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9 9B 96 |
---|---|
大五碼 | C1F6 |
倉頡碼 | 口戈人土 |
Matthews | 551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4103;(二版)4414 |
康熙字典 | 1296 |
Unicode | U+96D6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6011.4 | |
頻序 A/B | 630 | 411 |
頻次 A/B | 3795 | 2854 |
普通話 | su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雖 | 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息遺切〕 (279 / 280) | 虫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雖」本是蜥蜴類爬蟲動物。後假借為雖然的「雖」。 24 字 詳解: 「雖」金文從「虫」,「唯」聲,本義是象蜥蜴的一種爬蟲類動物。《說文》:「雖,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後假借為雖然的「雖」。 「雖」字見於春秋戰國金文,從唯從虫,唯是聲符,「雖」、「唯」上古韻部相同。「唯」初文作「隹」,本來是鳥的象形,後借用作發語詞。《說文》認為「雖」象大蜥蜴之形,按「虫」為蛇的象形,而「蜥蜴」俗稱「四腳蛇」,所以《說文》所言不無道理。 金文所見「雖」字皆用作發語詞,相當於雖然,有讓步之意,如新郪虎符:「燔燧事,雖母(毋)會符,行殹(也)。」又與「惟」、「唯」通用,王引之《經傳釋詞》:「惟,發語詞也,亦作雖。」秦公鐘:「余雖小子」,《尚書.大誥》:「予惟小子」。參「唯」、「隹」。 302 字 相關漢字: 虫,唯,隹,惟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1 | 周p191 | |||||
李p174 | 何p30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雖」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雖死猶生, 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雖覆能復, 雖休勿休… | (5/1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卮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v. | still |
conj. | supposing; although, though |
idiom | even if |
瀏覽次數: 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