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鄘 |
|
UTF-8 | E9 84 98 |
---|---|
大五碼 | BBC1 |
倉頡碼 | 戈月弓中 |
Matthews | 0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3794;(二版)4045 |
康熙字典 | 1204 |
Unicode | U+9118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0722.7 | |
頻序 A/B | 5520 | 5422 |
頻次 A/B | 7 | -- |
普通話 | yng yng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鄘 | 南夷國。从邑,庸聲。〔余封切〕 (134 / 130) | 邑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以「𩫖」表示「鄘」。後寫作「鄘」,從「邑」,「庸」聲。「鄘」是商周時代的少數民族,春秋時為楚國所滅。 52 字 詳解: 金文以「𩫖」表示「鄘」。如[炏乂]作周公簋:「易(賜)臣三品:州人、重人、𩫖人。」後寫作「鄘」,從「邑」,「庸」聲。 「鄘」是商周時代的少數民族,春秋時為楚國所滅。《說文》:「鄘,南夷國。从邑,庸聲。」古書中多寫作「庸」,如《左傳.文公十六年》:「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遂滅庸。」 「鄘」也是周代的諸侯國。周武王滅商後,把商朝故都分為三個封地。朝歌南面的地方為鄘,命管叔於此監視殷遺民。地望在今河南汲縣以北。《水經注.淇水》:「武王以殷之遺民封紂子武庚于茲邑,分其地為三,曰邶、鄘、衛,使管叔、蔡叔、霍叔輔之,為三監。」《詩》十五國風中的「鄘風」即為此地民謠。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邶》、《鄘》、《衛》。」 「鄘」可通「墉」,表示城牆。如《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六月庚午,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 387 字 相關漢字: 𩫖,邑,庸,墉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8 | 周p179 | |||||
李p280 | 何p349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周代諸侯國名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鄘」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彊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Yong feudal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in today's Henan |
瀏覽次數: 1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