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 |
|
UTF-8 | E6 AF 8F |
---|---|
大五碼 | A843 |
倉頡碼 | 人田卜戈 |
Matthews | 4401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381;(二版)2548 |
康熙字典 | 517 |
Unicode | U+6BCF | |
---|---|---|
GB2312 | 3531 | |
四角號碼 | 8050.7 | |
頻序 A/B | 325 | 211 |
頻次 A/B | 8521 | 5608 |
普通話 | mi mi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其他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每 | 艸盛上出也。从屮,母聲。【臣鉉等案:《左傳》:原田每每。今別作莓,非是。】〔武罪切〕 (15 / 9) | 屮 | 𡴋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女」從◎,象婦女頭上加笄(髮簪)之形。古時女子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笄有髻,顯示已出嫁的婦女形象。 54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女」從◎,象婦女頭上加笄(髮簪)之形。古時女子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笄有髻,顯示已出嫁的婦女形象。故孫雲鶴疑「每」是「母」的異體字。《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列女傳.魏曲沃負》:「十五而笄,二十而嫁」。 甲骨文用法有二,一,用同「母」。二,又讀為「悔」,表示悔吝。金文多用作人名,又表示捷疾,後作「敏」,何尊:「叀王龏德谷(裕)天,順(訓)我不每(敏)。」又假借為「牧」,中山王圓壺:「昔者先王慈愛百每(牧)」,「百牧」即群臣(參李學勤、李零),一說認為「百每」讀作「百謀」,意指「百慮」,《說文》:「慮難曰謀」(參張政烺)。 《說文》:「每,艸盛上出也。从屮母聲。」 299 字 相關漢字: 女,母,悔,敏,牧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6 | 周p84 | |||||
李p145 | 何p33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每」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每飯不忘, 每下愈況, 每況愈下, 每下愈篤, 每變愈下… | (5/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況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every, each |
adv. | often |
prep. | per |
瀏覽次數: 5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