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 |
|
UTF-8 | E5 8F A4 |
---|---|
大五碼 | A56A |
倉頡碼 | 十口 |
Matthews | 3447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568;(二版)614 |
康熙字典 | 99 |
Unicode | U+53E4 | |
---|---|---|
GB2312 | 2537 | |
四角號碼 | 4060.0 | |
頻序 A/B | 651 | 524 |
頻次 A/B | 3647 | 2102 |
普通話 | g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古 | 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公戶切〕𠖠,古文古。 (50 / 45) | 古 | 𠖠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盾」從「口」,表示盾牌堅固,「古」是「固」的初文(丁山),本義是堅固。 40 字 詳解: 甲金文從「盾」從「口」,「古」是「固」的初文,本義是堅固(丁山)。古是堅固之固的古字。古所從的上部象盾牌,盾牌具有堅強的特點,所以古人在「盾」字上加區別性意符「口」造成「古」字來表示堅固之固這個詞(裘錫圭)。 後期金文漸漸線條化,上部變為「十」形,為小篆所本。 甲骨文用為貞人名、地名,金文表示過去,與「今」相對,牆盤:「曰古文王,初𢿐龢于政。」又用作連詞,典籍作「故」,大盂鼎:「古(故)天異臨子」。又用作地名,「尃古」即「蒲姑」,在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北。 《說文》:「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𠖠,古文古。」參見「十」及參見「盾」。 281 字 相關漢字: 盾,口,固,十,今,故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5 | 周p20 | |||||
李p89 | 何p32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古」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古鎮巡司, 古浪千戶所, 古浪所, 赤斤蒙古衛, 古樓巡司… | (5/18)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人心不古, 刁鑽古怪, 博古通今, 厚古薄今, 古往今來… | (5/38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襬, 菝, 棰, 絘, 阡, 檚, 蹴, 珫, 佺, 刁, 斲, 襠, 董, 黻, 仿, 況, 復, 梜, 笄, 罽, 今, 亙, 龜, 犍, 靬, 祴, 稒, 榖, 踘, 廆, 匭, 身, 薤, 考, 紇, 稀, 睎, 棄, 羛, 敻, 醢, 鞨, 箜, 壬, 褎, 邪, 射, 陭, 瘞, 射, 焉, 諺, 鬻, 陓, 茹, 于, 臾, 敔, 爇, 稽, 厹, 肵, 佉, 曠, 麗, 鞻, 令, 茢, 迾, 獠, 觻, 鼆, 坶, 峱, 圁, 褭, 奧, 阰, 泮, 剎, 邃, 食, 勝, 鑠, 娀, 亶, 漯, 蓨, 饕, 頀, 桓, 玩, 箏, 菹, 粢, 趾, 傂, 跡, 蹟, 湜, 婕, 作, 莋, 竺, 中, 從, 桁, 夏, 犛, 堣, 箾, 黽, 亹, 洗, 錞, 楞, 蓱, 吾, 維, 鄳, 朱, 恆, 荼, 濏, 澬, 潶, 漹, 滽, 溡, 渶, 沶, 泀, 涍, 涀, 湳, 渮, 匢, 嵞, 姎, 梇, 椆, 獦, 蓹, 藒, 硰, 輆, 邔, 郣, 郻, 釪, 蚼, 銔, 蝢, 鱙, 羹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ancient, age-old; old, former |
n. | ancient times; books or orthodoxies of ancient sages; the ancients; a surname |
瀏覽次數: 13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