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網上動員,街頭抗爭,警察濫暴,情緒爆發,道德感召,網上動員⋯⋯

反送中運動持續至今,我們習慣以快速、情感主導、道德感召的模式來動員群眾。這種模式固然取得巨大的群眾能量,支撐整場五個月的抗爭運動。然而,這種模式亦為我們帶來動員力度、組織形態、抗爭模式的局限。

遊行、集會、勇武等街頭抗爭手段,以 Telegram、Facebook、連登、連儂牆文宣作宣傳、動員,已有數以十萬,以至百萬計的群眾動員基礎。但當這種行之有效的動員方式對罷工失效的時候,我們毋須急於回答「香港人奴性重」,所以香港難以發動總罷工,繼而將罷工的手段排除在外。當下要做的是要問,「為何既有模式失效?」就着這個問題,我們有罷工專題,希望從歷史尋找香港罷工失敗的原因,從現有的罷工組織看罷工的困難,從罷工組織者的口中聽見過往的成功經驗。

罷工是「三罷」中的其中一個策略,罷課則是另一股力量。學界有不同的學生會、關注組呼籲罷課,然而罷課氣氛不是很熾熱。 透過訪問中大哲學系與法律系的師生,梳理學科內容的定位、系方對罷課的取態、同學的就業壓力等因素,思考如何說服更多同學進入罷課的行列,為下次的罷課動員作準備。

香港不僅是香港,更是國際的香港。這場抗爭運動令香港獲得世界的關注。香港的抗爭運動,展開了國際戰線,除了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外,更聲援其他受壓迫群體的反抗,抗爭運動從來都在歷史中汲取教訓,在國際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能夠互相參照固然十分理想,然而,我們有否確實掌握別處抗爭經驗的全貌,還是錯摸了某些片段?烏克蘭的廣場革命與西巴布亞的反殖運動,或許有點啟示。

文藝方面,我們從主流英雄電影中的虛構情節探討運動當中的道德判斷,同時透過社運電影節,探索主流以外的紀實抗爭電影,並反身過來,思考電影放映作為抗爭路線的其他可能。

運動中其中一個重要綱領是「Be Water」,意思是靈活地抗爭,不至僵化。若要貫徹「Be Water」的抗爭精神,我們更應在此與政權爭持不下、膠着的狀態下,不再固守既有的動員與組織模式。一同檢討,修正,再前進!

目錄

外部連結

PDF:https://documentcloud.adobe.com/link/track?uri=urn%3Aaaid%3Ascds%3AUS%3A07c94e28-e4cd-45c2-bbb7-bdc551b7ab68
Issuu:https://issuu.com/cuspcusp/docs/_________

逆流 countercurrent
第四十九屆中大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