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 |
|
UTF-8 | E7 84 9A |
---|---|
大五碼 | B549 |
倉頡碼 | 木木火 |
Matthews | 186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208;(二版)2367 |
康熙字典 | 601 |
Unicode | U+711A | |
---|---|---|
GB2312 | 2357 | |
四角號碼 | 4480.9 | |
頻序 A/B | 2803 | 2598 |
頻次 A/B | 141 | 76 |
普通話 |
f![]()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燓 | 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附袁切〕 (209 / 208) | 火 | 焚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林」從「火」,會燃燒叢林雜草,以擒獲野獸,並開墾成農田,本義是焚燒叢林,引申為焚燒。 47 字 詳解: 甲金文從「林」從「火」,會燃燒叢林雜草,以擒獲野獸,並開墾成農田,本義是焚燒叢林,引申為焚燒。 焚燒山林是古人的一種打獵方式,古書多有記載,如《呂氏春秋.仲春紀》:「是月也,無竭川澤,無漉陂池,無焚山林。」意謂仲春之月,萬物初生,宜保養山林,不宜焚燒。 甲骨文「焚」所從的「林」有時以「木」、「艸」或「屮」代替,表示燃燒叢林雜草之意同。或加從「又」(象手形),象手持火炬燃燒林地。《說文》:「焚,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段玉裁改作「从火、林」,與古文字字形吻合。 甲骨文用作本義,《屯南》722:「王其田淵西,其焚,亡災。」表示商王焚燒淵西的林地,以開墾成農田,沒有災禍。《合集》10198:「翌戊午,焚,擒。」表示第二天,即是戊午這一天,焚燒樹林,擒獲野獸。 金文表示焚燒,多友鼎:「唯孚(俘)車不克以,卒焚」。表示所俘獲的車不能帶走,最終焚燒了它。《世說新語.德行》:「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又用作地名,噩君啟車節:「梄焚」,即「柳棼」。《左傳.宣公九年》:「鄭伯敗楚師于柳棼」,杜預注:「柳棼,鄭地。」 漢帛書「紛」通假為「焚」,《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羅(離)》:「出(突)如,來如,紛如,死如,棄如。」「紛」字王弼本《周易》作「焚」,「焚」、「死」、「棄」皆是施於不孝子的刑罰。《周禮.秋官.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鄭玄注:「焚,燒也,《易》曰:『焚如,死如,棄如。』」 618 字 相關漢字: 林,火,木,艸,屮,又,紛,死,棄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 | 何p10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僨」字 | |
![]() |
黃p14 | 周p96 | ||||
李p195 | 何p100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焚」字下錄有17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心急如焚, 憂心如焚, 焚書坑儒, 焚琴煮鶴, 焚膏繼晷… | (5/108)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化, 晷, 坑, 鶴, 瘞, 玉, 爇, 燬, 煮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burn, set on fire, incinerate, cremate |
瀏覽次數: 3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