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眔 |
|
UTF-8 | E7 9C 94 |
---|---|
大五碼 | |
倉頡碼 | 田中火火 |
Matthews | 0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915;(二版)3110 |
康熙字典 |
Unicode | U+7714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
頻序 A/B | -- | |
頻次 A/B | 0 | -- |
普通話 | d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其他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眔 | 目相及也。从目从隶省。〔徒合切〕 (72 / 66) | 目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目」從「水」,象眼睛中流出淚水之形,是「泣」的初文(陳斯鵬),後借用來表示與、及之義。 48 字 詳解: 甲金文從「目」從「水」,象眼睛中流出淚水之形,是「泣」的初文(陳斯鵬),後借用來表示與、及之義。 三體石經古文「眔」字的隸書從「自」從「水」,「自」是「目」的訛變,從「水」保留了古文形體。 甲骨文表示與、及,又用作人名。金文用法有三,一、表示及、到,典籍作「逮」,五祀衛鼎:「氒(厥)東彊眔散田」,表示其東邊的疆界至到散的田地,即其東邊與散的田地交界。《論語.里仁》:「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二、表示與、同,典籍作「暨」,孟簋:「朕文考眔毛公[走𠳋]仲征無需。」《尚書.武成》:「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三、用作人名。買王卣:「買王眔乍(作)尊彝」。 《說文》:「眔,目相及也。从目,从隶省。」 305 字 相關漢字: 目,水,泣,自,逮,暨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 | 周 | |||||
李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瀏覽次數: 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