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 |
|
UTF-8 | E5 91 8A |
---|---|
大五碼 | A769 |
倉頡碼 | 竹土口 |
Matthews | 3287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589;(二版)638 |
康熙字典 |
Unicode | U+544A | |
---|---|---|
GB2312 | 2470 | |
四角號碼 | 2460.1 | |
頻序 A/B | 534 | 399 |
頻次 A/B | 4752 | 2942 |
普通話 | go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告 |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告。〔古奧切〕 (30 / 24) | 告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舌」從◎,「告」字是把「舌」字的中豎向上突出而產生的分化字(張玉金),象張口伸舌,本義是說話、告訴、舌辯。 58 字 詳解: 甲骨文從「舌」從◎,「告」字是把「舌」字的中豎向上突出而產生的分化字(張玉金),象張口伸舌,本義是說話、告訴、舌辯。一說「告」字從「牛」從「口」,會以牛祭神,並且祝告之意,引申為報告(張日昇)。可備一說。 甲骨文用作祭名,讀作「祰」,《說文》:「祰,祭名。」《合集》1166甲:「告于太甲、且(祖)乙」,表示對太甲、祖乙進行祰祭。甲金文又用作本義,表示報告。《屯南》997:「犬來告又(有)鹿,王往逐」,表示名叫犬的官員來稟報有鹿,商王前往追逐擒捉。五年琱生簋:「告曰」。何尊:「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表示武王戰勝商後,稟告上天。又表示告誡,中山王方壺:「卲(昭)告後嗣」。金文又表示控告,五祀衛鼎:「衛以邦君厲告于井(邢)白(伯)。」表示衛向邢伯控告邦君厲。 戰國竹簡亦用作本義,表示告訴,《郭店楚簡.緇衣》簡47:「我黽〈龜〉既厭,不我告猷。」表示卜問多了,用來占卜的龜靈都感到煩厭,不會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季旭昇)。 417 字 相關漢字: 舌,牛,口,祰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33 | 周p21 | |||||
李p144 | 何p23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p49 | 周p21 | |||||
李p144 | 何p360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告」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大功告成, 自告奮勇, 諄諄告誡, 安民告示, 不可告人… | (5/77)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稟, 被, 報, 布, 佈, 奮, 訃, 奉, 誡, 警, 廣, 罄, 饗, 控, 勸, 而, 謁, 予, 訐, 緡, 誣, 捏, 朔, 禱, 通, 祭, 諄, 竣, 知, 詔, 醮, 忠, 愬, 憿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tell, inform, notify; declare, announce to; accuse, lay an accusation, indict |
瀏覽次數: 8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