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
|
UTF-8 | E5 85 B1 |
---|---|
大五碼 | A640 |
倉頡碼 | 廿金 |
Matthews | 370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243;(二版)120 |
康熙字典 | 55 |
Unicode | U+5171 | |
---|---|---|
GB2312 | 2518 | |
四角號碼 | 4480.1 | |
頻序 A/B | 295 | 301 |
頻次 A/B | 9287 | 3949 |
普通話 | gng gng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共 | 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屬皆从共。〔渠用切〕𦱹,古文共。 (59 / 54) | 共 | 𦱹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廾」從兩豎,象左右兩手相對,分別執持物件,恭敬供奉之形。 34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廾」(與「𠬞」同)從兩豎(部件以◎表示),象左右兩手相對,分別執持物件,恭敬供奉之形,可能是「供」的初文(裘錫圭),引申有供給、恭敬之意。參見「龏」。 金文後期字形手與豎畫相連,或者兩豎畫中間增圓點為飾,點延展為橫畫,遂由兩豎畫訛變為「廿」。而下面的兩手小篆仍保留其形,隸變後簡省為兩點,成今日的楷書「共」。《說文》古文「共」從四手,上面兩手是從「廿」訛變而來的,本來並非手形。 甲骨文用義不詳。金文用義有四:一,表示恭敬地捧持,與「秉」對文。善鼎:「秉德共屯(純)」,德、純指純粹、美善之德性,意謂恭敬地秉持善德。二,表示供給、供用,同「供」,楚王酓肯鼎:「以共(供)歲嘗」。《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三,表示奉命、從命,後世作「恭」,叔夷鐘:「女(汝)敬共辝(予)命」,《書.甘誓》「汝不共命」,今本《尚書》作「恭」。四,人名,諫簋:「𤔲馬共」。 秦簡、漢帛書用義有三:一,同「供」,《睡虎地.秦律十八種》「共養」即「供養」。二,共同,《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燕趙共相,二國為一。」三,通「恭」,《馬王堆.十六經.順道》「共僉」即「恭儉」。 《說文》:「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屬皆从共。𦱹,古文共。」段玉裁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字爲之。」《爾雅.釋詁》:「供、歭、共,具也。」郭璞云:「皆謂備具。」 573 字 相關漢字: 廾,𠬞,供,龏,廿,秉,恭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7 | 周p10 | |||||
李p127 | 何p345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通「恭」字;通「供」字 | |
黃 | 周p10 | |||||
李p127 | 何p34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拱」字 | |
黃p47 | 周p10 | |||||
李p127 | 何p34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共」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不共戴天, 休戚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和衷共濟… | (5/10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軛, 戚, 存, 睹, 攏, 鳴, 襄, 和, 濟, 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all, total, altogether; common, general |
adv. | together; collectively |
v. | venerate, to revere (arch.); share; work together, |
瀏覽次數: 7153 |