、很遠!

 

2020年給醫療系統的第一個衝擊是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症的爆發。受新病毒感染的第一批病人出現在 2019年最後一天的《刺針》雜誌,旋即為國家及全世界的醫療系統帶來嚴峻的考驗,勾起了群眾對2003年SARS的回憶。大家不約而同都問一個問題,由SARS走過來,17年了,中間還經歷過2009年的豬流感,2012年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我們醫療系統是不是都準備好,隨時可以打另一場硬仗?

 

中國在這次抗疫戰中,反應及行動叫人驚訝。開始的時候,在武漢還有點當年的影子,吹風者受到壓迫、當權者淡化疫情、數據掌握不清晰等。但國家的緊急應變很快糾正過來,首份報告公布後兩三星期,便完成病毒的基因排序,第一時間與世界衞生組織分享,這是史無前例的速度;跟着每天的疫情發布,公開而又詳盡,和SARS當年有天淵之別;然後在1月23日歲末年廿九首先封鎖武漢的進出交通,跟着不同的省市陸續「封城」,鼓勵居民留在家中,這樣大規模的隔離及檢疫行動,是公共衞生政策上最大膽創新的嘗試。許多國際的公共衞生專家都翹首以待,評估其防疫成效。

 

不過,我最欣賞是新加坡政府的反應及行動。網上見到領導應變的衞生部長顏金勇和最近總理李顯龍的發言,策略清晰,層次分明。由最基本對病毒的認識,到如何最有效保護自己,到疫情發展不同階段的分級反應,有條有理,而且情理兼備。他們知道怎樣在疫症當前凝聚國民,團結一起共對挑戰。

閱讀更多

醫療新領域:土法防疫   (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20年02月06日

新型冠狀病毒大軍壓境,全港市民進入了高度戒備的狀態。但現時大眾防疫的挑戰是一罩難求,消毒、潔手物品全部沽清。打工仔為口奔馳,擠在公共交通工具裡,和旁人保持一呎距離也不能。專家的理論實踐不到,還有甚麼...

新型冠狀病毒大軍壓境,全港市民進入了高度戒備的狀態。但現時大眾防疫的挑戰是一罩難求,消毒、潔手物品全部沽清。打工仔為口奔馳,擠在公共交通工具裡,和旁人保持一呎距離也不能。專家的理論實踐不到,還有甚麼方法可自救?


當年沙士疫症在威爾斯親王醫院Dirty team服役時,既面對物資短缺,也沒有指引、數據可依,只能憑醫者的直覺和常識去保護自己。以下是一些個人的經驗分享,雖然不是「循證醫學」,但也讓大家作個參考:


1. 十指不沾陽春水:減少用手指,尤其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接觸任何外界表面。例如開門、按電掣等,我早已練出手踭、腳踢、手指尾等武功。有紙巾在手,當然更好。以前曾經提倡用鎖匙,但不想被人誤會「裝修」電梯,所以不建議。


2. 自製便攜式梘液:沒有酒精搓手液,可用小噴壺裝梘液開水,另備一支清水沖洗。雖然沒有消毒效果,但已可以有效洗去黏在手上的飛沫和微粒。


3. 口罩代用品: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如交通工具,如果不夠手術用口罩,請先留給長者、孕婦及長期病患者。可考慮用由擋水物料織造的頭巾、領巾暫代作遮蔽口鼻,盡量減少吸入飛沫的機會。


4. 不要輕撫你的臉:長期戴口罩的副作用,就是刺激面部皮膚,引起痕癢不適,以致摸面、摸口罩次數大增。這樣反而將黏在面和口罩上的飛沫傳到手上。我跟女同事們分享用酒精抹面的經驗,她們紛紛慘叫拒絕。但避免摸面和口罩,則必須牢記。


5. 嚴防手機:手機放在桌面和其他平面,容易沾上帶有病毒的微粒,所以清潔手機和清潔雙手同樣重要。當年抗炎主帥沈祖堯教授一時大意,使用曾帶入沙士病房的電話,立即被我嚴詞訓斥,著他立刻用酒精清潔。


6. 注意鞋子:避免穿涼鞋、拖鞋出外,綁帶鞋也可免則免;回家時在門外可放一塊1:49漂白水的濕地布,為鞋底消毒。 


7. 打流感針:這個當然不是預防冠狀病毒的方法。但流感針能大大減低患上流感的風險,既可避免一場虛驚,也可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大敵當前,紀律性、警覺性、互相關心和提點,是抗疫之戰成功的關鍵。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