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金文從「
匚」,「
㞷」聲,「
匚」象方形的器皿,「
匚」、「
匡」是「
筐」的初文,本義是方形的筐子,多為竹編成的盛物器具。引申為方正、扶正、糾正。
69 字
詳解: 金文寫作「
匩」,從「
匚」,「
㞷」聲,「
匚」象方形的器皿,「
匚」、「
匡」是「
筐」的初文,本義是方形的筐子,多為竹編成的盛物器具。《詩.采蘋》:「維筐及筥」,毛亨傳:「方曰筐,圓曰筥」。《淮南.時則》高誘注:「方底曰筐」。古書記載,「
筐」多用來盛黍稷、米飯。《說文》:「𠥆,飲器,筥也。從匚㞷聲。筐,𠥆或從竹。」《詩.良耜》「載筐及筥」,毛亨傳:「筐、筥,所以盛黍也。」後來也用來盛載和收藏其他物品,如書籍、衣物等。如《望山楚簡》2號墓簡48:「一匡(筐)□枕」,意謂一個竹筐,裏面盛載着枕頭。
金文除用為人名外,多表示方形器皿,如尹氏賈良簠:「尹氏賈良乍(作)旅𠥆」,意謂尹氏賈良鑄造了隨行用的方形器皿。又表示方形,如陳公子仲慶䀇:「自乍(作)𠥆𠤳」,「
𠤳」是一種器皿的名稱,意謂親自鑄造了方形的器皿。
「
匡」是方形器具,故引申有方正、扶正、糾正等義。後來「
匡」多用來表示正,竹編器具之義便由增加意符「
竹」的「
筐」字來表示。《爾雅.釋言》:「匡,正也。」《王篇.匚部》:「匡,方正也。」《左傳.成公十八年》:「匡困乏,救災患。」杜預注:「匡亦救也。」
「匡山古社」是晉朝惠遠等人在廬山東林寺結社,名為「白蓮社」。「廬山」又稱「匡山」,故稱「白蓮社」為「匡山古社」。權德輿〈惠上人房宴別〉:「逸民羽客期皆至,疎竹靑苔景半斜。究竟相依何處好,匡山古社足煙霞。」意謂隱逸高雅的客人應約而至,疏落的竹樹,油油的青苔,樹影傾斜了一半(形容日暮時分),究竟哪裏是互相依靠的好地方?匡山的古社充滿了煙霧雲霞。
古時「
匡」還有虧損、虛損之意,《馬王堆漢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兵容》第119行:「亓(其)國家以危,社禝(稷)以匡,事无成功。」意謂國家危亡,社稷虧損,國家大事(如祭祀、盟會、戰爭等)不會成功。《馬王堆漢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國次》第9行:「國失亓(其)次,則社禝(稷)大匡。」意謂國家失去秩序,社稷便會虛損。
「
匡」又用作姓氏,如「匡衡」,他是西漢經學家,年少時家貧,鑿通牆壁,借着鄰家的燈光讀書,這就是成語「鑿壁偷光」的故事。《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916 字
相關漢字: 匚,
㞷,
筐,
匩,
𠤳,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