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5
(8)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AE 9C
大五碼 A979 
倉頡碼 十月一 
Matthews 2993 
漢語大字典 (一版)0920;(二版)987  
康熙字典 212 
Unicode U+5B9C
GB2312 5043 
四角號碼 3010.7 
頻序 A/B 911  1061 
頻次 A/B 2152  684 
普通話 y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9/39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字例: 5/5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20/20
其他
字例: 14/14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魚羈切〕𡪀,古文宜。𡨆,亦古文宜。 (151 / 148) 𡧧 𡪀 𡨆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5 魚羈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俎案上放了兩塊肉,本義是陳放牲肉在俎案上,後成為祀典,又表示「」,即熟肉,引申為菜餚、佳餚。
54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從二「」。象俎案上放了兩塊肉之形,肉塊之間被作一橫或兩橫的闌界隔開(商承祚、陳劍),本義是陳放牲肉在俎案上,後來成為一種祀典,又表示「」,即熟的肉類,引申為菜餚、佳餚。《詩.鄭風.女曰雞鳴》:「與子宜之」,毛亨傳:「宜,肴也。」《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在古代,「」用作祭名,指排列俎几陳設牲肉以祭,《書.泰誓上》:「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孔安國傳:「祭社曰宜。冢土,社也。」《詩.魯頌.閟宮》:「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禮記.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鄭玄注:「類、宜、造,皆祭名。」

  「」的本義是陳肉於俎上,又表示佳餚,菜餚完備,適宜祭祀,也可供人食用,故引申有合適、適宜之意。

  小篆俎案形改為「」,並省去一個「」形,隸書「」形與下面一橫變為「」。

  甲骨文表示用牲法,指宰割牲畜,陳肉在俎,《合集》31005:「宜牢」,表示宰殺圈養的牛隻。又用作祭名,《合集》23399:「宜于匕(妣)辛一牛」,表示陳設一隻牛的肉在俎上,以祭祀妣辛。

  金文用作祭名,天亡簋:「王鄉(饗),大宜」,表示王宴饗,進行大規模的宜祭。又通假為「」,中山王鼎:「以征不宜(義)之邦」。又用作人名、地名。

  戰國竹簡表示當然、無怪,指事情本當如此。《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6:「民乃宜夗(怨)」,意謂難怪人民會怨恨。《清華簡一.金縢》簡12:「我邦家豊(禮)亦宜之」,意謂(按照)我們國家的禮法,亦應當如此。又假借為「」,《郭店簡.性自命出》簡41:「智類五,唯宜(義)道為近忠。亞(惡)類晶(三),唯亞(惡)不仁為忻(近)宜(義)」,意思是說智有五類,只有「」道接近於「」;惡有三類,只有厭惡不仁接近於「」(劉釗)。《郭店簡.六德》簡4:「非仁宜(義)者莫之能也」。又用作地名,《清華簡二.繫年》簡116:「宜昜(陽)」。

  漢帛書假借為「」,《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第184行:「叔(淑)人君子,其宜(儀)一兮。」

  《說文》:「宐,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𡪀,古文宜。𡨆,亦古文宜。」
915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22 p40
宜人,權宜
p85 p15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興縣, 陽縣, 川縣, 君縣, 賓縣… (5/21)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不合時, 事不遲, 因地制, 權之計, 面授機 (5/81)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便,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right; fitting, suitable, appropriate
modal v. ought, should
v. order rightly; be fit
瀏覽次數: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