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6 92 93 |
---|---|
大五碼 | BCB8 |
倉頡碼 | 手土土山 |
Matthews | 463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952;(二版)2068 |
康熙字典 | 382 |
Unicode | U+6493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5401.1 | |
頻序 A/B | 2460 | 2738 |
頻次 A/B | 227 | 63 |
普通話 | no |
小篆 | ||
---|---|---|
|
金文 |
---|
(部件樹) |
---|
甲骨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撓 | 擾也。从手,堯聲。一曰:捄也。〔奴巧切〕 (253 / 254) | 手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手」,「堯」聲,本義為攪動。 16 字 詳解: 從「手」,「堯」聲,本義為攪動。《說文》:「擾也。从手,堯聲。」段玉裁注:「捄篆下曰:『一曰擾也。』是撓、擾、捄三字義同。」典籍用本義,《文子‧道德》:「以智生患,又以智備之,譬猶撓水而欲求其清也。」《淮南子‧說林訓》:「使水濁者,魚撓之。」簡帛文字也用本義,《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26行:「醇酒盈一衷桮(杯),入藥中,撓飲。」 「撓」常用作擾亂。《逸周書‧史記》:「外內相間,下撓其民,民無所附,三苗以亡。」《左傳‧成公十三年》:「擾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簡帛文字也見此義用法,《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164行:「今韓受兵三年,秦撓以講,識亡不聽,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顏(雁)行頓刃,楚、趙必疾兵。」 由擾亂義可引申出「撓」的屈服義。《戰國策‧魏策四》:「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史記‧太史公自序》:「任重權不可以非理撓。」現代漢語中仍使用的成語「不屈不撓」亦來自此義。 由擾亂義也可引申出「撓」的削弱義。《呂氏春秋‧高義》:「遁者無罪,則後世之為王臣者,將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則荊國終為天下撓。」高誘注:「撓,弱也。」《漢書‧佞幸傳》:「主疾無嗣,弄臣為輔,鼎足不彊,棟幹微撓。」顏師古注:「撓,弱也。」 「撓」也用作抓、搔。《西游記》第23回:「那八戒聞得這般富貴,這般美色,他卻心癢難撓。」現在漢語「撓痒」、「百爪撓心」中,「撓」即表示抓、搔。 「撓」還通作「交」。《墨子‧天志中》:「外有以為環璧珠玉以聘撓四鄰,諸侯之冤不興矣。」 626 字 相關漢字: 手,堯,交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 | 周p65 | |||||
李p319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p4 | 周p65 | |||||
李p319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撓」的異讀字 | |
黃 | 周 | |||||
李 | 何p23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撓」的異讀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撓」字下錄有15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守正不撓, 抓耳撓腮, 百折不撓, 不屈不撓, 心癢難撓… | (5/5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抓, 阻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to disturb; to stir; to hinder; to flinch, to yield; to surrender; to scratch |
瀏覽次數: 8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