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金文從「
衣」從「
◎」從「
目」,「
◎」為「
圓」的初文,是聲符,象人懷玉,本義為玉環,「
睘」是「
環」的初文。篆文則从「
目」,「
袁」聲。
65 字
詳解: 甲骨未見「
睘」字,金文「
睘」是「
環」的初文,到後來才附「
玉」於左側。「
睘」從「
衣」從「
◎」從「
目」。「
目」有時在衣之上,以標示人首所在之處,「
◎」(圓形小圈)是「
圓」的初文,是「
睘」的聲符,指此人懷於身上的圓形的器物,象衣之當胸處有環也(郭沫若)。而一些字形從「
手」,是指以手把弄之,參見「
弄」。傳世的青銅器中,便有不少這一類的圓形的並刻有「
睘」字的雜器。後來由於有用玉製成的睘,為了清楚表明所指的是玉塊,才有加注「
玉」為義符的「
環」字。 楚簡「
睘」有省去圓環◎之形,說文小篆則從「
目」從「
袁」,蓋「
袁」、「
睘」初文實為一字,參見「
環」、「
袁」、「
瞏」。
金文文例中,「
睘」用為「
環」,表示玉環,是一種中心有孔的圓形玉壁,如番生簋:「玉睘(環)」;又音同通假作「
還」,表示返還,如駒父盨蓋:「四月,睘(還)至于蔡。」意謂四月返回蔡國;又用作人名,如睘卣:「令(命)乍(作)冊睘安尸白(伯)」,「作冊」為史官名,「
睘」為人名,「尸伯」是擔當尸的角色的人,「
尸」是古代祭祀時,代死者受祭的人,全句意謂命令作冊睘安撫尸伯。
簡帛文字表示地名,如《清華簡二.繫年》簡19:「大敗衛師於睘」。
《說文》:「睘,目驚視也。从目,袁聲。《詩》曰:『獨行瞏瞏』。」釋義與金文大異。
535 字
相關漢字: 衣,
◎,
目,
圓,
環,
袁,
玉,
手,
弄,
瞏,
還,
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